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入,以及新興的融資方式和融資渠道的層出不窮,上市公司面對著種類繁多的融資渠道。然而融資環境正在變得愈加復雜,不同融資渠道的特性對上市公司經營安全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因此合理的分析和配置企業的融資渠道,優化企業既有的融資結構就變成了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本文以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優化入手,分析上市公司常用的融資渠道,著重介紹和分析商業保理的作用,以期為上市公司優化自身融資結構給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融資結構 優化對策 商業保理
一、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優化的背景
鑒于融資渠道由于自身特點和融資要求有所不同,配置多個融資渠道構成的不同融資結構,其對企業的發展和經營水平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為了取得上市公司發展的最優解,為公司謀求最大的利益,謹慎的選擇和配置融資渠道,組合成最佳的融資結構,成了上市公司無法回避的問題。國內的上市公司融資渠道一般可以分為,內源性融資渠道和外源性融資渠道,其中內源性融資渠道一般指的是利用企業的未分配利潤,即利用留存收益投入擴大再生產。而外源性融資渠道一般包括兩個方面,即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即是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進行融資,通過股票所籌集的資金屬于公司的資本,不用償還資金,也不用承擔固定的利息費用,有利于降低公司的負債風險。而債權融資則是企業通過借錢的方式進行融資,債權融資的資金需要企業到期償還,企業還需要承擔資金的利息,國內主要的債權融資形式是銀行貸款。
二、上市公司融資結構暴露出的特點及分析
我國的上市公司與國外的上市公司在融資結構上有所不同,上市公司有自身的獨特偏好,如下表1所示。
通過以上資料,我們通過分析可以得出,我國的上市公司融資結構中,外源性融資所占比例最高,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外源性融資所占比例高達80%以上,而內源性融資所占比例不到20%。外源性融資渠道中,股權融資所占的比例約為50%,而債權融資所占比例相對較小。各個融資渠道在融資結構中所占比例排序為: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內源性融資。這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上市公司融資結構比例有較大差異,以美國上市公司為例,考慮到企業的融資成本和社會義務方面的問題,美國企業融資結構選擇的順序一般是,內源性融資優先,其次是債權融資,最后是股權融資。以上的融資結構特性暴露出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偏好和相應的風險。
(一)外源性融資明顯高于內源性融資
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以股權融資占主導,內源性融資在整個融資結構中所占份額一般低于20%,甚至少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的公司,其融資渠道完全依靠于外源性融資。這一融資結構特點與國際成例不同,體現出我國上市公司經營者的獨特融資偏好和特點。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般是我國上市公司缺少對內部融資的認識,或者缺少行之有效的內部融資模式。企業生產經營中產生的未分配利潤,最終會以各種形式轉移到股東和各個管理層成員手中,極少部分會投入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而這也是我國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層和股東獲利的主要手法,從側對面也展示出我國對于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稍顯不足。
(二)股權融資份額大于債權融資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上市公司,其融資結構中股權融資所占份額最低這一情況,我國的上市公司股權融資份額在整個融資結構中所占比例是最高的,且明顯高于債權融資。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股票有分紅和派發股利的壓力。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股市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經過長時間的調整和股票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有諸多限制和規范。而與此相對的國內的股票市場還不夠完善,股票的分紅比例和派發的壓力很小,許多上市公司不給股東派發股利,使得股權融資的成本趨近于零。而債權融資則有較高的成本,其原因是債權融資有償還壓力,還需要支付利息回報。這一情況可以明顯看出國內的股權融資相比債權融資來說成本更小,導致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員更傾向于使用股權融資的方法來獲得融資。然而從近年來股票市場多發的風險和案例來看,過多依賴股權融資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上市公司既要考慮融資成本問題,也要降低單一融資渠道帶來的風險。
(三)短期負債高于長期負債
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研究還可以發現,企業的短期負債率明顯高于長期負債率。這種負債的偏好使得許多上市公司經營風險很高,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究其原因,企業選擇短期借款本身就是為了解決資金鏈緊張的問題,由于管理不善或者應收賬款回收率較低等原因,企業只能依靠負債取得周轉資金來持續經營。短期負債偏高不是資金鏈緊張的原因,而是資金鏈緊張的結果,由于企業資金周轉很大程度上依賴應收賬款的流轉,使用商業保理等新興融資工具,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實現資金的周轉,有效的降低企業過高的負債率。
三、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優化建議
通過上節的介紹和分析可以發現,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特點以及暴露出的偏好,與我國股票市場和上市公司自身的特點有相當的關系。為了優化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需要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企業也需要使用商業保理等融資工具來降低系統風險。
(一)強化對融資結構、安全、融資成本的認識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和股東需要加強對于融資結構、融資安全和融資成本等問題的學習。以融資成本為例,由于股權融資目前在國內的特點,依賴股權融資可以有效的降低企業的顯性融資成本,然而還需要考慮股權融資、股票市場的風險以及依賴股權融資,融資結構較為單一造成的企業融資系統風險。若量化融資結構帶來的系統風險和過多依賴股權融資所放大的股票市場風險,則可以發現包含了市場風險和系統風險的真實融資成本,較顯性融資成本高出許多。要降低風險和真實融資成本,就需要從理解融資結構和優化依賴單一融資渠道的融資結構入手,有機的配置融資結構。
(二)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管理
政府和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強化對股票市場的管理,同時加大對債券市場的支持。由于我國當前股票市場中上市公司派發股利較少,導致股權融資的成本很低,直接影響了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為了降低整個股票市場的風險,監管部門需要限制上市公司不派發股利直接送配股的行為。通過增加一定的股權融資成本,影響和改變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減少整個市場中的風險。同時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支持債券市場,通過放松企業債券發行額度的限制,降低對于企業債券利率的要求,通過擴大企業債券二級市場等方式,引導企業多加利用債權融資取得資金。從而降低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單一帶來的風險。
(三)使用商業保理等新興融資工具
商業保理是通過簽訂協議,將企業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同時從保理商處取得資金進行融資的金融活動。保理商還負責收回賬款,提供應收賬款管理等服務,是一種新興的融資金融服務。由于商業保理只考慮公司產品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和應收賬款的風險情況,因此,企業只要有優良的產品和信用良好的客戶,即可使用這種方式進行融資。而上市公司兼具這兩點要求,通過商業保理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多的融資,有效的緩解了企業在銷售產品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資金鏈斷裂問題。商業保理從追索權利上來講還分為有追索權的商業保理和無追索權的商業保理,有追索權的商業保理行為,在資產負債表中一般體現為短期借款,而無追索權的商業保理行為,則可以看成是提前取得了應收賬款。商業保理一般由商業銀行提供,近年來隨著商業保理行業的崛起,經濟發達地區也出現了許多私營商業保理公司。靈活的利用商業保理這一融資工具,可以有效的增加或者維持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同時減少了上市公司的資金鏈斷裂風險。上市公司使用無追索權的商業保理還需要注意,對自身的應收賬款進行一定的篩選,確保保理公司經營的低風險,同時也能維護上市公司自身的商譽。
參考文獻
[1]鄺彩娟.廣東省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11):371-373.
[2]樊逸群.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問題探討[J].市場研究,2016(8):69-70.
[3]路文婷.上市公司再融資與股權結構優化問題探討[J].時代經貿,2015,(8):67-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