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紅琴
【摘要】文章闡述了金融保險專業建設的可行性、目標和標準等,并對本專業建設規劃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診改措施,以促進專業發展,實現學生培養與企業需要無縫對接。
【關鍵詞】 高職 金融保險專業 專業建設 對接
我校金融保險專業2009開始建設,2010年開始招生,目前是武漢唯一開辦金融保險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
一、專業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2006年國家出臺兩大政策性文件《中國保險業“十一五”規劃》、《國務院關于保險業發展改革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23號)》簡稱保險業“國十條”。保險業會高速發展。
目前《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明確將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的學歷要求提高至大專,國家的此項舉措為我院金融保險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我校緊緊抓住歷史機遇,金融保險專業在深度校企合作,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試點,以及師資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招生就業、競賽創業、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階段性成果。
二、專業建設目標和標準
(一)建設目標
武漢作為中部地區惟一特大城市,金融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建設“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武漢“1+8”城市圈建設和“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全面實施,金融資源將越來越豐富。
金融保險專業堅持以“立足武漢、服務湖北、輻射全國”為發展定位,堅定“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生培養目標,為區域經濟戰略性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在湖北區域金融保險專業建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建立和完善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將學校本位教育與工作本位培訓緊密結合,使企業回歸職業教育主體之一的地位;使學生于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在師傅指導下習得崗位操作能力;學生和企業相互認同,學生成為企業準員工,學校和企業組成育人共同體。實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我們將會引進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聘請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職場能手進入學校課堂,把真實的工作實例、工作過程融入學生實訓中,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真實地模擬工作環境;同時也安排學生去企業,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在企業老師的帶領下開展真實的保險業務,最大限度實現和企業零距離。
(二)建設標準
(1)建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采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教學任務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共同完成,建立“雙導師”人才培養機制。學校專業教師主要完成相應的理論課程。實訓課程以實踐教學為主,融合崗位職業標準,強化崗位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培育,主要由企業師傅和學校專業教師共同負責組織教學實施與考核評價。
(2)“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設計。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通過企業調研,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分析梳理典型工作過程,重構典型職業能力,以典型職業能力為主線,構建以項目為載體的課程體系。
第一階段,保險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學校老師為主,企業師傅到校講座為輔,學生到公司參觀見習。
第二階段,從保險核心能力培養出發,確定出保險從業人員需具備的核心知識。該階段課程采用專項技能訓練的形式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和企業老師共同配合實施。
第三階段,學校老師為輔,以企業老師(師傅)為主,構建“師傅”和“徒弟”共同工作的平臺,以具體的項目任務為媒介由“師傅”提供示范和樣本式的手把手教,“徒弟”通過觀察、模仿、領會、試做、修整、完善、提高等過程,在體悟和歷練過程中,獲得工作技巧、工作經驗。
三、我校金融保險專業建設現狀
(一)專業建設現狀
"崗、證、課、賽"相融通,實行深度校企合作。近年來與中國人壽、陽光保險、富德生命人壽等保險公司深度合作,2016年9月開始與全國最年輕的國壽金領團隊合作,摸索出校企合作助學生大一進入職業角色,高職三年一步一臺階的聯合培養,使學生一畢業就可以從事保險專業工作,工作能力和技能與業內資深人士無異。實現校、企、學生三贏。武漢晨報2016年9月12日周一以“校企合作助學生大一進入職業角色”進行了報道,新華社APP對我們項目進行了傳播,網易湖北也進行了傳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16年參加全國大學生保險綜合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個人二等獎等7個獎項。連續三年就業率為95%以上。
(二)存在的問題
對學生人才的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對接不夠,實踐教學仍然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同時,許多保險公司只是關注當前的市場份額, 對公司的長遠發展不夠重視,從而對人才培養和人才儲備的關切度不高。
另外,保險公司所需要的人才,是需要經過工作的歷練和對本行業有所了解者,而我們培養的畢業生很難滿足企業的要求。保險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與保險公司用人要求之間的錯位,造成了保險教育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和職業教育保險人才培養的浪費。
(三)診改措施
(1)教師要注重行業調研和行業交流。教師要和行業企業保持密切聯系,經常到企業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技術需求,跟蹤行業最新動態,并以調研報告的形式,對不足之處進行記錄、分析和總結,并把這些作為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依據。就業崗位細分要更加科學,經常結合企業經營實際,對專業課程進行更新和微調,切實保證課程和實訓符合企業一線的要求。另外,還要對行業進行前瞻性研究,就不僅要求教師不僅要接觸企業,而且還要利用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同其它高校的同行進行交流和研討,從理論高度把握專業的發展方向,提前進行各方面的準備,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保持專業的生命力。
(2)通過校企合作,人員互聘,資源共享,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培養高職保險專業人才,特別是努力使高職保險專業職業技能培養與企業崗位進行對接,是解決高職保險專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重要途徑。
本校高職金融保險專業的人才培養逐漸形成特色。本專業將繼續完善專業建設,為保險界輸送高素質人才,為行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