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瑩瑩
摘要:網絡言論自由是言論自由的題中應有之義,自由存在邊界,言論自由亦是如此。明確言論自由的目的,找出言論自由的邊界,是保護言論自由的前提。分清網絡言論自由的邊界,有助于保護個人權利,維護國家、集體的形象與安全。
關鍵詞:網絡言論自由 邊界
言論自由是我國公民政治自由之一。我國《憲法》第35條就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網絡言論自由自然包括在憲法所規定的言論自由之中。
關于言論自由的案件,最近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因微博上的不當言論被判處有期徒刑的浦志強一案。有人自然而然地認為,因言治罪的做法侵害了公民的憲法權利。基于此,不少在微博上活躍的法學家們都不停地“鏗鏘發聲”,比如中國政法大學何兵教授以及素有“法學之花”之稱的北大賀衛方教授連發多條微博隱晦地力挺浦志強。但是,凡是有法學基本常識的人就會認識到,任何自由都不是絕對的。我國《憲法》第51條也明文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由此可見,憲法在賦予公民行使言論自由的同時,已經給出其所能承受的限度,也就是在言論自由與發表言論可能構成侵權、甚至是犯罪之間的悖論,也可以說是平衡問題。即,言論自由存在邊界。
找出言論自由的邊界,必須要明確憲法規定言論自由的目的是什么。明確了言論自由的目的之后,可以知道憲法保護的是什么,什么具有言論自由的憲法價值。張明楷教授曾在互聯網刑事法制高峰論壇上結合憲法與刑法的關系,展開了關于言論自由與刑事犯罪的討論。他認為憲法規定言論自由的目的是確保公民通過發表言論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因而這些憲法保護的言論就不構成刑事犯罪。這點我非常贊同。我國《憲法》是在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后規定言論自由,選舉權是一項政治權利,通過體系解釋的思路可以推斷言論自由的目的也是具有政治性的。公民通過發表言論積極地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那么確定了什么樣的言論屬于憲法保護的范圍,因而這樣的言論也就不可能構成侵權甚至是刑事犯罪了。
我國《憲法》第41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憲法所保護的是公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所發表的言論,那么在參與過程中不乏一些對官員的不當批評。但往往,國家公訴機關在對批評建議者與惡意誹謗者之間的判斷并不能很好掌握。過去有案件將批評者以涉嫌“誹謗罪”進行刑事拘留。筆者認為,為了達成憲法所規定的言論自由的目的,應當盡可能允許公民對公眾人物、突發熱門事件表達意見與展開評論,即便當中有偏頗言論或者錯誤表述,也不該禁止。不然就如比老師讓學生來提提意見想去提高教學質量,但與此同時規定了,提錯誤意見就讓同學掛科,那么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沒有學生敢于表達看法了。當然,發表言論的行為是不滿足刑法分則罪名的構成要件的,只是出于實現言論自由的政治目的,適當地降低公眾人物名譽的保護規格。
張明楷教授還提到了“言論”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判斷憲法是否保護以及刑法是否禁止。這點與蘇力教授在《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一書中結合賈桂花案有關言論自由所認為的“。。。只要滿足這些條件,具體個案中的權利是可以變更的。”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當一個人在電影院觀影時大聲喧嘩,影院的工作人員可以請他離開,這時他并不能以言論自由權受到侵犯為由而進行抗辯,即便是《憲法》所保護的非常重要的國家級社科問題。表面上來看,他是受到影院的限制,實則不然,其仍然被允許在其自己家中或適當的場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他并沒有喪失言論自由的權利,他所失去的是其在特定時間和場所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這種對特定場所和時間的限制,即為言論自由的邊界。這種限制沒有對他的總體的、未來的言論自由構成實質性影響。即“對言論自由權的限制并不改變社會的總體的、制度化的權力配置”。
還有一個比較熱門的案例就是鄧超訴大v侵犯其名譽權案件。雖然該賠償額對于鄧超此類公眾人物可以說是無關痛癢的。但該案最大的啟示就是網絡言論自由是受法律規制的。鼓勵更多的普通人遭遇權利侵害的同時,也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與此同時,國家公訴機關對于網絡煽動言論(構成刑法分則犯罪要件),也要維護好國家、集體的形象、利益,讓網絡言論自由的邊界越來越清晰明了。
參考文獻:
[1]張雨,敖雙紅.論網絡言論自由的界限——以權利與權力的關系為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45(3):89-96.
[2]鄧煒輝.網絡表達自由的國家保障義務[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5.
[3]鄧煒輝.網絡表達自由的國家保障義務——兼評“法釋〔2013〕21號”對網絡言論的刑罰規制[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5(1):123-132.
[4]丁春燕,DingChunyan.互聯網域名管理制度對網絡言論的規制[J].法學雜志,2017,38(1):121-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