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廣明
開汽車、坐高鐵、乘飛機趕路、旅行,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一是快,能準時到達,還有什么呢?多數人會選擇穩。如果是一路顛簸,就會令人擔驚受怕,有過這樣一次經歷,心理的陰影久久不能散去。好的交通方式應該是又快又穩。杜甫的詩《放船》寫乘船的感受:“青惜峰巒過,黃知橘柚來。江流大自在,坐穩興悠哉。”船行又快又穩才令人感到愜意!
萬事萬物都在發展變化,而又要保持相對穩定。事業人生,“穩”也是非常重要的。做事缺乏籌劃和準備,過程中左右支絀,即使僥幸成功,也難以為繼,因為幸運不會總是降臨!穩,才可持續。機器運轉失常,突然加速或減速,往往是事故的前兆。古來就有行穩致遠的思想,匯聚到中華文化的寶庫中。《淮南子·主術訓》講道:“馬體調于車,御心和于馬,則歷險致遠,進退周游,莫不如志。雖有騏驥騄駬之良,臧獲御之,則馬反自恣,而人弗能制矣。故治者不貴其自是,而貴其不得為非也。”從駕馭馬車到治理國家,都需要平穩前行、歷險致遠的本領和方法。
行穩致遠的語義雖然簡明,內涵卻非常豐富。現在講的行穩致遠,既符合行穩致遠的大意,吸收古來文化精華,又因應時代發展創新創造,有鮮明的特色。
穩與進相輔相成,要穩中求進。古來對穩的提倡也伴隨著對過分、片面求穩的擔心。“求穩怕亂”向來不被贊賞。單純求穩,可能忽略了根本目標;被動應付更難于得到穩定的局面。以駕車比喻干事業,車輛行駛有一定風險,不穩的趨向時時發生,控制、駕馭就是抑制和糾正不穩的趨向,走向正確的方向,保持相對平穩的狀態。車子停下來,或者低速慢行,也許更穩,但何時到達目的地呢?“穩”與“進”應該和諧統一,統籌兼顧。認識穩定的重要性并不難,難的是積極作為,擔當起責任,又穩又好地推進事業。
心態平穩,事業人生才會“行得穩”。車船行駛中出現操作失誤,有意外情況的外因,更多可能還是駕駛者心態不穩,精神懈怠,思想溜號;或是情緒激烈,不能自制,都可能導致失誤。人心不穩很可能導致舟車不穩。聯想到各方面工作,做事、做成事,都需要良好的心態。人的情緒有所起伏難于避免,做事常伴隨著情緒,不能一概否定。激情和喜悅,可以振奮精神,鼓舞斗志,但情緒要有所控制,特別是在需要聚精會神工作的場合,進行科學決策的關頭,都要保持平穩的心態。大功告成可以慶祝一下,但不能在功虧一簣的時候就激動不已,那樣反倒壞事。心態平穩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從事簡單勞動,情緒波動對工作可能影響不大。復雜勞動呢?平穩的心態不可缺少。領導決策呢?心態更要平穩,不一定絕對排斥激動、激情,但要科學地思考,理智地判斷。激情、熱情應該化作工作的動力、人生的動力,而不應長時間占據心靈。心態平穩體現為多種心理因素平衡與和諧。激情與冷靜,緊張與從容,自信與虛心……復雜因素化合為一種穩定心態。心境廣遠,心態平穩,事業人生的光輝之路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行穩致遠,在于態度,更要具備關鍵的設施、有力的措施、過硬的本領。電源線上要安裝保險絲、高大建筑物上要有避雷針,這樣的安全裝置不可或缺。貨船航行,空船時要在船里放上一些“壓艙石”,這樣船吃水深了,即使遇上大風大浪,也可以避免被掀翻。使用“壓艙石”是個傳統做法,現代航運用來壓船的已不僅是石頭,也用水或鑄鐵。“壓艙石”有廣泛的引申意義,代表著治國理政、事業人生要有行穩致遠的戰略設計和關鍵措施,要有控制風險的保障。當今科技發展迅猛,新產品日新月異,一個新產品投入市場,安全設施必須過關。經濟發展、事業進步都要有類似“壓艙石”的安排,確保更穩、更快、更好。人生在世,就如漫漫旅途,理想、奮斗、黨性、能力……這些立身之本、為官之本的品行,就是走好人生之路,行穩致遠的“壓艙石”,須臾不可離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