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
摘 要:主題展覽作為地方博物館展覽類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地域的歷史文化特色。本文簡略梳理主題展覽的相關原理,并以“詩圣著千秋”杜詩書畫系列展為線索,通過展覽的傳承性、詩意性、地域性三大特色所在,以此來闡述主題展覽對“特色意識”運用與傳播的重要性, 以期能夠將杜詩優秀傳統文化以書畫的形式融入到現代生活中,更好地傳承下去。
關鍵詞:杜詩書畫展;地方博物館;主題展;特色意識;傳承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139-02
一、主題展覽的概念
主題展覽簡稱主題展,是指主題單一、宗旨明確的專題形式的展覽,此類展覽是博物館常見的展覽模式之一,在博物館中也會被用來組織臨時展覽。美國博物館學家給主題展覽下的定義是,首先開始于一個主題概念,并將這種概念貫穿于展覽媒介,并運用博物館藏品和其他手段支持或加強這個概念。以藏品為基礎的展覽常趨向于嚴謹周密,而主題展覽則傾向于廣泛和綜合,在博物館的日常展陳中占據重要位置。
“主題展”在我國博物館中是一個應用頻度很高的詞匯,這一詞匯對人們理解“陳列主題”帶來不小的困擾。“在英語國家的博物館學詞匯表中,能夠看到“special exhibit”,一詞,其意為“專題展”、“專項展”,也有直譯為“特展”的,其所以被稱為“專題展”,主要用以強調其展品選擇、題材內容、闡釋角度、表現方式、社會意義的特別之處”。究其本意,主要還是從陳列選題、視角、內容編排、解讀等方面有自身明確的且與眾不同的特點。從我國博物館實踐上看,“主題展”只是博物館陳列的一種類型,但從認識上講,“主題展”概念對理解“陳列主題”的幫助不大,且還容易引發認識的偏差:一方面是“主題展”概念會使人認為還存在著“無主題展”,即有些博物館陳列是無主題的,從而抹煞了“陳列主題”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主題展”在操作中強調個性,容易讓人們認為“求變、求異、求奇”是陳列主題的特性。
二、“詩圣著千秋”杜詩書畫系列展的主題特色
“詩圣著千秋”杜詩書畫系列展是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四川美術館共同舉辦的主題性展覽,如圖1所示,從2015年至2016年已成功舉辦兩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杜甫草堂博物館作為地方性的博物館,其發揮本館的自身優勢,以詩圣杜甫的詩歌作為創作素材,以表達其詩歌中的詩意作為藝術追求,樹立傳承杜甫詩歌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展覽主題思想。從展覽陳列內容來看是以詩意畫、詩意書法為主體的,并以博物館紙本繪畫的展示方式為呈現形態,且形式多樣,如立軸、橫軸、斗方、條屏、手卷等等。縱觀兩屆“詩圣著千秋”杜詩書畫系列展,其主題特色是鮮明的,基本把握了主題展宗旨明確、個性突出的特點,同時,這也是杜甫草堂博物館作為展覽主體的追求目標,把“詩圣著千秋”杜詩書畫系列展打造成品牌展覽。在博物館展覽空前繁榮的當下,地方博物館的主題展覽如何走出創新發展的道路,顯得格外重要,從兩屆“詩圣著千秋”杜詩書畫系列展可以抓住其以下三方面的主題特色:
(一)傳承性
“詩圣著千秋”杜詩書畫系列展是以杜甫寓居成都期間所創作的詩歌作為創作素材的書畫作品展,并以傳承杜甫的詩歌文化精神和詩意書畫傳統藝術為己任。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因其在詩歌創作方面的思想和藝術造詣,被后世尊為“詩圣”。杜甫的詩,不僅具有極為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鮮明的時代色彩,而且充溢著愛國主義當代崇高精神,是我國文化遺產中最寶貴的一部分,然其詩歌對書畫藝術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杜甫的詩歌形象鮮明,意境深遠,有很強的畫面感,其所抒發的情感更感染了諸多文人墨客,因此,歷代許多書畫家常常以杜詩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從而為后世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藝術作品。
(二)詩意性
詩意之美是“詩圣著千秋”杜詩書畫系列展的靈魂所在,重在挖掘杜甫詩歌作品中的詩意和境界,通過繪畫和書法的藝術形式得以再現升華。自古便有“詩書畫印”為一體的說法,蘇軾評論王維的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正道出了詩畫之間的奧妙,同樣,郭熙在《林泉高致·畫意》里說:“更如前人言,‘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所謂“詩意”,它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意在言外”。落實到繪畫中,即傳達出的情感,由有限的畫面情感延伸出畫外之意,是畫家精神情感在畫中的繼續發揮,有種意猶未盡的情思。
從兩次參展書畫家的作品可以看到對杜詩的詩意內涵是得以體現出來的,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解體會,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皆是藝術家用手中筆桿對杜詩詩意的詮釋與再創作,其中不乏優秀的繪畫作品,如藝術家任大慶的作品《寒食》 《少陵茅屋行吟圖》 《徐步》等,皆生動的再現了杜甫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和表達的意境,《徐步》描繪了詩人杜甫在溪邊策仗吟詩的場景,坡岸與溪水融為一體,岸邊兩棵初新的柳樹,一葉小舟停靠溪渚,讓人有種身臨其境之感。再如藝術家傅吉鴻的作品《又觀打魚》《絕句》《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屏跡三首》等,又以一種平遠開闊的畫面意境效果展現給觀眾。從《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中大面積的水面營造,近景一棵枯樹,波光粼粼的江面遠處隱約一葉扁舟,恰到好處的表現了詩中“稍稍煙集渚,微微風動襟”兩句詩的意境。諸如此類優秀的詩意畫作品還有任賽、買鴻鈞、周建朋、王建安等,不做一一枚舉。
詩意書法作為另一藝術形式也是本展覽的一處特色所在,從主題性的發揮到借詩抒情,
把書法的線條藝術與詩歌意境相融合,每一用筆提按頓挫處都見藝術家情感的變化。代表性書法作品有李剛田的篆書《畏人》《魏十四侍御就敝廬相別》《江頭五詠》,劉燦銘章草《酬高使君相贈》《詣徐卿覓果栽》,以及陳海良、舒炯、徐右冰等作品,以自己擅長的書體再現詩意之美。
(三)地域性
杜甫草堂博物館從自身地域文化優勢出發,選取杜甫在成都寫的詩作為展品原素材,為書畫的創作界定了一定的范圍,從杜甫流寓成都時期的詩歌創作以及詩歌內涵來說,可以更為深刻的體會到杜甫在旅居成都期間的心境變遷,對書畫藝術的創作也是一種挑戰。從展覽的角度來看,截取杜甫在成都這段時間的詩歌為素材,使展覽更具代表性和針對性,避免了寬泛感,讓觀者明白這是杜甫成都詩書畫展,展品以時間為序展示,觀賞思路更顯清晰。本展覽把杜甫寓居成都期間生活閑適靜逸的生活狀態以書畫的藝術形式再現,突出展覽的地域特色。同時,提升了群眾對草堂詩,對杜甫文化,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認識。endprint
三、特色意識的運用與傳播是主題展覽的手段
作為地方博物館的主題展覽,其陳列展覽會直接影響科普及文化傳承效果,而千篇一律的陳列展覽會沒有特色,展示教育功能薄弱,從而影響其傳播性,所以應該突出“特色意識”的運用,換句話說,主題展的特色也就是特色意識的體現。通過宏觀把握展覽主題,精準定位風格與主題,預先勾勒出陳列展覽的理想場景和格局,確定其設計氛圍。
(一)策劃思路的特色性
“有人說特色或者說創意是陳列展覽的靈魂”,策劃設計是先鋒,在遵循整體展覽展示規律的基礎上,綜合分析軟硬件條件可行性及資金預算額度,認真籌備相關的歷史資料歸納分析,對比過去的策劃思路,遍覽古今中外知名場館策劃創意,運用哲學辯證思維,理性感性雙向結合,采用頭腦風暴法捕捉靈感,諳熟策劃背景及觀眾心理。思路關避詞體現在主題、聯系、引申、升華、挖掘,形成思路不落案臼且具有可行性的展覽脈絡。
(二)區域文化的特色性
根據展覽分類,確定普遍性內容和特色性亮點,設置本館特色,貫穿時代精神,創新傳播方式。以地域性、歷史文化性為切入點,景觀設計的具象和抽象雙向體現特色定位。就杜甫草堂博物館而言,其地域特色是以杜甫及其詩歌文化作為脈絡的歷史文化底蘊,那么發揚杜甫詩歌文化、傳統精神就是其文化特色定位的方向。地域文化特色是一種品牌資源,這種資源的價值經久不衰,歷久彌堅,地方博物館陳列展覽需要圍繞該區域特色主題,特別是主題展的打造,能夠代表本館的自身特色,主題展覽的特色就是一張名片。在地方博物館主題展覽的內容上,首先,應強化對展品定位、館藏文物、自然景觀、人文歷史等的綜合分析,提煉出最典型、最有外在表現力的線索作為展覽的主題;其次,是根據主題以邏輯關系、歷史發展為經絡擬寫大綱;最后,撰寫顯示地域文化特色內容的具體的設計方案。
(三)展陳傳播的特色性
主題展內容設計后,進行展覽的藝術設計,它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即把文本內容設計方案,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工作方案,將零散孤立的展品按照一定的展品結構、區域分布、展覽順序進行排列組合,體現其整體性和融人感。按照既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主線脈絡和內容設計方案,藝術設計的特色意識主要由空間體現,可以從展廳設計、陳列語言設計、專項藝術設計三方面實現。
第一,展廳設計又分為序廳和陳列廳設計。序廳的引言、平面設計、道具陳設、營造效果皆要圍繞特色主題使其扣人心弦。陳列廳作為展現主題性文化特色的主體部分,應從空間布局、采光照明、陳列設備設施、選擇色彩等方面全方位注意,與展覽內容設計要求保持一致,切合整個主題展的審美基調;第二,所有的陳列語言(如展品、繪畫、文字、照片、雕塑、模型)都必須服從于主題內容,表里和諧;第三,專項藝術設計是某一部分的特寫,即對展覽陳列中某一部分的放大精細處理。根據實際運用專項藝術設計,例如聲像多媒體、蠟像(硅膠)等,有利于營造濃郁的主題性文化特色氛圍,讓受眾感受到展覽的特色所在。
有特色的主題展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深入挖掘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通過長期積累的結果,在展陳中得以傳播。所以地方博物館的主題展想要營造自己的特色,要靠全體工作人員確立并牢記一個共同的“特色意識”,作為杜甫草堂博物館這一文化體更應抓住杜甫詩歌文化、杜甫詩意畫的特色因素,去不斷地提升打造一個彰顯自身品牌的主題展覽。
參考文獻:
[1]王璜生.作為知識生產的美術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2]齊玫.博物館陳列展覽內容策劃與實施[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3]丁宗江.策展人與美術展覽策劃淺析[J].美術觀察,2004(10).
[4]高紅清.博物館臨時展覽工作基礎務實[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
[5]宋向光.歷史博物館陳列主題的內涵與解讀[J].中國博物館,2006(02).
[6]楊成寅.中國歷代繪畫理論評注·宋代卷[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91.
[7]傅施娜.淺談博物館陳列設計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J].舟山文博,201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