栗小晶
摘要: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迅猛,離不開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發展,我國自1999年的第一個第三方支付平臺誕生后,現階段有多個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支付寶、財付通、快線、盈利寶支付通、百付寶、環迅支付、匯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體系的不斷壯大,要求我們正確認識我國的國情,更健康的發展我國的第三方支付體系。本文就現階段我國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研究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 法律法規 消費者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國內網絡應用的不斷普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尤為迅速,網絡交易量也在逐步上升,電子支付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的一部分,在推動電子商務和商品網絡交易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網絡交易過程中,為了縮短交易雙方的交易時間,簡化交易雙方的交易過程,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買賣雙方的信任度。在《2013-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全景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中可以看到,2012年,中國的61.3%的網絡交易是使用第三方支付完成的,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時,有23.6%的用戶選擇的使用快捷支付,盡管在2012年網上銀行的支付仍占據較大比重,但是,在2012年之后,第三方支付的比例不斷上升。
二、第三方支付體系在我國的主要表現
第三方支付是我國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基礎性條件。與傳統的支付方式不同,第三方支付是買賣雙方在缺乏信用信賴或法律法規的支持下,通過一個資金支付的平臺進行交易的過程,買賣雙方通過將貨物和款項支付給第三方,在雙方交易意向達成一致后,第三方平臺才決定資金的分配。簡單來說,第三方企業保障了買賣雙方的權利,作為一個過渡平臺,并不承擔風險,僅是為交易雙方提供一種支付托管行為,充當了中介及監管的職能。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在我國發展迅速,第三方支付體系在我國的主要表現如下:
1、市場交易額逐漸擴大
在我國國內市場,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發展越來越快,更多的人愿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辦理網絡購物、銀行轉賬、電話卡充值、網絡匯款等業務,使用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逐漸擴大,從1999年我國第一個第三方支付機構首信的出現開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越來越強大。艾瑞咨詢曾統計過,2008年中國第三方交易額達到2743億元,2009年的市場交易額上漲了將近3億元。中商情報網在2016年的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統計中稱,2016年第四季度互聯網支付規模超過6萬億,2016年全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直觀規模達到20萬億元。
2、第三方支付遍布多個行業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從最開始涉及的旅游、零售、理財等方面,逐漸向醫療、航空、證券、基金方面進行擴張。第三方支付最開始涉及網絡購物,利用第三方平臺,保證網絡交易各方的權利,在不斷與各類銀行協商的過程中,不斷擴大自己的業務范圍,如支付寶作為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代表,在網絡購物中占取較大市場份額的同時,與許多實體商場簽訂合約辦理各種活動,鼓勵使用支付寶平臺消費,如華潤萬家、北京聯華、家樂福等。同時,第三方支付也開展了信用評級,個人借貸等業務,不斷增強其市場價值和拉近與客戶的距離,使得第三方支付無處不在。
三、我國第三方支付體系存在的問題
1、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監管
我國關于第三方支付體系的法律法規的建設相對落后,盡管有《網絡交易管理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的存在,但是法律法規的出臺都慢于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發展速度,法律監管滯后于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雖然在2016年7月,央行正式實施《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管理辦法》,但是仍存在著法律法規針對性弱、相對滯后的問題。法律上對第三方支付體系的定位還是相對模糊,導致第三方支付體系的范圍不確定,這就導致很多違法行為利用第三方支付體系犯罪。同時,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監管較弱,市場準入低,這就導致很多安全性低,不符合標準的企業進入,無法保障消費者的安全。
2、第三方支付體系的內部管理不完善
從事第三方支付的公司,由于企業自身的法律不健全,導致企業內部員工的個人資金和客戶資金存在混淆,利用客戶資金進行違法活動和非法投資,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阻礙了經濟發展。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側重于線上服務,對于實體的辦公環境要求較小,軟件工程等人才的需求過多,就忽視了管理類人才的作用,使得有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技術雖強,但缺乏強大的管理力量進行整合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點,由于內部管理的不完善,客戶信息的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的信任基礎將無法建立。所以,第三方支付體系的內部監管有待完善。
四、我國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發展建議
1、完善第三方支付監管體系
我國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監管相對薄弱,美國在不斷發展第三方支付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完善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監管。我國要完善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監管,可以借鑒美國的監管方式,有以下幾點。一是加強社會信用管理。我國第三方支付需要一個完善的信用法律管理體系,可以發展像美國的標準普爾、穆迪等針對銀行、企業的評級公司,來保障消費者可獲得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信息;二是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和司法機關應根據現階段我國的國情和第三方支付體系的發展程度,不斷地修改和出臺相關的法律,不僅保障第三方支付體系的健康發展,也為國民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了安全和權利的保障。
2、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在第三方支付體系中,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對自身消費權益的保障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風險性和安全指數。然而,我國并未在相關方面提出相應的規章制度,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弱,我國應充分借鑒外國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制定有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同時,加大對違反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的懲治力度,嚴格規定受保護的消費者人群和規劃消費者所受保護的范圍,切實保障消費者的信息安全性和隱私權。此外,也要加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大消費者權益的相關宣傳教育,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王雅惠.集團公司加強資金統一管理研究[J].企業研究,2011(18).
[2]喬瑛.集團資金管控探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2(06).
[3]張笑巖.淺析如何加強企業資金管理[J].中國市場,2015(32).
[4]徐波,王沛.也談中小企業融資難[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