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瑞玲李小東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臺縣人民醫院 影像科 新疆昌吉州 831800;2.新疆建設兵團農六師奇臺醫院 影像科 新疆昌吉州 831800
磁共振檢查在20例早中期宮頸癌術前評估中的價值研究
倪瑞玲1李小東2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臺縣人民醫院 影像科 新疆昌吉州 831800;2.新疆建設兵團農六師奇臺醫院 影像科 新疆昌吉州 831800
目的:分析磁共振檢查在20例早中期宮頸癌術前評估中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例早中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檢查進行術前評估,并以術后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磁共振檢查評價早中期宮頸癌分期及淋巴結轉移的可靠性。結果:磁共振檢查術前評估20例早中期宮頸癌,擬診Ⅰa期2例、Ⅰb期9例、Ⅱa期8例、Ⅱb 期1例,術后病理分期Ⅰa期3例、Ⅰb期7例、Ⅱa期8例、Ⅱb 期2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磁共振檢查擬診22枚淋巴結轉移,經術后病理證實15且術后病理另發現4枚淋巴結轉移,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磁共振檢查評價早中期宮頸癌分期及淋巴結轉移的可靠性較高,用于術前評估,為手術治療提供依據。
早中期宮頸癌;磁共振檢查;術前評估
宮頸癌作為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尚缺乏特效藥物治療,早期診斷、及早手術治療,對于控制宮頸癌病情具有積極作用[1]。對于早中期宮頸癌患者而言,仍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但可靠的術前評估,如臨床分期及判斷淋巴結轉移情況,可為手術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早中期宮頸癌的既往術前評估方法存在較為明顯的主觀點和局限性,尤其術前分期的準確性較低,難以準確判定癌灶浸潤程度和宮旁轉移情況。基于上述情況,近年來,磁共振檢查逐漸應于早中期宮頸癌的術前評估中,通過平掃及增強掃描,具有分辨率高、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等優勢,尤其在術前評估的應用最為廣泛,可準確分期、判斷淋巴結轉移情況,為手術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對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磁共振檢查在20例早中期宮頸癌術前評估中的價值。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20例早中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宮頸病變癥狀,如宮頸糜爛、肥大、不規則出血等,年齡范圍28.7~68.7歲、平均年齡(35.2±5.8)歲;具有高危型HPV檢測、TCT檢查和術后宮頸組織病理活檢結果。
所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檢查進行術前評估,使用 MR Solutions MRI掃描儀,做好檢查前準備工作,如摘除金屬物、取環、作腸道準備、飲水充盈膀胱等,分別作T1WI、T2WI、T2WI-FS平掃,由雙腎上極開始掃描,直至恥骨聯合下緣;在上述平掃結束后,即刻肘靜脈注射釓噴替酸葡甲胺進行增強掃描,注射劑量為0.1mmol/kg,速率為2mL/s;其中檢查體位包括軸、矢狀、冠狀體位,并分別重建軸、矢狀、冠狀面;若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T2WI可見宮頸出現高信號的腫瘤組織,可考慮為宮頸癌,且在T2WI上的陰道壁出現高信號,可判定為陰道受累,而宮頸外緣不規則或伴隨著異常信號,可判定為宮旁浸潤;以T1WI、T2WI、T2WI-FS像直徑是否超過10mm作為判定淋巴結轉移的依據;并以術后病理結果作為診斷標準,分析磁共振檢查評價早中期宮頸癌分期及淋巴結轉移的可靠性[2]。
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Fisher 確切概率法及χ2檢驗。
磁共振檢查術前評估20例早中期宮頸癌,擬診Ⅰa期2例、Ⅰb期9例、Ⅱa期8例、Ⅱb 期1例,術后病理分期Ⅰa期3例、Ⅰb期7例、Ⅱa期8例、Ⅱb 期2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早中期宮頸癌的磁共振檢查與術后病理分期對比

Ⅰb 0 3 3 1 7Ⅱa 1 4 3 0 8Ⅱb 0 0 2 0 2合計 2 9 8 1 3 0
磁共振檢查擬診22枚淋巴結轉移,經術后病理證實15且術后病理另發現4枚淋巴結轉移,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磁共振檢查判斷早中期宮頸癌的淋巴結轉移情況分析
在早中期宮頸癌的術前評估過程中,采取磁共振檢查,可清楚顯示宮頸的解剖結構,對比病灶與周圍組織的信號差異性,對于及時檢出、診斷宮頸癌具有積極作用。通過磁共振檢查,分別作T1WI、T2WI、T2WI-FS平掃和增強掃描,重建軸、矢狀、冠狀面,較為直觀地對宮頸癌進行分期。眾所周知,T1WI可清晰顯示病灶的解剖結構,T2WI可定位病灶,評估病灶的浸潤程度,T2WI-FS可解除高信號脂肪的影響,進一步提高對淋巴結轉移的檢出率[3]。葉芬[4]等研究認為,病理學檢查對早中期宮頸癌的分期較為準確,但不能準確判定病灶的浸潤程度,往往需要結合其他盆腔檢查,才能判斷淋巴結轉移情況。對此,為進一步提高對早中期宮頸癌的術前評估簡便性,本研究中,回顧性分析20例早中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磁共振檢查術前評估20例早中期宮頸癌,擬診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 期的結果與術后病理分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磁共振檢查評價早中期宮頸癌分期的可靠性較高。此外,磁共振檢查判斷早中期宮頸癌是否出現淋巴結轉移的主要依據是淋巴結大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但敏感性和特異性仍較高,對于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預后亦具有積極作用。由本研究表 2可知,磁共振檢查擬診22枚淋巴結轉移,經術后病理證實15且術后病理另發現4枚淋巴結轉移,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提示磁共振檢查評價早中期宮頸癌分期及淋巴結轉移的可靠性較高,用于術前評估,為手術治療提供依據。
[1]侯進琳,邱娜璇,陳達紅等.磁共振檢查在75例早中期宮頸癌術前評估中的價值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5):74-77.
[2]周紅林,許林萍,王念等.3.0T磁共振成像在早中期宮頸癌術前評估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4,14(24):3684-3686.
[3]周凱,趙紅琴,施錚錚等.磁共振檢查在宮頸癌術前評估中的價值[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2,42(1):27-31.
[4]葉芬.磁共振間接淋巴造影在宮頸癌淋巴結轉移診斷的價值[J].中國醫學裝備,2015,09(3):76-77,78.
R619
A
1672-5018(2017)01-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