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熱·吐然克
摘要:《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提高;鑒賞力
近年來,基礎音樂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所存在的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在音樂學科中不僅同樣存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諸多的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或無效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從音樂的作用談起,目的是引起師生對音樂的認識和重視,在此基礎上就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音樂的作用
1.音樂在軍事方面的作用。
音樂在軍事方面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它可以激勵士氣鼓舞斗志。比如抗戰時期根據地軍民唱著“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等歌曲,同日寇進行殊死搏斗,激發了抗戰軍民必勝的信心;抗美援朝時期,全國軍民都在唱“雄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全國人民都覺得我們的威武之師雄壯之師必勝……。還有現在的一些賑災義演,音樂都是不可缺少的。
2.音樂能促進學生的學習。
音樂活動能大大促進學習成績,這是教育家門通過大量問卷調查而得出的結論。美國加州耗時十年對二萬五千名學生進行觀察,結果發現那些一直堅持學習樂器演奏的學生數學測驗的成績明顯比從不接觸樂器的學生要高。目前,一些收入較高的家庭都很注重對孩子音樂的投資,讓孩子學習至少一門樂器,以陶冶孩子的情操,這些也為孩子的學習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優生優育觀念的深入人心,一些準媽媽在懷孕期間也會放一些舒緩、美妙的音樂給胎兒聽。這些都說明音樂對孩子的智力是有一定影響的。
音樂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也是比比皆是,這里就不再敘述了。然而,現在有很多音樂人在創作音樂作品的時候不關心音樂作品對人精神的影響,只是為了博取關注度而創造一些違背社會道德規律的歌曲,其音樂文化及價值導向發生嚴重偏離。因此,構建“人的素質大廈”形成音樂認知系統,具有正確鑒別音樂的能力,從心靈深處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是音樂價值導向功能的重大課題。
總之,音樂的傳輸作用在過去的歷史中就有體現,它對一個社會的過去、今天和未來都有著比較深刻的影響。音樂的信息傳輸作用對于我國文化的整體發展和傳承,對于民族文化的發展提升都有積極作用。
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思考
1.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教學內容是一堂音樂課的核心,也是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所以,教師上一堂課,首先要將教學任務完成。而教師既要完成教學內容,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當然,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講解方法,歌唱教學、器樂教學、欣賞教學、律動教學、創作教學、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而不同的作品和內容又有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不能干篇一律。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爭取找到該教學內容的最佳講解方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例如:學生對掌握不同的節奏型往往會出現困難和混淆,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不同音響特點編寫一些“節奏歌謠”或歸類比較,讓學生反復練唱或分析對比。如鐘擺搖的“的嗒、的嗒”等,這不但對視唱有所幫助,對以后的聽音記譜也有促進作用,同時增加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采用提問、思考、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的有意提問能把學生帶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另外,在設計教學內用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的參與,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講樂理知識“力度記號”時,教師不必對每一個記號做詳細的講解與詮釋,而是先讓學生想想生活中熟悉的與力度有關的聲音,如火車由遠而近的長鳴聲。可讓學自己模仿,具體感受到聲音的強弱變化,這時我們再向學生出示相應的力度記號“漸強”或“漸弱”,這樣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既深刻又清楚,不僅使學生自由愉快地學習,而且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采用有效些策略,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音樂鑒賞力是音樂學習者必備基本能力之一,在音樂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學生進行音樂鑒賞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然而,學生音樂鑒賞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也是個如潤物無聲的過程,需要我們采用一些策略去提高學生的這種能力。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適應需求,調整難度來培養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鑒賞課程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只有在教學中堅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障,因此,教師應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采用與學生所處發展階段相一致的學習內容。同時,教師還要從學生的喜好出發,對教學內容做出及時的調整,最大限度的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延伸內容,拓展知識來培養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存在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無論器樂、音像,還是畫面、文字,都可以成為音樂的載體。正是這種隨遇而安的大氣,造就了音樂像水一樣柔情,音樂變得更加可塑,更具魅力。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文字、畫面等形式,把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延展學生學習的范圍,增加音樂鑒賞的活動內容,同時把學生的口、眼、耳等器官調動起來,進一步完善對他們的能力訓練,從根本上改變音樂鑒賞活動的單一性,學生從被動獲取轉化為主動創造。還可以將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設備充分利用起來,營造一個視聽完美結合的鑒賞氛圍。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大音樂鑒賞活動在課堂中所占比例,通過形式多樣的鑒賞活動,讓學生學會鑒賞,促進其鑒賞水平的提高。
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是完成音樂教學大綱所賦予的教學任務的關鍵。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研究、改進,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潛在的創造性思維,才會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實現課堂高效的愿望。
參考文獻:
[1]楊春霞.淺談初中音樂教學[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0(19).
[2]王璐.鋼琴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J].黃河之聲,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