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摘要】互聯網迅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網絡書店和電子書以其自身獨有的便捷、省時等特點迅速獲得了消費者青睞,相比之下實體書店的經營則舉步維艱,新時代消費者需求的轉變迫切的要求實體書店做出改變。本文在深度分析實體書店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發展策略,旨在為實體書店的經營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消費需求 實體書店 發展策略
在互聯網急速發展的時代,網上書店以及電子書以其一系列滿足現代都市人渴求便捷、省時、省錢心理的優勢搶奪了一大片市場,使得實體書店,甚至是已經經營多年的老牌書店也頻頻關門,當然,這其中還有租金上漲、經營成本上升等其他眾多因素。如今色實體書店進退維谷,如何讓讀者回歸到書店,這必然是要將經營做到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上,真正地了解消費者的所想、所需,才能在此基礎上滿足他們的需求并使之滿意,這樣才能留住讀者。
一、消費需求分析
(一)多元化消費
在互聯網沒有興起以前,人們去書店確實是基于純粹買書的需求,但是如今網上書店便可輕輕松松滿足這一需求,因而消費者若選擇去實體書店便不僅僅是需要一本或幾本書而已了。多元化消費才更符合現代人的特點,因而書店不能再是簡單買書賣書的地方,它更應該是圍繞閱讀進而延展的一種空間,人們來到書店,進入其中,能夠體驗、參與到無限可能的文化氣氛中來。就好比“一站式購物中心”的迅速興起,人們的吃喝玩游購娛都可以在一條商業街統統搞定,如此的消費體驗必然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二)更加注重體驗感
在互聯網時代,用戶和體驗是兩個重要的關鍵詞。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在消費過程中的體驗感。傳統實體書店更像一個書籍交易市場,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展示書籍并實現買賣,對于消費者需要的體驗感并不在意,讀者也不會再書店里多做停留,沒有良好體驗的書店又怎么能留住讀者?其次,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愈來愈多的讀者選擇從網上書城購書,雖然網上購書快捷方便,但是卻缺乏愉快的生活體驗,也很少有社交。現代消費者在逛書店的過程中,會更加期望多一些與不同書籍不期而遇的驚喜感,同時享受人處在實體店里,觸覺、聽覺、嗅覺等會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的感覺,因而會帶來更多美好的多重體驗,這才是人們享受逛書店并愿意常常去書店消費的原因。因此,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給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讀者在整個消費過程中的文化體驗感,才是傳統實體書店轉型的關鍵。
(三)追求個人獨立空間
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個人的私有空間便被不斷壓縮、占用。很多時候人們在閑暇之余是想找尋一種個人獨立的小空間,安安靜靜,不被外界打擾,從而去放空自己,去遇見內心的自己。很多讀者心中都曾想象過這樣一種的場景:捧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書店一隅中靜靜地站著或是坐著,亦或是喝著一杯茶或是一杯咖啡,享受著這種慢節奏,補充精神能量的過程。
二、實體書店發展策略
(一)全渠道營銷,實現平臺優化
一方面,根據消費者需求優化平臺。網絡書店有其優勢所在,但是并不代表全新的的實體書店的經營不可以兼而有之,隨著傳統實體店的不斷革新,線上購書和線下體驗是可以做到完美結合的,匆忙之下,讀者可以選擇在線上完成購買:閑暇之余讀者可以去書店里沉浸文化氛圍之中。由此讓讀者的需求隨時都能得到很好的的滿足。因此,升級版的實體書店,應該更加注重線上和線下這兩種渠道的的交融互通,全方位服務讀者,注重讀者的體驗,便大大增加了書店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實體書店也應該重視利用新媒體資源進行品牌傳播,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線下加強讀者體驗培養粉絲群的同時,線上積極與粉絲互動,無論是通過微博還是微信公眾號等方式以實現與顧客的良好溝通、交流,使得顧客可以第一時間獲取閱讀資訊。
(二)復合式經營,增加體驗感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社會分工也愈加細化,但是似乎分割地過于單一了。在人們的印象里書店便成了只是賣書的地方,咖啡館也只是賣咖啡的地方,他們各自經營,互不交叉,但這并不符合現代人多元消費的需求。因為現在的書店更像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而不單單是賣書了。在書店里,吃喝玩樂統統可以實現。盡管如今網購已然成為人們的主要購書方式,但是仍有一部分讀者是喜歡去實體店讀書、買書,并享受在書店里的那種閱讀氛圍。實體書店必然也不能是以往的模樣,它更像是一種體驗性平臺,通過復合式的經營讓書店成為人們文化休閑的一個場所。傳統書店可以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功能豐富且環境舒適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讓讀者像喜歡聽音樂會、看電影或出席一個談話節目一樣喜歡逛書店。只有書店與公眾服務的交集越多,價值才會越大。
(三)打造實體店“微空間”,滿足獨處需求
書店應該給人寧靜,眷戀和棲息的感覺,因為這是一個給人提供精神食糧的地方。書店的興起依托于如何構建書和人之間的關系,不同年齡段、不同愛好的讀者有著不同的需求,書店應考慮為讀者營造休閑放松的閱讀環境。如今消費者走進書店,更多是尋求一種和靜謐的空間。因此,實體書店經營模式的轉變,需要從微觀角度去發掘消費者選擇實體店背后真正的需要,要理解其背后的環境,充分認識和了解讀者對當今實體書店的認知與感受。當今的書店內應該給讀者提供些獨立的小空間,可設置專門的閱讀中心,讓讀者在不被來來往往的人流打擾下安安靜靜的享受閱讀的快樂。總之,銷售屬性在未來的實體書店中應該不斷的弱化,文化屬性應得以不斷增強,讓愿意去書店的讀者們能夠找到精神歸屬,能夠通過這種寧靜感去撫慰自己在忙碌生活中那顆焦慮的心,真正的愛上置身于實體店里的那份感覺。
三、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實體書店受到的沖擊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們不再需要實體店,筆者認為恰恰相反,人們甚至比電子商務出現之前更需要實體書店。互聯網簡化了生活,但沒有降低人們對體驗的需求。良好的體驗恰恰是網上書店不能很好滿足的,面對消費者消費行為及閱讀習慣的改變,實體書店必然要抓住消費需求中的關鍵因素來做出應對策略,才能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小玲,錢霞.全民閱讀背景下實體書店可持續發展策略[J].中國出版,2012,(14).
[2]顧秀君, 方若軒.基于網絡條件下實體書店營銷策略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4,(05).
[3]劉堯.以“用戶思維”謀求實體書店轉型的思考[J].出版發行研究,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