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聾生出走現象愈演愈烈,已經成為擺在聾校教育和管理面前的一大重要課題。本文就這一問題作了一些思考與分析,并針對造成問題的因素采取了一定的教育措施。
關鍵詞:聾生;出走;因素;教育措施
近年來,特教學校聾生出走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且隨著通訊工具的不斷更新、聯絡方式的便捷與先進,聾生出走亦愈演愈烈。
聾生出走事件對家庭、學校的教育產生的影響之大,不得不引起一些學校與家長對這類事件的重新思考與定位。要真正解決聾校學生出走的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真正發現并了解聾生出走的原因所在,下面筆者就這一問題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造成聾生出走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氛圍對聾生的心理行為有著直接影響,據對出走聾生的統計:從家里直接出走的聾生占50%,從學?;丶一驈募曳敌M局谐鲎叩拿@生占40%多,從學校出走的聾生不到10%。由此可見,很多家長在子女的安全監護方面都存在著很大漏洞。
1.溝通障礙。家長自身的知識、品德、修養等對子女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學習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縣級特教學校的聾生大都來自農村,而大部分聾生家長的文化知識水平都較低,并且都是只懂簡單的土手語,不懂“中國手語”,因此教育水平有限、與孩子的溝通大都存在一定的障礙,諸如此類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困難情況直接影響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2.家教方法不對。家長對待孩子的迥異態度導致他們教育方式的不同,在與家長的交流及聾生的反映中得出有些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呈現出兩極化,要么嚴重讓孩子看不到愛的存在;要么就是溺愛,使得有些聾生自我意識過強,凡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情緒不穩定,極易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出走。
3.家庭教育的盲區。在聾校有一大部分學生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只有春節才能和家人團聚,更有甚者春節也不回家,看護孩子的任務全交給了家里的老人,老人既不會手語,也不會用文字和孩子交流,所以根本談不上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年齡稍大的學生則就自來自去,輪休回到家也是自己一個人,有的孩子便成了“來去”自由的小鳥;父母由于鞭長莫及,亦無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這類孩子很容易便成為社會上大聾啞人的獵奇對象,將他們騙走。
(二)學校因素
1.學校管理過于封閉隔絕,生活單調。學校實施封閉式管理,他們長期生活在聾?!叭c一式”的環境中,便會對校園環境產生逆反心理,厭倦學校生活,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尤其渴望接觸社會。在認知與欲求發生碰撞時,一些聾生便產生出去看看的想法,他們往往會利用輪休在家或者在上下學的路上選擇以不告而別的方式離家出走。
2.教師自身的原因。身教勝于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的情緒會影響學生的情緒,教師的人格會影響學生的人格。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情緒化或把不良的情緒帶進課堂,相應地就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3.學習方面的原因。聾生學習能力有限,學習興趣不高,也是造成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會因素
聾生雖然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但是他們并沒有與世隔絕,他們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等來獲取現實社會的大量信息。在他們的眼中,外面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燈紅酒綠,充滿誘惑,讓人無限向往。由于中高年級聾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沒有形成,外面世界的誘惑是他們很難拒絕的。加上,我們的學生大多是眼高手低,缺少吃苦和實干精神,更容易上當受騙。
二、解決聾生出走的方法
(一)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創建關愛聾人的社會教育環境
特教學校在確保穩步發展的前提下還應做好社會宣傳工作,要主動通過宣傳媒介向社會宣傳特殊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向社會展示聾人自強不息的風采、專注認真的良好品質,以爭取在康復、就業、扶殘、助學等方面能得到社會支持,消除社會對殘疾人的偏見,使聾生感受到自己一樣可以得到社會的尊重,形成良好社會心理環境。社會應該設立殘疾人就業保障體系,解決聾人的生存問題,提高聾人的生活質量。手語作為一種語言,具有交流信息、溝通思想、表達情感的功能,是適合聾人特點、受到聾人喜愛的交流手段,應該普及手語培訓,讓手語得到認同與推廣。
(二)增強學校教育的內在吸引力,強化學校教育功能
1.開展課程改革,增強課程吸引力。聾校要大膽改革課程中不適應聾生需求的內容,因地制宜地增設聾生必需的內容。在教育實踐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惟妙惟肖的表情與動作,規范、的手語,趣味化的教學設計,課堂上力求照顧到全體,尋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重視每一個孩子的想法,使不同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感受自己在老師心中的重要,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樂于聽從老師的教導,留戀學校的生活,而不會離家出走。
2.豐富聾生的校園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在校聾生多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充實精神生活,使學生在學校能真正找到精神的寄托,心靈的歸宿。通過組織各種比賽、開展體育藝術活動,使學生學會用各種豐富、感性的東西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開設多樣化的課外興趣小組;開展靈活而富有彈性各種社團活動。
(三)優化家教環境,充分發揮家?!敖逃撁恕钡淖饔?/p>
1.父母要面對現實,正確引導教育孩子。父母不要總想著自己的孩子不健全,要把他們當成健聽孩子一樣對待、教養,付出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不可放任自流,亦不可溺愛,要更多地創造條件讓他們去探索,去游戲。家長應多抽一點時間陪在孩子身邊,和孩子談心,多給孩子一點關心、一點鼓勵……讓孩子時時感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可親,是預防聾生出走的重要法寶。
2.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家長應學會基本的溝通手語,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把握孩子的心理動機以適時地與孩子溝通、交流。
3.充分發揮家?!敖逃撁恕钡淖饔?。對這些聾生而言,家庭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家庭在預防聾生出走中的“教育聯盟”作用不可替代。
在聾校學生家長教育水平有限、與聾生缺乏溝通的現實面前,學??赏ㄟ^教師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建立家長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發揮家庭教育紐帶作用,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并可通過假期家訪、電訪方式等與家長交流,指導聾生家長更好地與孩子有效溝通,使家長更加了解學校教育、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與生活,促進家校溝通,并配合學校做好德育工作。
聾生出走是各種因素綜合造成的,只有深入研究這一現象的深層次原因,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獻出愛心、耐心與誠心,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有效地預防聾生出走,殘開的花朵也將更加美麗。
參考文獻:
[1]劉曉明,張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張寧生.聽覺障礙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華夏出版社,1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