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常茂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越來越強調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為有效提高思想道德課堂教學有效性,文章從轉變教學理念、探索多種教學方式、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完善考核方式五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1.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把學生需求放在教學首位
學校要自上而下提高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視程度,適當增加課程教學課時,定期組織課程教師進行業務能力學習,提高教師的自我認可度。同時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教師在進行有效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往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要避免“填鴨式”教學方式,重新發掘思想政治課程人文關懷特性,正視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性,向學生提供獲得知識的形式方法,充分引導他們在求知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
2.探索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增加課程學習興趣
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有針對性設置教學情景,實現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教師應使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熟練掌握教學多媒體的使用技能,將教學內容制作成為多媒體課件,把課堂內容與聲音、圖像、視頻相結合,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實現有效課堂有效教學。
3.重構融洽師生關系,使課堂氛圍更加和諧生動
傳統的教學形式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居于教學主體地位,學生則從小被教育要尊敬老師、聽老師的話,兩者之間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在新課改趨勢下,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其中應有之意,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新的師生關系形成之后,教師才能真正去了解學生需求,學生也能夠與老師進行更多交流,從而推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
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有利于課堂氛圍的和諧。當下微信、QQ等溝通軟件的興起,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學生與教師能夠隨時隨地進行溝通交流,方便教師對學生實際生活中思想道德行為的指導,學生也能向老師隨時提問,表達自己的心聲,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
4.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提高學習探究能力
提高思想道德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揮積極主動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充分了解學生需求,通過多種激勵手段,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教師還需要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學生和教師的長期堅持和引導。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進行自主思考。
5.拓展學生學習范圍,使課程考核更加規范
思想品德課程同社會現實結合緊密,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因此拓展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學習范圍就尤為重要。教師要以教材為理論學習基礎,積極尋找教材之外的補充材料,充實課程教學的知識量,多選擇實用性強、與教材內容相近的學習材料,既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又能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掌握更多思想道德知識。
同時,要做好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考核,考核對象既包括教師,又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考核,主要是通過說課評比、學生考試成績等硬性標準,還要參考學生的對老師授課滿意度評價等考核內容,提高教師對授課重視程度。對學生的考核既要通過課程考試,又要通過對學生思想道德實踐課程等自主學習能力的考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綜上,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具有非常重要影響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性策略研究也因此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正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呂振聲.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改革創新途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13).
[2]周玉平.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6(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