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的預防
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和復發率高等特點。2008年公布的我國居民第3次死因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國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卒中嚴重危害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其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已經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如何預防腦卒中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卒中危險因素非常復雜,包括不可干預因素和可干預因素,前者是指年齡和遺傳因素,后者是指吸煙、飲酒過量、缺乏體力活動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房顫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疾病,這些都與腦卒中的發生有密切關系。
世界各國卒中防控的經驗表明,針對卒中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級預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數卒中的發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卒中的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
一級預防是指發病前預防。通過培養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危險因素的產生,特別是針對卒中高危人群,通過早期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控制危險因素。
二級預防是針對發生過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探尋病因和控制可干預危險因素,預防或降低卒中再發危險。
三級預防是針對卒中患者加強治療和康復護理,防止病情加重,預防或減輕殘疾程度,促進功能恢復。

1.戒煙:吸煙者應戒煙,不吸煙者也應避免被動吸煙。
2.控制體重:超重者和肥胖者通過采取合理飲食、增加體力活動等措施減輕體重,降低卒中發病危險。可通過計算體重指數(BMI,計算方法為體重/身高的平方)來判斷自己的體重是否正常。體重指數正常值為18.5~23.9kg/m2,24.0~27.9kg/m2為超重,≥28.0kg/m2為肥胖。
3.合理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進食谷類、牛奶、豆類和肉類等,使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限制紅肉的攝入量,減少飽和脂肪(<10%總熱量)和膽固醇(<300mg/d)的攝入量;限制食鹽攝入量(<6g/d);不喝或盡量少喝含糖飲料。
4.適量運動:采用適宜個體的運動方式。中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進行運動之前,應考慮進行心臟應激檢查,全方位考慮運動強度,制訂個體化運動方案;成年人每周保證3次以上的適度的體育活動,每次時間≥30min,可選擇快走、慢跑或其他有氧代謝運動。
5.限制飲酒:不飲酒;飲酒者應適度,一般男性每日攝入酒精不超過25g,女性減半,不酗酒。
40歲以上人群應定期體檢,一般每年檢查1次為宜。了解心腦血管有無異常;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高危個體應進行顱內外血管評估,發現異常應積極干預。對于有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應及時接受遺傳咨詢,評估卒中風險。
卒中早期癥狀包括:①突發一側面部或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流涎;②突發視力模糊或失明;③突發語言表達或理解困難;④突發嚴重的不明原因頭痛、嘔吐;⑤突發不明原因的頭暈、走路不穩或突然跌倒、遺忘或記憶障礙,尤其是伴有1~5項中任一癥狀時,不論時間長短都應及時就醫,以縮短入院前的延誤時間。
1.血壓管理:定期監測血壓,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者應該接受腦血管評估,根據是否有腦血管狹窄或動脈瘤等腦血管病變合理控制血壓。一般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對高于目標血壓的患者,應早期使用降壓藥物,使血壓達標。
2.血糖管理:有卒中病史和(或)卒中高危人群,應進行糖尿病篩查,建議定期檢測空腹血糖,必要時做糖耐量試驗或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患者應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飲食,加強體育鍛煉。2~3個月后血糖控制仍不滿意者,可選用口服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為糖化血紅蛋白<7%。對于年輕、病程短及無并發癥的患者,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糖化血紅蛋白接近正常水平;對于老年人、有嚴重或頻發低血糖史以及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
3.血脂調控:定期檢查血脂,異常者依據其危險分層決定血脂控制的目標值。首先改變生活方式,無效者采用藥物治療。藥物選擇應根據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異常的分型決定。伴有血脂異常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應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治療。根據危險分層使用他汀類藥物,對伴有多種危險因素、有顱內外大動脈粥樣硬化性易損斑塊或動脈源性栓塞證據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2.07mmol/L;其他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9mmol/L。

4.抗血小板治療:對于卒中高風險患者平時應使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對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除少數情況需要抗凝治療,大多數情況均應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以作為首選藥物。高血壓患者長期應用阿司匹林應注意腦出血的風險,應在血壓控制穩定后(<150/90mmHg)應用。
5.抗凝治療:對于心房顫動不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如有抗凝適應征,應常規進行抗凝治療。最常用的抗凝藥物是華法林,華法林價格便宜,但其缺點是需要經常抽血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使比值控制在2~3之間。新一代抗凝藥物沙班類具有不用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的優點,但是價格較昂貴。對于既往有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的缺血性卒中病史的患者,推薦使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以預防再發的血栓栓塞事件。
對于發生急性腦卒中的患者,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應盡早開始康復治療。有研究發現,腦卒中發病后開始康復得越早,功能恢復越好。這種現象在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中表現非常顯著,而中度功能障礙的患者次之。中度障礙的患者開始康復越早,在康復中心的住院時間越短。另外,也有研究表明,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的活動可以防止深靜脈血栓、皮膚病變、關節攣縮、便秘和肺炎等并發癥。早期康復治療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床上良肢位擺放和體位改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