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若凡
【摘要】本文從債轉股的背景和實質出發,剖析了現階段債轉股政策的可行性,探討了債轉股對社會各界的積極作用,希望能夠對新一輪債轉股的落實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債轉股 必要性 效應
一、債轉股的綜述
(一)債轉股的定義及類型
債轉股就是將銀行持有的企業債權資產轉為對企業的股權投資,簡而言之,就是將債權轉換為股權。債轉股主要分為政策性債轉股和市場化債轉股兩種類型。政策性債轉股由政府主導,實行債轉股、選擇企業、設立資產管理公司等一系列問題均由政府說了算。而市場化債轉股則相對靈活一些,市場占據主導作用,各利益相關方根據平等自愿的原則進行債權和股權之間的轉化。在此過程中,政府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干預行為,但并不影響債轉股市場化的經濟實質。
(二)債轉股產生的背景
2016年初,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接近110萬的非金融企業債務,杠桿率超過150%,如此高的杠桿率讓企業陷入缺乏資金流的困境當中,無法保證企業正常的經營。在供給側的大背景下,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并不適用于當今的經濟發展,許多企業處于不良資產過高、杠桿調節不平衡的危境,市場化債轉股是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首選途徑。
二、新形勢下債轉股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企業銀行的雙重需要
(1)企業的高負債和高杠桿率。我國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而之所以會出現高杠桿率的問題,是因為為了實現更好的稅前抵扣,多采用間接債務融資,這種融資方式的優點不言而喻,同時缺點也顯而易見,還本付息壓力增加企業聚集資金的成本,這無形中提高了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杠桿率。
(2)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斷上漲。貸款業務是銀行的主營業務,借貸資金主要來源是個體的存款,并非銀行自身資產。當企業因為不良資產率過高造成無力償還貸款,就會造成連鎖反應,銀行的資金鏈斷裂,將引起民眾恐慌,引發兌付風險,對資本市場和金融領域帶來負面影響。由此可見,完善銀行和企業之間的雙向互動體系,建立一個投資主體多樣化、投資模式新型化的全方位的金融市場,十分重要。
(二)經濟環境趨好和成功經驗
(1)經濟環境更加成熟。在上一次債轉股實施債轉股的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還沒有完善的資本債券市場和成熟的經濟結構。而現階段,我國經濟經過近二十年的迅猛發展,企業的發展模式和資本運作方式已經得到市場的檢驗,債轉股的途徑越來越多元化,以實現降低不良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我國的銀行業歷經多年風雨,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已近累積了雄厚的資本和豐富的市場資源,為這次債轉股奠定堅實的資本基礎。
(2)有相關成功經驗。上世紀末,大批國有企業因無法償還銀行貸款而瀕臨破產,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斷攀升。政府被迫施行債轉股等政來應對銀行業的債務危機,國有資產公司成立,對剝離銀行不良資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推動了國有企業的轉型升級,增加了其盈利能力。民營企業茁壯成長,活力倍增。我國人力資源豐富,加之房地產的有效帶動,十年來經濟發展迅速。良好的經濟環境以及相關的成功經驗無疑可以成為新一輪的債轉股的良好開端。
三、新一輪債轉股實施的正面效應
(一)對企業的正面效應
從股權方面來看,企業實行債轉股之后,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增減數目一樣。因此企業資產不會有太大變動,但資產負債率降低,從而實現去杠桿。從債權方面來看,銀行的債權轉作股權后,企業將獲得一筆沒有限期的無息貸款,與之前的銀行貸款不同,企業不用支付高額的財務利息,因此可以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企業實施債轉股之后,為企業注入新的資本,可以提升其資本運營能力。另外,銀行或資產管理公司也會加大對企業的敦促力度,對其加大研發給予支持,緊跟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步伐。
(二)對銀行的積極作用
債轉股對于銀行而言,有利于緩解其風險壓力。債轉股剝離了銀行的不良資產,降低不良貸款率,因為債轉股企業均為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所以銀行可以通過債轉股的方式獲得企業股權,獲得分紅。除此之外,債轉股打破商業銀行不得投資非金融機構的常規,銀行混業經營邁出了重要一步。與此同時,債轉股可以實現銀行財務報表的美化,使股民更加傾向于對銀行的投資。另外,債轉股有利于在銀行和企業之間搭建信任的橋梁,重塑銀企關系。
(三)對于社會的積極影響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許多傳統企業面臨著巨大壓力,處于產能過剩甚至是破產的危險境地。實施債轉股為社會帶來的積極作用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系。從表面看,這為降低失業率做出貢獻。而更深層的影響是,防范因失業人口數量過多而引起公眾恐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新一輪債轉股相比之前的改革,更具有市場性,增強銀行的自主權,增加企業和銀行雙向選擇的機會,使得企業更具危機意識,在發揮市場的調節機制的基礎上,持續健康發展。
四、結語
現階段,我國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入、企業的結構性問題突出,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施行的債轉股是一種階段性的調整戰略。在世界經濟整體發展趨于放緩的態勢下,債轉股的發展更多需要國內市場的配合。政府部門要擴大我國福利制度的范圍,以提高民眾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在此基礎之上,出臺活躍資本市場的相關政策,使各方資本擁有者涌入市場,促使資本市場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小川.關于債轉股的幾個問題[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9,(11).
[2]鄧舒仁.債轉股的實踐經驗、問題和對策研究[J].浙江金融,2016.
[3]張忠萌.關于債轉股的經濟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6.
[4]梁偉亮.經濟新常態下債轉股的困境及其破解機制研究 [J].學習時報,2016.
[5]吳曉靈.用市場化思維和手段去杠桿—兼談對債轉股手段的運用田.清華金融評論,2016,(05).
[6]葛豐.債轉股,不能一轉了之[J].中國經濟周刊,201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