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商品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人們要求生產商具有更低的生產成本,更高的生產質量,更多的產品種類和更短的生命周期。為滿足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一些企業的生產模式也逐漸的發生著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向著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轉變。零部件將進入電子化時代,據了解,從現在起,電子部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將保持高速增長。本文主要闡述了電子化對傳統零部件制造的影響,并結合實際,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對有關學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電子化 傳統零部件制造 影響 建議
電子化的大力發展,對于汽車零部件的產生與結構的變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汽車整車的產量甚至不如電子部件市場的發展速度。到2010年,電子部件在汽車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甚至高達40%。電子部件在整車中的價值一般為22%。那么電子化的不斷發展,直接對傳統零部件制造的結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我們應該對此引起高度的重視。
一、電子部件供應商與主機廠之間形成的全新的關系
主機廠對電子部件供應商的影響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主機廠的車型數量正在大幅度增加。目前世界上知名的汽車廠家中生產的車型大約有400個,但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爭奪全球的市場,汽車廠家的車型到2010年將增至700個。這直接影響了供應商生產電子部件的數量。其二,主機廠的平臺戰略使得平臺數量大幅度的減少。由于企業之間的兼并戰略和主機廠的平臺戰略使得汽車企業的平臺總數越來越少。到2010年,世界的汽車企業平臺將由原來的100個減少到400個。為了主機廠的這一變化,汽車平臺必須提高其供貨能力。零部件電子化的實現使得汽車企業的發展趨勢將依靠的是電子部件制造商,而非主機廠。但是由于巨大的產品開發費用,部分供應商無法支撐,所以主機廠的大部分電子部件只能來自于當前少有的幾家大型電子零部件制造商,這就大大增加了主機廠對供應商的依附能力。電子零件供應商對產品實現壟斷實際并不利于汽車產業的發展。
二、電子化對傳統零部件制造業的影響
在電子化大力發展的時代下,全球的很多個國家都已經將3D打印技術廣泛的應用于生產武器以及航天軍事等領域,我國的3D打印技術還在空軍制造的領域上進行研究。雖然這種技術受到了材料以及質量問題的制約,而且現在只能應用于小型生產,小尺寸,小精度的零件制造中,但是它還是逐漸的代替了傳統制造業,逐漸的將大規模的生產制造投入進去。下面是3D打印技術對傳統零部件制造業的一些影響。
(一)加快了各個行業的更新換代
3D打印技術的出現使我國的技術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傳統制造業的基礎上拓展了市場,各個行業都有涉及。傳統的零部件制造業的核心理念和3D打印技術結合起來,將技術驗證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使不同行業的生產周期縮短,為本行業增加了經濟效益。比如在汽車領域,3D打印技術不但使汽車的性能得以改進,同樣使得汽車零部件的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例如,由傳統的手剎車變為現在的電子剎車,拉鎖被電線取代,換擋機構也被按鈕和電線所取代等等,這些零部件結構的變化使我們對汽車的操控更加的方便和安全。此外,利用電子化技術,汽車的研發周期有所減短,一些精密的汽車配件的生產過程加快,使概念汽車的理想得以實現。
在網絡時代的飛快發展下,社會大量的定向需求通過大數據的顯示將會使零部件制造變得更加快捷。個性化的生產消費將會個傳統零部件的制造帶來發展空間,但是這也需要3D打印技術不斷的完善自身,實現精細化規模化的生產目標,加快各個行業的更新換代。
(二)使各個生產環節得到簡化
3D打印技術的出現使大型生產從復雜變得簡單,從昂貴的傳統工業變成不需要投入備件資金占用的產業。它的主要魅力就在于通過計算機的數據整合就可以將各種形狀各種要求的零部件打印出來。我國的模具開發時間大約在一個半月以上,他的出現逐漸的取代了從模具到部件再到半成品加工等繁瑣的生產環節。免去了大量的工序,另外傳統的零部件制造中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也得到了改善,現在只需要技術人員的監督和維護就可以。設備的投資以及工人的技術能力變得不重要。生產制造的各個環節得到了簡化,大量的工作時間也隨著3D打印技術的出現得到緩解。
(三)使零件維修更加便捷
3D打印技術為傳統的零部件生產制造業帶來了生機。像一些高檔貴重的零件受到磨損或者裂紋等故障時,操作人員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來使其快速的修復。這樣不僅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還可以使零件加工廠的維修成本得以降低。如果零件損害嚴重不能使用,可以直接的將其在打印一個出來。這樣的話倉庫就不用庫存很多的零件,也不必費勁的在庫中尋找一個微小的部件,還減少了投入的資金。若大型機器受到損害不必將其搬回加工廠,直接帶3D打印機到現場維修就可以。3D打印技術將會給制造生產業帶來一場全新的革命。
三、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商品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為滿足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一些企業的生產模式也逐漸的發生著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向著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轉變,零部件將進入電子化時代。在全球的很多個國家都已經將3D打印技術廣泛的應用于生產武器以及航天軍事等領域,我國的3D打印技術還在空軍制造的領域上進行研究。雖然這種技術受到了材料以及質量問題的制約,但是它還是逐漸的代替了傳統制造業,逐漸的將大規模的生產制造投入進去。
參考文獻:
[1]鞏鵬亮.GL集團汽車電子零部件產品發展戰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郭超,林峰,張平平.增材制造讓生產線更柔性——增材制造技術之電子束選區熔化[J].現代制造,2016,(47).
[3]Rainer Enggruber.新能源汽車電子零部件的防水透氣解決方案[J].汽車與配件,2015 ,(37).
[4]桑利利.基于需求拉動的A汽車制造企業零部件配送車輛入廠調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