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有
摘要:培養(yǎng)學生解答簡單應用題的能力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基本內容和重要途徑,即通過解答簡單應用題,促使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同實際生活和一些簡單的科學技術知識聯(lián)系起來,從而初步發(fā)展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探討
一、改變例題的呈現方式
在教材中應用題一般以這樣兩種方式呈現:純粹的文字形式,這種呈現方式一般以中高年級為主;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方式,這種呈現方式一般以低年級為主。無論哪種方式學生都很容易看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告訴學生條件和問題,學生只要循著這條路走下去就可以了。于是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帶領學生分析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學生的思維在這樣的道路中不能旁逸斜出,學生對這樣的故事知道開始,就能猜出結局,反正順著老師的解題思路就沒錯。長期如此,便對應用題逐漸失去了興趣,自己的思維也慢慢地變得僵化。
數學書本中的文字都是高度凝練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什么、這個知識點側重發(fā)展學生什么樣的思維能力,我是不是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應用題中條件出現的順序及方式做出一定的調整,從而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時,這樣一道例題:給30個方格分別涂上紅色和黃色,使紅色和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兩種顏色各應涂多少格?并且在文字的右邊配上了方格圖。應該講這樣的設計做到了圖形結合,并且可以從具體的操作入手,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聯(lián)系本班的實際情況后,我覺得這樣的題型顯得過于陳舊,也很平靜,這樣的石子投到學生思維的池塘里,也許并不能產生漣漪。我在課堂中是選擇了給學校文學興趣組的學生分書這樣的情境,并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合適的問題,學生興趣盎然,自己發(fā)現分書這一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并且通過討論解決。真正實現了要學生學轉變?yōu)閷W生要學。
二、充分運用應用題組
在教學中,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色是運用題組來辨析各種類型題目的異同點,在平時的實際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題組不但能鞏固新學的知識點,而且能復習舊知,同時在新舊之間建立起橋梁。
如在《百分數的應用》這一單元中有這樣一組題:
(1)一桶油,用去25%,正好用去7千克。這桶油有多少千克?
(2)一桶油,用去25%,還剩21千克。這桶油有多少千克?
這兩道題都是把一桶油的重量看做單位1,而且單位1都是未知的,第一題中7千克對應的百分率正好是25%,而第二題中21千克對應的百分率不是25%,這就導致了它們在解法上的不同。其實,學生新學了第二題這種類型的題目時,還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再次做第一題這種已經學過的題型時反而無所適從,這說明部分學生對分數的意義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對數量關系搞得也不是很清楚。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我不急于講解,也許我此時的講解能提高“工作效率”,節(jié)約上課的時間。但急于講解后學生的理解、掌握是短暫的,在同學們的提示下我在黑板上畫了這兩道題的線段圖,然后讓學生說說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在討論、辨析的過程中逐步加深了對這樣兩種類型題目的理解,雖然在課堂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但避免了以后學生通過題海戰(zhàn)術來進行鞏固。
三、反饋點評,歸納總結
在獨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結合一些外在的動作行為闡述自己的探究過程和得出的結論,使教師以及學生相互間了解他們真實的思維活動,及時肯定其中的閃光點予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更大的成功。同時,因為任何真正的認識都是以主體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由于受到知識經驗欠缺等限制,總會出現一些錯誤,但我們應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內在的”合理性,我們不應對此采取簡單否定的態(tài)度,而應鼓勵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自我檢查、自我反省,逐步體驗成功。我們必須堅信:學生學習數學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必能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同時,研究信息、主動探究是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過程,為使學生主體的認知結構更趨向穩(wěn)定和加強,使主體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和深刻,因此,在充分發(fā)散的基礎上,教師應診視學生思維過程中的每一個“成功點”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及解題策略,并盡可能及時地讓學生表達出來,及時地總結、歸納,使這些數學思想及解題策略及時納入到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中去。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在主動探究,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所理解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和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納入(或整合)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以利于更好地遷移和運用。
如:在學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后,設計這樣的習題“蔬菜專業(yè)戶王大伯有一塊地,面積是2400平方米,要種一些蔬菜,請你幫忙出出主意,種哪些蔬菜?按什么樣的比例來分配?并算出各種蔬菜的種植面積。”
這樣的應用題,由于問題情景是開放的,條件是開放的,解題策略也是開放的,對學生富有挑戰(zhàn)性,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和大膽想象,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應用味。我們認為,采用這一教學模式實施教學體現了現代教育具有的主動性、民主性、自由選擇性、合作性和發(fā)展性等時代特征,有利于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以利于教師在運用模式及自己的教學經驗組織教學時,達到對課堂教學結構駕馭自如,并能對模式變型,或創(chuàng)造出新的教學模式,最后進人無模式境界,使學生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總之,要通過學生自學、練習、教師的講解,使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另外,教師還要啟發(fā)學生把新舊知識融合在一起,構成新的認知網絡。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qū)樂甲滿族鄉(xiāng)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