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梅 孟春梅
摘要:為滿足臨空經濟下對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的迫切需求,促進廊坊經濟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對臨空經濟下廊坊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通過問卷、訪談及網上搜索等方式對企業需求和教學現狀進行了定量描述和比較,分析復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情況。根據需求,我們采取了以下對策: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教材內容重構:打造“2+1”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改變教學模式、考核模式;建立物流專業英語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建設合理的“雙師”隊伍。培養適合臨空經濟下的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促進廊坊經濟發展。
關鍵詞:廊坊;臨空經濟;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一、研究目的
隨著新機場建設進程的加快,與航空相關的物流產業發展將同時加速,加速的物流產業急缺大量既擅長外語又精通物流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本文從研究經濟發展和職業需求的關系入手,探索新型物流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既懂外語又懂物流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提高物流人才整體素質,滿足臨空經濟下對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的迫切需求,促進廊坊經濟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臨空經濟下,廊坊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目前,廊坊的物流人才的質量遠遠達不到物流企業的真正需求,尤其是臨空經濟下,企業急需物流人才,又找不到合適的精通專業又懂外語的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然而物流人才的專業英語能力卻不盡人意。通過問卷、訪談及網上搜索等方式發現企業對人才需求和教學現狀進行了定量描述和比較分析,認為目前物流技能人才英語水平不盡人意的原因是:我國物流人才培養起步較晚,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培養體系還尚未建立,專業英語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中僅注重語法知識及閱讀理解,忽視聽說技能培養,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等。這些方面造成了物流人才實際應用能力薄弱,不適應臨空經濟發展。
三、促進廊坊臨空經濟發展的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臨空經濟下的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需求
1.在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方面
隨著國際貿易、國際貨運物流、貨運合同等相關涉外業務的發展,為了能夠精確地進行信息處理與信息交換,物流專業人才需要掌握大量的物流英語專業詞匯與物流英語縮略語。大量詞匯在物流專業的涵義與詞匯本身的涵義相差甚遠。同時為了方便交流,使書寫更簡明易懂,會大量使用物流英語縮略語。因此記憶物流英語縮略語時,應了解每個字母代表的詞語等。
2.在寫作能力的要求方面
在國際物流企業中,處理大批量的英文電子郵件、傳真等是企業員工每天必須處理的工作。這些工作對物流人員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要高效率地完成這些工作,物流專業人才應對物流相關法規有充分的了解,熟悉常用信函的寫作格式與語言特點。由于國際物流英語范圍廣,信息量大,所以信函內容一定要簡明扼要,盡量不使用大量修辭及華麗的語言,此外,信函用詞要準確,以免為企業或公司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在英語交際能力的要求方面
國際物流專業人才除了要掌握物流英語的基本知識外,還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語交際能力。比如國際長途以及產品描述、業務描述、發貨、運輸、索賠等相關事宜。進行英語交際時,要注意所用的語音、語調及交際策略等。由于物流國際化發展的趨勢,物流專業人才要有較高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二)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培養的建設內容
1.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教材內容重構
根據調研與訪談的結果,以及物流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新定位,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物流英語課程。按照物流行業的工作過程情境選擇崗位對話內容、各種物流單據的填制內容、以報檢員、國際貨運代理員等相應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共同構建課程重組內容,基本突出能力本的思想,同時加入大量的案例作為補充,以及一些物流英語選讀材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強英語讀、譯能力的培養。
2.打造“2+1”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校企合作機制
“2+1”教育模式是指3年的學習期間,2年集中在校理論學習,在校期間可根據需要組織學生不定期實踐和定期實訓,1年到企業頂崗實習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此模式完全符合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經過幾年的試行,在不少高職院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校企合作是物流專業教育的必經之路。聘請一些有經驗的物流人員定期給學生們做講座、報告等。利用企業的真實案例,設置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進行對應的讀、寫、譯練習。讓學生們以英語為基礎,對各項物流環節進行操作及演練,在操作實踐中學習語言既能培養學生對物流行業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物流英語水平。
3.教學模式、考核模式的改變
教材內容重構后,相應的教學模式、考核模式也要改變。按照工作崗位的需求,采用“教、學、練”一體化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即每一次課都以一個具體崗位的典型工作場景為依托,通過教師現場演示、物流情境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合作解決等給學生提供“自學機會、動手機會、口語表達機會、實際操作機會”,以實現教、學、練一體化,實現技能訓練與社會需求對接。同時,完善評估考核體系,把英語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相融合,檢驗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筆試與口試相結合。既有以測試知識的理解、掌握、技能的操作為目的的筆試,又有以測試口語表達、交流能力為目的的英語口語測試。(2)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習過程的考核,以課堂表現、小組活動、作業完成、實踐操作為形成性評價,結合期末英語口、筆試最終對學生進行評估考核。
四、結論
廊坊作為河北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門戶,京津經濟發展、城市拓展的腹地,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項目承載力、聚集力,為京津外延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臨空經濟下,用更加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復合型物流外語人才,促進廊坊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廊坊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