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
【內容摘要】英國歷史學家休謨在《論歷史研究》中曾說過:“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并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由此可見歷史的重要性,然而,歷史課都普遍采取“灌入式”的教學方法,為了應付應試教育的高考,學生就像一臺“接收器”被動的等待著教師把知識點輸入過來,卻不想此舉嚴重的忽略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且長期如此也會導致學生對歷史課興趣的喪失。所以,讓學生意識到高中歷史的重要性,為其打造出一個高效的、優質的歷史學習課堂。
【關鍵詞】主體性 高中歷史 有效課堂
隨著素質教育新課程的實施,教師逐漸認知主體性對學生的重要性,也慢慢地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實現自己的主體性地位,其實,除了教師的指引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實現自身認知結構的構建。教師在歷史課堂中需要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不斷地思考和學習,引導學生完善和發展自身的認知結構,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實現了有效課堂。因此,本篇文章主要講述新課程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從而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率。
一、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
1.忽略了高中歷史教學的人文性
人文精神在高中歷史教學是占著重要位置的。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很多教師對學生只是一味地進行單向灌輸式的教學,卻忽視了教學的過程、人文情感以及態度價值,往往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以及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從而導致高中歷史教學缺乏人文氣息,極大地削弱了高中歷史課堂的德育教育功能。
2.過分看中高中歷史教學的應試性
首先,當前在我國現行的高校人才錄取的體制下,家長、學校、社會及教育管理部門的關注點仍然以“高考”為主,而且大部分人都普遍認為高考是改變人生最大命運的轉折點。其次,由于高中歷史學科是由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下來龐大的故事,因此,學生需要學習和記憶的知識點太多了,學生學起來就比較吃力,一定要靠長期的積累和知識記憶,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點,所以就導致多數學生不能很好的學好歷史這門學科。
3.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因為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高中歷史教師沒有很好的抓住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方法,也沒有及時給予指正,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更不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了。其次,高中歷史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只是一味的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
二、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1.整合教學資源、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如果想主體性構建高中歷史有效課堂,就要求教師充分備課,整合教學資源,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這是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基礎條件。
2.在課堂上實施自主式教學方法
經研究實踐表明,低效率的學習就是缺乏有效指導的學習,如果要創造出高效率的學習成果,那就必須形成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將高中歷史教師有效合理的指導有機結合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與課堂討論相結合,針對某一課,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科學的設計疑問及討論方式方法,有目的地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討論。這種課堂討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記住并且概括出教材當中的知識點,也可以讓學生回想起以前學過的知識點,然后與新知識相結合。在學生探論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了疑問時,教師可以當場進行有效的點撥和指導,幫助學生有效的學習高中歷史。
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這一課時,教師考慮到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之前在初中階段已經有些了解,則為了積極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為了避免學生覺得學習重復的內容,則教師在教學這一課時,可以選擇小組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功喜悅,進而可以很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交流與探討的過程中找到學習歷史的樂趣。
3.科學組織與評價,讓歷史教學成果更加有效
如果想有效的確保課堂教學效率,必要的條件之一就是完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想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學習意識,必須構建多元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一方面,在課堂教學評價時,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拋棄傳統單一的評價機制,讓課堂評價更具有生活實踐性,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完成了自主學習之后,在評價環節中,應立即對癥下藥,引導學生對該課程進行整理和分析。教師要著重的幫學生總結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的腦海里形成連貫、整體的知識框架。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足夠的尊重,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動性和自主性。只有充分激發出學生們的自主意識,才能真正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在新時期的教學背景下,我國高中歷史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創新教學模式,高效整合教學資源,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時刻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艷. 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J]. 教育理論踐,2016,12(26):59-61.
[2] 張嬋. 離開多媒體的有效課堂導入 ——淺談從分析課題中導入高中歷史教學[J]. 商,2012,36(15):236.
(作者單位:福建漳州市薌城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