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群
廣西梧州市長洲區倒水鎮中心衛生院 543003
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及護理對策
陳漢群
廣西梧州市長洲區倒水鎮中心衛生院 543003
目的:探討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及護理方法。方法: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間本院進行兒童保健的90例嬰兒進行研究,采取隨機數表法將嬰兒分為基礎組(n=45)和干預組(n=45),對所有基礎組嬰兒實施基礎保健,對所有干預組嬰兒實施兒童保健護理干預,隨訪1年,統計分析兩組嬰兒的生長發育狀況。結果:干預組嬰兒12個月后生長發育及神經心理發育狀況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優,干預組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營養性貧血發生率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結論:兒童保健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嬰兒生長發育狀況。
兒童保健;嬰兒;生長發育;護理
嬰幼兒是人類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直接影響嬰兒的未來健康狀況。兒童保健是當前嬰兒生長發育中的常用保健方式。本院對 45例嬰兒實施了兒童保健護理干預,并與基礎保健嬰兒實施了對比,了解其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以下就具體保健內容實施回顧性分析。
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間本院收治行兒童保健的90例嬰兒進行研究。納入標準:嬰兒家長自愿參與實施保健及隨訪研究。排除標準:心肝肺腎脾胃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及意識障礙、先天性疾病嬰兒;嬰兒家長難以配合研究。采取隨機數表法將嬰兒分為基礎組(n=45)和干預組(n=45),基礎組嬰兒中男嬰24例,女嬰21例;胎齡36-41周,平均胎齡(39.5±1.2)周;嬰兒日齡5-40d,平均年齡(23.5±7.4)d;干預組嬰兒中男嬰23例,女嬰22例;胎齡36-42周,平均胎齡(39.6±1.3)周;嬰兒日齡5-40d,平均年齡(23.6±7.4)d。對基礎組與干預組患者一般基線資料實施獨立樣本檢測對比,P>0.05,可實施比對。
對所有基礎組嬰兒實施基礎保健,實施常規體格檢查及神經檢查等,定期實施體檢,并給予家長基礎保健知識。對所有干預組嬰兒實施兒童保健護理干預:①定期體檢及發育評估:護理人員需及時為嬰兒建立保健卡,及時記錄嬰兒生長發育狀況,并及時對嬰兒實施保健評估,針對嬰兒實際狀況實施保健干預,在每次定期檢查中及時了解嬰兒體格發育狀況,檢查嬰兒視聽反應、抬頭、肌張力等狀況,及時針對嬰兒不良發育狀況實施針對性糾正。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及時對嬰兒家長實施兒童保健知識教育,及時告知嬰兒家長嬰幼兒常見疾病、發病原因、常見致病因素、疾病預防措施等,向家長普及兒童疫苗接種的優點,促進家長積極預防嬰幼兒常見疾病的發生。③生長發育訓練:護理人員需及時根據嬰幼兒年齡及身體發育狀況對嬰幼兒實施針對性訓練,在嬰兒 3-6個月時,需及時協助嬰兒實施游泳訓練,以被動操訓練為主,對于7-12個月嬰兒則輔助嬰兒實施主動操訓練。④營養指導:及時給予嬰兒家長營養指導,在嬰兒生長發育早期需盡可能實施母乳喂養,并為嬰兒補充適量維生素,并根據嬰兒實際發育狀況適當添加輔食[1]。
①統計分析兩組嬰兒12個月后生長發育(身高、體重)及神經心理發育(適應性、精細運動、語言)狀況。
②統計分析兩組嬰兒12個月后營養性疾病發生狀況。
取SPSS19.0軟件行數據處理分析,生長發育、神經心理發育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疾病發生狀況用率表示,以X2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嬰兒12個月后生長發育及神經心理發育狀況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優,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表1 兩組嬰兒12個月后生長發育及神經心理發育狀況分析(±s;n=45)

表1 兩組嬰兒12個月后生長發育及神經心理發育狀況分析(±s;n=45)
注:與基礎組相比*:P<0.05
組別 身高(cm)體重(kg)適應性(分)精細運動(分)語言(分)基礎組 72.3±5.4 10.2±1.3 101.3±5.3 100.5±5.9 101.6±5.9干預組 76.8±5.9*12.1±1.4*109.5±5.2* 108.9±5.8*109.6±5.4*t 3.774 6.671 7.408 6.811 6.710P <0.05 <0.05 <0.05 <0.05 <0.05
干預組嬰兒出現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2例,營養性貧血1例,基礎組分別為10例、7例;干預組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營養性貧血發生率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低,X =6.154、6.049,P<0.05。
嬰幼兒處于人類生長發育的高峰期,生長發育較快,在該時期嬰兒體重、身長、頭圍、大腦、語言、行為、視聽等均為發生顯著[2]。但嬰兒機體發育尚不成熟,機體免疫力較為低下,嬰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極易受外界多種因素影響兒出現諸多疾病,影響嬰兒的成長發育;且嬰兒在發育期間對于營養攝取要求較高,若嬰兒營養攝取不足將導致諸多營養性疾病發生,進一步影響嬰兒生長發育,嚴重時甚至威脅嬰幼兒生命安全[3]。本次研究中,干預組嬰兒生長發育及神經心理發育狀況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優,且干預組營養性疾病發生率與基礎組相比明顯較低,說明實施兒童保健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保健效果,促進嬰兒正常生長發育。實施兒童保健護理干預時,對嬰兒實施定期體檢及發育評估可及時了解嬰兒生長發育狀況,以便及時針對嬰兒實際狀況實施針對性指導及干預;實施健康教育可提升嬰兒家長對于兒童保健知識的認知,促進家長重視兒童保健,積極預防嬰幼兒常見疾病的發生;實施生長發育訓練可在不同時間對嬰兒實施針對性訓練,促進嬰兒身體發育,也可促進嬰兒神經心理發育;實施營養指導可保證嬰兒營養狀態良好,減少營養性疾病發生。
綜上,兒童保健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嬰兒生長發育及神經心理發育狀況,并減少嬰兒營養性疾病發生,運用價值高。
[1]田小蘇.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及干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4(5):213-213.
[2]楊春艷.淺談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及護理措施[J].醫藥前沿,2014,19(35):301-301.
[3]眭郁華.健康教育對嬰兒家長參與兒童保健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6):258.
R172
A
1672-5018(2017)01-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