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懷榮
摘要:高中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其學科的被重視程度、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化、教學模式以及硬件配套等方面,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還面臨諸多問題。這便要求相關教師調動起學生能動性、推行分層教育以及多樣化的教育模式、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關鍵詞:高中教學;信息技術;問題對策
信息技術是高中教學的一項基礎課程,它對于提升學生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及其信息思維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其今后的工作學習和專業拓展奠定了基礎。然而,目前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還存在部分問題,主要表現為課程的重要性被學生忽視、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個體間信息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學校硬件設備以及專業師資力量的缺乏。為此,筆者將從培養學生興趣、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群體進行分層教育以及教師素養的自我提升等方面入手,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對策的研究。
一、針對“學科重要性被忽略”問題的策略研究
應試教育下,多數學生重視高考科目,卻忽視了信息技術學科,視其為“放松課”“游戲課”,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為此,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動性、加強對課堂秩序的調控。
(一)培養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和能動性
依靠調動學生興趣和動力來達到某一課程的知識傳遞效果,對于各個年級階層都比較適用。高中學生課務繁重,教師為信息技術課程賦予充分的趣味性和應用性,能夠較好地契合學生心理。一方面,教師可以適當地將健康、優質的游戲引入教學,例如讓學生嘗試和電腦進行五子棋對弈,使其體會到人工智能的發展帶給人類的機遇和挑戰。
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將計算機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發展的現實意義。比如,讓學生擬定一份暑期出游計劃表,引導他們運用好搜索引擎和相關網站,制定出行路線、選擇交通工具、整理出一份合適的食宿清單等,使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這便是說,教師在教授知識點的過程中無須為課本編排所桎梏,相比起枯燥而深奧的課本知識,一些簡單的運用“photoshop”軟件的圖片處理技巧、網絡安全常識的介紹以及相關學習網站的推介,都能很好地調動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
(二)加強對課堂的調控
教師在給予學生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課堂秩序的整體調控,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為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控制作用,為每個學生開設登陸賬戶,以直觀了解學生的上下機時間、任務完成進度;還可以在公共網絡上建立相關班級的課業文件夾,以方便掌握學生的課業情況、進行任務布置以及與學生進行交流反饋。
二、針對“單一教學模式”問題的策略研究
與其它課程相比,高中信息技術這一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具有獨特的要求。目前關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常用方法主要為“講練結合法”,即教師對某一知識技能進行講解演示,學生在下面跟隨操作實踐。一直以來,這種模式都以直接高效的優勢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不過其在調動課堂氛圍方面缺陷比較突出。
因此,教師在繼續推行“講練結合法”的基礎上,還應當對其它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加以探索運用,比如“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以及在前文有所提及的“游戲教學法”等。以“任務驅動法”為例,通過對學生進行任務布置,可以驅動其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講解圖像合成的相關內容時,可以設置出這樣的問題:“某某同學沒有去過北極,但是他想制作一張自己跟北極熊合影的照片,應該怎么辦?”為此,教師可以提供給班級學生一張該同學的電子照片,讓學生通過相關搜索引擎和相互的交流討論來完成任務,如此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這便要求教師在此過程中做好引導者和總結者的角色,而不是過多的干預。
三、針對“學生個體信息技術水平差異大”問題的策略研究
高中階段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教學階段,相比中小學,它所匯聚的學生來源地更廣,學生所經歷的教學背景參差不齊,學生個體間的信息技術水平更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為此,教師可以嘗試相應的分層次教學策略。
(一)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分層教學
教師可以將班級成員劃分為若干小組,按照學生不同的信息技術水平進行小組間的成員搭配,即一個小組中高、中、低各個技術層級的學生要分別占據一定的比例,以實現不同層級學生之間的“傳幫帶”。教師在日常的部分指導過程中,除了對低技術層級的學生加以關注和照顧,還可以任命班級中本身就具備良好信息技術素養的同學為“輔導員”,對班級其他成員進行輔助指導和幫助,這樣既能貼合學生群體間平等溝通的心理、緩解學生壓力,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對教師負擔的一種分擔。
(二)任務協作下的分層教學
針對學生群體間信息技術素養的個體差異,教師可以基于同一項課題,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差異化的任務分工。比如,設計一份簡單的網頁,普通層級的學生可以承擔插入文字、圖片,設置網頁背景等任務,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則承擔設置超鏈接、插入視頻或動畫、用“Photoshop”軟件加工網站標志等項目。如此的分工合作,可以使不同層級學生的能力得到有針對性的鍛煉。
四、針對“硬件設備及師資力量不足”問題的策略研究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以及專業的師資力量,是多數經濟不發達地區學校的常見問題。在筆者的教學見聞中,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科任教師往往由其它科目的教師“兼任”,缺乏專業的素養。
為此,除了相關學校需要對這信息技術這一科目給予重視,引進配套設備和師資力量,相關教師還可以從自身角度入手,對這一問題進行緩解。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培訓進修、進行課題研究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學習,有條件的地區,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微課視頻”等渠道進行自主學習,以拓展學生的計算機思維和信息思維。
總之,在“應試”的大環境當中,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不應該被湮沒,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建立起課程重要性的態度和意識,采取相應的策略和手段,對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應對。也就是說,面對這一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科目,教師始終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和能動性方面入手,采取靈活而多樣的教學模式,帶給學生具有應用性的學習體驗,為學生今后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研究奠定技術以及精神層面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