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憬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經濟也在不斷轉型升級。由于傳統的種植業附加值較低,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喪失對傳統種植農業的熱情。休閑農業體現了農業的多功能性,也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不但優化了農業發展結構,也增加了農業勞動力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因而休閑農業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休閑農業的主要形式,指出了休閑農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832065
1 我國休閑農業的主要形式
雖然我國不同地區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思想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各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民俗風情也差別很大,但是總體來看,不外乎以下4種形式。
1.1 旅游觀光型
旅游觀光型主要是利用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農業景觀、農業高科技產業園等形式,吸引愛好農業自然景觀的游客前來參觀、旅游。現在城市建設千篇一律,到有著優美自然環境、風格迥異的農村旅游也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選擇。例如山東壽光的蔬菜博覽會,每年都吸引一二百萬的游客旅游參觀,不僅帶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也提升了壽光市的城市形象。
1.2 休閑度假型
現代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環境污染嚴重,因此到有著優美的自然風景、溫泉等自然資源的農村度假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這種休閑農業以度假村、休閑農莊和鄉村酒店為主,不但環境優美、價格低廉,而且能夠使人身心舒暢,是度假的最佳選擇。這種形式比較有名如廣東的燕南飛茶田度假村。
1.3 民俗風情型
這種休閑農業以當地農村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核心,展示當地的農耕文化、民間絕技、節慶風俗等農村文化。這種休閑農業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而且將我國的農村文化發揚光大,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我國的農村文化。這種形式比較有代表性的如東北二人轉。
1.4 參與體驗型
這種休閑農業是以吃農家飯、住農家房、觀農家景、干農家活為標志的“農家樂”鄉村旅游休閑模式。這種模式使得人們能夠親身參與到農業的生產勞動、農村生活,使人們的身心得到一種完全不同于城市生活的體驗。這種形式比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崇明島綠色農業休閑游。
2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休閑農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批頗具地方特色并有一定文化影響力的品牌休閑農業,但是總體來看,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2.1 缺乏特色農業文化
雖然自然農業環境和自然農業景觀對發展休閑農業至關重要,但是休閑農業最核心的乃是農業文化。我國是農業古國,也是農業大國,在長期的農業耕種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文化。如果當地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沒有形成自身特色的農業文化,只是單純的依靠自然農業環境和自然農業景觀,那么很難長期持續發展。只有形成了特色文化,才能形成品牌,才能使得當地休閑農業在高層次上持續發展。
2.2 缺少科學管理和發展規劃
我國休閑農業的開發經營主體主要是農民和農村企業,雖然開發經營主體數量眾多,但是層次不高,在發展過程中缺少科學管理和科學規劃。很多休閑度假村、鄉村酒店、農家樂等都是簡單模仿、經營粗放, 有的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長久發展,從而出現盲目開發、低價拉客甚至宰客行為,嚴重影響了休閑農業的發展。
另外,很多地方的休閑農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了自身經營方便、降低經營成本,肆意掠奪自然資源,將一些垃圾和廢棄物隨意丟棄,造成了環境的污染,長期以往,必然會影響休閑農業的發展。
2.3 當地政府管理和政策扶持不到位
農業是我國的弱勢產業,雖然休閑農業的附加值要高于傳統的種植農業,但是與其他產業相比,仍然處于弱勢。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政府雖然主觀上想促進當地休閑農業的發展,但是實際上對當地休閑農業的發展鼓勵支持并沒有落到實處。作為當地政府而言,更愿意制定扶持政策引起幾個大型項目,而不愿意給能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休閑農業提供扶持政策。由于缺乏政府的扶持,很多地方的休閑農業興也勃焉、亡也忽焉,不但對當地農業的發展沒有起到促進作用,反而浪費了很多資源。
3 促進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發揚我國傳統農業文化
雖然現在是一個創新的時代,但是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農業文化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國有幾千年的農耕歷史,中國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均起源和成長于農耕文化。只有將農業文化深植于人們的思想中,才能使人們從心底認可休閑農業,才能夠推動休閑農業長期發展。
3.2 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并科學管理
政府應當成為休閑農業發展規劃的制定者和監管者。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應當樹立保護生態環境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休閑農業的發展進行科學規劃。政府應當行駛規劃和監管的職責,對當地的休閑農業發展科學統一規劃,嚴禁亂搭亂建,濫采濫伐,防止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
作為經營休閑農業的主體也應當對自身進行科學管理,不能以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為目標,不能“一錘子買賣”。休閑農業要在依托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素質和服務質量,不斷吸引新顧客和“回頭客”。
3.3 當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發展休閑農業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給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當地政府應當改變只扶持大項目的“面子工程”理念,制定更多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扶持農家樂、休閑度假村等“里子工程”,只有當地人民收入提高了,當地經濟才算真的發展了。
總之,休閑農業對于提高農民的收入和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弘揚我國傳統農業文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各個地區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我國的休閑農業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葉長武.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策略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6).
[2]崔建中.淺析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化農業,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