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韜
摘要:在當前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企業法制意識不斷增強、財務會計軟件普及應用,審計事業向現代審計快速轉變的客觀形勢下,審計風險必將日益增多。加強對新形勢下審計風險的變化趨勢研究并找出相應的控制對策,是當前審計理論和審計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審計風險;變化趨勢;計算機環境;控制對策
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發展的過程中,各種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其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的存在,不但直接影響審計質量,影響審計組織的信譽和獨立性,審計風險已成為國家審計機關、社會審計組織和內部審計機構及廣大審計人員所面臨的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一、審計風險的特征
1、審計風險的客觀性。風險總是存在于審計活動過程中,只是這些風險有時并未產生災難性的后果,或對審計人員并未構成實質性的損失而已。所以,通過審計風險的研究,人們只能認識和控制審計風險,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其發生的頻率和減少損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
2、審計風險的普遍性。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審計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審計失誤,都會增加最終的審計風險。因此,對最終審計風險的控制,也就取決于對各種風險的控制。
3、審計風險的可控性。正確認識審計風險的可控性有著重要意義,只要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對客戶進行審計。我們意識到了審計風險的可控性,說明審計風險是可以通過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我們研究審計理論,提高審計質量。
二、審計風險的變化趨勢
審計目標的多元化使得審計的對象日趨復雜,審計內容日趨廣泛,從而給審計實踐帶來新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經濟環境下審計風險進一步擴大,知識經濟時代的興起正在廣泛而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樣對審計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一方面它拓展審計的范圍、內容,對審計技術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第二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審計風險,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內部控制轉變為對人和機器的雙重控制,且以對計算機控制為主。
三、審計風險的控制對策
盡管審計難度增加、審計風險正在逐步擴大,但是我們只要從思想上高度警惕,在技術上采取相應的措施,在理論上予以突破,在制度上加以規范,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使審計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一)審慎選擇被審計單位。大量的審計訴訟案例說明,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背景對審計風險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業務狀況,內控制度及管理人員的素質,管理方式等都會帶來審計風險。客戶具有正直的品格,則出現差錯和舞弊行為的可能性就小,固有風險就低;反之,固有風險就很高,即使擴大審計測試的規模,審計人員也難以使總體審計風險降低到社會可接受的水平內。應盡可能詳細了解委托單位的業務狀況。
(二)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提離自身素質審計由于所應用的工具和技術手段的局限性及其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影響,使得它在滿足公眾需求方面,始終處于被動位置,這也使得審計人員必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而如何將這些風險控制在他們所能接受的水平內,對審計人員應做如下要求:
1、樹立風險觀念。審計人員要積極適應市場經濟對審計的要求,增強風險意識,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嚴謹的工作態度。
2、遵守職業道德要求。審計人員一定要認真學習職業道德要求,并在執業時嚴格遵守,這樣才有可能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一般不會發生過失,至少不會發生重大審計風險損失。
3、提高執業水平。審計的目的是對被審計單位報表的可靠性發表審計意見。這說明審計的結果是要做出判斷。這種判斷能力來自于審計人員的經驗積累和專業能力,判斷貫穿了審計過程的始終,因此,審計人員不僅具有執業所需的會計、審計、法律、稅務,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知識,還需有實務操作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三)計算機環境下審計風險控制對策
1、建立風險管理機制。網絡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注冊會計師的執業風險加大,應提高注冊會計師對風險的洞察力,增強識別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和管理當局舞弊風險的能力,強化風險意識。事務所在承接業務時,應對被審計單位在網絡經濟條件下交易事項和會計系統進行風險評估。
2、選擇適當的審計方法與技術。當被審計單位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采取時時處理,紙性的審計線索較少且輸人與輸出不能直接核對時,則需要利用計算機審計方法,首頭拐寸被審計單位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進行檢查,利用檢查的結果決定抽查的重點、范圍和方法。這樣,既可以降低審計風險,又可以減少對被審計單位系統正常工作的影響。
3、強化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培養具有復合性知識結構的人才。審計人員需要系統學習審計風險方面的理論和知識,充分認識審計是一項帶有風險和重大責任的工作,從思想上保持高度的警惕。重視從審計立項到審計結論的每一個步驟,并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使每一個環節的風險減少到最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