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娜
【摘要】作為我國近年來對財稅制度改革的重要內中,截止到現在已經取得明顯的成效。而在這養的背景下,企業因為舊有的稅務體制改革所面臨的流程變革,需要進一步進行整理明晰并完善。從宏觀角度來探究,“營改增”不僅能夠對大部分企業帶來一定的稅負減免,也對企業的財稅管理方面的工作職能提出了新的標準與發展。在當前全球化與企業多元化發展的主要趨勢背景下,加強營改增稅務管理是企業防范內部風險的重要記住,也是幫助企業在多元化、綜合化的發展中能夠得到切實的保障。本文從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營改增發展概況上,通過“營改增”對企業內部財稅管理的影響與改變來探究后續財稅管理的新方向,并提供相關分析與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 企業內部財稅管理 多元化
一、營改增的推進與企業財稅管理問題
從近年來“營改增”的實施到今,可以發現從經濟環境上分析,營改增的推行消除了從稅務制度上的硬性阻礙,對企業內部分工與職能安排有了更為直接和流暢的影響。對工業與服務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促進整體產業結構的優化,從一定程度上是占據了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力。一直以來我國產業體系的企業一直升級創新比較緩慢缺乏競爭與危機感,這對現行社會高速發展,日益變革的社會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這類傳統企業占據了我國行業體系絕大部分,另一方面貿然推送改革轉型難免會帶來差異化的沖突,而”營改增“的推送則是從稅務改制上帶動企業的創新升級意識,從而一步步推送整體行業體系的轉型升級,繼續保持自身競爭力的基礎上不斷升級自身內部管理體系及產品線技術,這樣才能綜合性的帶動社會全面的發展,使經濟能夠不斷增長,為加快實現“中國制造”到“到中國創造”的進程提供助力。
自1993年底以來,我國全面改革工商稅制,對稅務進行劃分,繼而出現了增值稅與營業稅兩種稅收。增值稅與營業稅的并存在初期對國家經濟與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作用,但近些年來隨著社會高速發展與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營業稅與增值稅的并存已經無法很好的為企業發展帶來助力,而現代企業相較以往傳統企業模式已經有了非常大的區別,無論從自身經營范疇多元化還是從企業內部管理與稅負劃分等方面都逐漸成為了阻礙。例如貨物與服務業的融合與分工,貨物供應商企業所購買的服務無法抵扣增值稅進項稅,服務業的則需要對自身銷售額全額征收增值稅,造成重復征稅。例如服務業企業的銷售額需要全額繳納營業稅,盈利部分需要繳納增值稅。所以經過不斷的試點與改制,2016年5月1日全面實施“營改增”,在為企業進行減負優化稅負體系管理的同時,也給企業之后的財稅管理帶來了新的思考。
二、“營改增”對企業管理上的影響與方向
營改增對企業的財稅管理大抵可以劃分為兩個方面的影響,即企業財務結構管理影響與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影響。
首先,對企業稅負影響。“營改增”的實施對小規模企業的納稅人是一大利好,以往小型企業的營業稅一般在3%-5%左右,而小型企業的營業銷售額雖然相對較高,但利潤空間卻較小,如進行營業稅納收則對企業的經營利潤進一步減少。而再從增值稅后可以使原本3-5%的稅負降低2%,對企業往后的經營上減少了很大比例的稅負支出,企業財務管理上有了額外資金可以運用在企業經營發展,擴大自身經營水平與收入水準。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小型服務行業的營業稅由于是不能進行稅額抵扣,而原本的增值稅就在抵扣范圍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稅負有所增加,但比例不大。
其次,對企業財務審核的影響。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收制度變革最大程度影響的就是企業內部的財務審核管理。原本企業的財稅管理中營業稅并沒有相應的銷項核算,所以核計起來相對比較簡單,通過相應收支與稅率等按流程計算即可。而增值稅的核計則較為復雜,記賬方式也有很大區別。例如,企業收入要按一定稅率進行扣除銷項稅額,成本也要抵扣進項稅額,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以一種全新的應交稅金方式審核,應交的稅金是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之間的差額,所以企業實行“營改增”制度的新稅負體系后,必須要對企業的會計審核做出調整。我國長久以來由于多方面原因服務業一直都趨于混業經營的模式,稅負繳納進項一直處于管理混亂與稅負支出高昂的不利影響,在經過營改增后企業的稅負有效降低且提升了經濟效應,自身的財稅管理也有了發展制定的新方向來為往后經營更好的提供助力。
從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影響來看,“營改增”后,企業的管理也不斷加強。在現在經濟大環境下正值變革與轉型升級時期,為了更好的給企業發展方向上順利經營,企業加強管理并不斷減少負擔,在企業產業鏈上的上下段形成一個個優化產業鏈,這樣企業在管理上效果越好,企業的稅負等方面的不利掣肘也就越少。同時由于企業經營效益的提升,也給上下端的經營帶來豐富的機遇并增加了抵扣進項額,繼而從產業鏈整體進行從傳統企業模式到現代企業模式的有效轉型。我國從“營增兩稅”到“營改增”這23年的時間里,許多企業已然在就得體系中適應并良好發展。但隨著稅收制度的變革發展,營改增涉及的行業企業將為了更好的適應現行的稅收制度,同時把握住稅收改制帶來的機遇,不僅在財稅管理上進行改變,在自身對外市場經營模式及服務體系上、對內行政及財稅管理及生產相關等方面都會逐漸進行改變。通過主營業務與輔營業務的分離,專業化管理協作的方式進一步擴大自身市場,是自身增值稅抵扣的覆蓋范圍更廣,從而擴大利潤收入良性循環的進行自身轉型升級。
當然,營改增也對一些企業財稅管理帶來負面影響。許多企業只負責營業稅方面的繳納,財稅管理上只針對營業稅。但經過突然的稅制改革后,財稅管理部門不僅需要重新整改相關人才,還要在營業稅基礎上學習增值稅知識。這對于體量較小的公司來說將會存在一定時間的財稅管理混亂。對政策的不適應也會導致企業資源不善利用,對經營造成壓力。
三、營改增背景下企業財稅管理上的策略建議
首先,企業內部財稅管理優化必須明確新稅制下財務管理的重點,建立完善的稅負管理模式。營業稅與增值稅在和算上大不同,企業必須結合核算規定與業務經營狀況,建立轉向的財稅管理部門,統一對稅務中的發票等方面進行管理即利用,以便于對后續的繳納處理及會計核算等工作負責。企業的財稅管理在與控制,主要針對購進與銷售方面進行強化,對購進售出方式、上下端供應商渠道商的選擇、核算及定價進行有策略的管理。在信息化時代營改增恰好企業可以制定財稅統一化信息管理系統,以便于對內部稅務的管理、協調、升級與改進。從而使企業從內部管理體系上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方便財稅管理。
其次,基于增值稅較營業稅的復雜性,企業在稅務改制后的初期需要有意識的進行才財稅風險管理。由于“營改增”政策有效增幅增值稅鏈條協動機制的聯系,在票稅相抵的稅務模式下,企業應該基于自身運營情況和發展規劃選擇合適的納稅人身份,并且為了不在變革時期在行業內落后必須進行升級轉型。通過在財稅管理上建立有效的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結合企業稅負變化情況針對性的對企業運營方法進行調整,把企業財稅風險控制安全。
最后,企業在財稅管理上必須加強企業內部與外部管理之間的聯系,加強交流控制。在稅務改制后企業所面臨的稅負問題逐漸偏向復雜多樣化,為了能夠妥善高效的的處理這些情況,必須對稅務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與職業能力及道德素養進行著重培養,同時加強稅務部門與主管稅收相關機構進行聯系,便于企業能夠基于政策調控的大環境中穩定開展經營。對內財務工作部門必須與內外管理部門加強聯系,對相應收支進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以便于靈活運動各種稅收優惠與政策支持,是企業的經營發展能夠得到利益最大化。
“營改增”政策的全面推行對我國各大行業的影響與變革都不斷增加,納稅人原有的業務經營環境將不斷收到影響。通過稅制改革我國的稅收制度將不斷規范化與系統化,不僅能夠有效覆蓋消除原有稅務制度的弊病,也能有效的減輕納稅人的稅負壓力。企業也需要在這一發展機遇中不斷加強自身財稅管理與經營規劃,從根本上提高自身財稅管理標準,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昱輝.做好“營改增”后的企業財稅管理工作[J].稅務研究,2016.
[2]楊虹偉.基于企業多元化發展的營改增稅務管理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
[3]劉璐.營改增對企業稅務管理的挑戰和對策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