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春
【摘 要】本文針對傳統民族歌舞藝術的全新發展形勢、我國民族歌舞藝術產業化發展細節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研究,以備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現代文化消費模式;民族歌舞藝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J7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167-01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民族特色歌舞文化的興趣也在不斷提升,所以一定要將現代文化消費模式下的民族歌舞藝術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使其得到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一、民族傳統歌舞藝術的全新發展形式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人們的目光轉向了那些還比較封閉的民族地區,并且這些地區的民族特色文化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而這些地區的民族特色文化也在隨著外來文化的影響而加入現代文化的元素。例如楊麗萍主創的《云南映象》、 麗江的《麗水金沙》、 西雙版納的《勐巴拉納西》、吉鑫園的《吉鑫宴舞》、大理的《蝴蝶之夢》等等作品,這些作品都有一定的共性:
(一)以上作品都是以民族文化為創作內容而形成的。不管是《云南映象》花腰彝的“海菜腔”,還是尼蘇煙盒舞,南澗打歌,或是《麗水金沙》當中納西棒棒會、藏族織氆氌,還是《蝴蝶之夢》中白族的“繞三靈”、彝族跳菜、藏族踏歌等民族生活場景,全都能夠充分體現出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很多藝術元素都能夠在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找到雛形,然后經由精心創作以及編排后,以表演的形式在相應的時空內進行展現[1]。
(二)二度創作。以上所有可以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節目實際上都已經在其原型的基礎上進行了二度創作。這種創作方式涵蓋著藝術家、舞蹈家以及音樂家等關于民族文化資源價值的全面探索。
(三)上述將文化消費作為創作目標的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從最初階段就選用了市場運作的模式,具體涵蓋了由企業投資、以票房機制、內部企業管理機制等形式發展市場化途徑,為全面迎合市場發展規律而在運作程序方面增加宣傳力度,以旅游平臺作為立足點,全面挖掘全新的旅游內容等形式。除此之外,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還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化特征。主創人員楊麗萍,憑借其在藝術界的聲譽,全面促進了《云南映象》這一作品的成功,同時為了進行效果更好的巡回性演出采用了比較簡練、易于移動的舞臺相關設施,這些在很大意義上為《云南映象》的創作以及編排等工作節省了很大的開銷。
二、我國民族歌舞藝術產業化發展
(一)我國民族歌舞藝術關于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深化研究的結果,全面組成了以文化消費為內容的核心價值。產品的民族文化特點已經發展為游客們的全新消費理念,利用不同地域具有差異性的民族文化特點,來滿足消費者包括獵奇在內的多樣化心理需求,這樣的文化消費形式現階段已經在我國的旅游行業當中表現得極其突出。所以,全面結合了民族文化和良好自然環境的地區,已經逐步發展為當代旅游行業的焦點。不同民族風俗習慣以及民族差異性的生活模式相繼被結合到相應的歌舞表演中,消費者通過對民族歌舞表演的觀摩而全面感受到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民族特色文化的氛圍。所以,以民族文化為依托而衍生的產品能夠展現出的較淺層面的消費價值,就是針對差異性民族文化的了解與感悟[2]。
(二)民族歌舞藝術表演方式要與現代文化消費特征相吻合?,F階段消費者對于文化類產品的消費具有較為明顯的直觀性與娛樂性,從對電影、電視以及計算機網絡對于傳統書籍全面替代的情況中不難看出,表演全面結合了聽覺和視覺方面的先進科技,已經完全占據了我國文化消費市場。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 歌舞藝術就發展成為了全面承接傳統與現代藝術發展的載體。一臺完整的歌舞演出實際上就是一場融合了音樂、舞蹈 (肢體造型)以及服裝飾品等相關元素的視覺盛宴。節目的舞臺表演者利用現場表演的形式將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全方位的呈現,這一點符合了大眾消費中直觀性的需要,并且與人們文化消費的需求相吻合[3]。
(三)民族歌舞的市場經濟化發展與文化生產及消費規律相吻合。民族文化的市場運行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張過程當中的基本因素之一。針對民族文化銷售的傳統方式都是將其發展為固定的產品,而這一過程一定要以遵循現代商品市場發展規律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夠全面保證相關民族文化產品具有足夠的能力來抵抗市場風險,并立于不敗之地。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民族特色歌舞文化的興趣也在不斷提升,所以一定要將現代文化消費模式下的民族歌舞藝術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使其得到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炎,王佳.文化消費語境與民族歌舞藝術的發展[J].思想戰線,2010,(01):118-122.
[2]王佳.現代文化消費模式下的民族歌舞藝術[J].民族藝術研究,2005,(03):56-65.
[3]肖青.當代文化消費模式下民族歌舞藝術的符號化生產[J].當代文壇,2008,(06):105-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