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大數據(下)
■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熱播,反映了各地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績。繼上期之后,本期從農村改革、國企國資改革等重點領域入手,深入挖掘、展示地方改革亮點數據。
【將改革進行到底】截至2016年底,全國有2582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確權面積8.5億畝,約占全國二輪承包合同面積的70%。2016年全國土地流轉面積為4.71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比重為35.1%,流轉出土地的農戶已占30.8%。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農戶超過350萬戶,經營耕地面積超過3.5億多畝。新型主體數量已經超過270萬家,其中,農民合作社達174.9萬家,入社農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3.5%。

2011-2016年全國土地流轉情況
吉林:“農地貸”使農村“死資源”變“活資本”
近五年來,吉林省在土地確權登記等方面共完成39項改革任務,形成38個重要改革成果。在全國率先開展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土地銀行試點、糧食銀行試點,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在物權融資、土地金融改革、信用社改革等方面推出11項涉農金融產品,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簡稱“農地貸”)試點已擴大到39個縣(市),基本實現全覆蓋,經營權抵押貸款額度累計達到10億元,抵押土地面積63.7萬畝。
安徽:1215.9萬農戶領到土地“身份證”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安徽省完成確權登記頒證村(居)15547個,占應確權村( 居)的100%;確權面積8057.1萬畝(比二輪承包面積多2244.1萬畝),頒證農戶達1215.9萬戶。同時,初步建立了確權登記頒證縣級數據庫,基本實現村級檔案入柜、鄉級檔案入室、縣級檔案入館。農民土地流轉意愿增強。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達到28.8萬個,比2014年增加6.2萬個;耕地流轉面積達3287.8萬畝,比2014年增加746.1萬畝。
重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大
為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重慶市20個區縣成為融合發展試點,今年上半年全市鄉村休閑旅游接待游客數量、經營收入均同比增長20%左右;在現代農業建設方面,重慶啟動制定100個農業地方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擴大到500個左右,培育市級名牌農產品80個;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新設區縣農村金融服務中心13個,覆蓋441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鄉鎮。
在農業農村改革方面,推動6個區縣開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試點;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啟動724個村、1517個社集體經濟組織量化確權改革工作;出臺“三權分置”實施方案,全市土地流轉面積1480萬畝、流轉率達42.4%;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經營權擔保、抵押等試點工作,累計抵押貸款269.74億元。
山東: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截至2015年底,山東省95.9%的有耕地村(社區)和98.1%的承包耕地完成確權任務,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此基礎上,有10個縣承擔了國家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72個縣開展了農村合作金融試點;穩步推進,在34個縣(市、區)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目前,全省有12個市的13364個村完成了改革任務;建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1504個,實現交易額260億元。
湖北:農村產權交易所被總書記點贊
日前,全省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970萬畝,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種植大戶超過8萬戶、農民合作社達到7萬余家。2009年成立的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被習近平總書記稱贊為“有益探索”。目前,全省54個縣(市、區)搭建了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承包地流轉面積達1800多萬畝。
【將改革進行到底】截至2015年底,央企的資產證券化率為38%。其中,僅2家資產證券化率超過80%,絕大多數央企的資產證券化率在40%以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0%。到2016年底,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為68.9%,超過2/3的中央企業引進了各類社會資本。

2013年以來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營收、利潤增長情況(億元、%)
截至2016年末,102家中央企業中建立規范董事會的達到83家,占比超過80%;中央企業外部董事人才庫已經達到417人,專職外部董事增加到33人。各?。▍^、市)國資委所監管一級企業中有88%已經建立了董事會,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數的企業占比13.1%。

2017年上半年部分省市國企“成績單”(億元、%)
上海:“產業基金”成國改新風向
上海國企改革是全國國企改革的地方排頭兵,具有“五大最”的特點:改革進程最迅速,改革決心最強,響應中央精神最積極,改革模式最創新,改革方案最可行。以母基金為代表的國資產業基金的建立代表了上海國資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的巨大突破。7月11日上?!皣侥富稹钡恼綊炫?,計劃在未來五年打造“平臺母基金”“全市場母基金”“份額轉讓母基金”三大類母基金產品,預計管理規模超過500億。
在混改方面,去年上海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企業已占競爭類產業集團總數2/3,16家國有控股上市融資或注入資產1077.80億元;實體經濟企業控(參)股新三板企業累計37家;62家企業新發行各類債券1.69萬億元。此外,全市國企已有10多家二三級企業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上港集團、上汽集團等企業先后實施各類股權激勵43例。
山東:高管人員實行契約化管理
2015年3月,山東省率先出臺國有資本的劃轉方案,使省屬一級企業全部實現了股權多元化。同時,扎實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組建,目前全省改建和新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已達13戶,是全國最多的省份。
此外,山東省著力完善董事會監事會黨委會運行機制,建立了外部董事、監事和職業經理人“人才庫”。目前已有159人進入外部董事候選人人才庫,55人進入外部監事候選人人才庫;1807人符合進入職業經理人基礎人才庫條件。值得一提的是,為消除國企長期以來形成的“官僚氣息”,山東省先后在23戶企業實行了高管人員契約化管理,占全部省管企業的77%;63名高管人員中有59名選擇了契約化身份,一舉摘掉了國企高管的“官帽子”,“本領恐慌”意識增強。
廣東:“兼并重組”推大國資戰略
近日,廣東國資時隔5年重啟“大國資”戰略,36家廣東省屬國企將通過分類合并、壓縮整合,最終實現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助力經濟升級轉型。
在公司制改革方面,廣東省屬企業集團層面已全部改制完成,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8.1%,年底前全部完成改制。目前,廣東全?。ê钲谑校﹪Y控股的上市公司共78家,其中省屬企業所持上市公司共26家,股權總市值約3000億元。
【將改革進行到底】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1+3+7”的自貿試驗區試點新格局。其中,廣東、天津、福建等第二批自貿試驗區試點任務實施率超過90%。2016年的“1+3”個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近1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80%以上,自貿試驗區取得的114項試點經驗已經復制推廣到全國。
廣東:蛇口片區經濟密度高居全國自貿區榜首
廣東自貿試驗區以智能化通關為重點的貿易便利化促進體系已在全國形成示范,這里誕生了包括“單一窗口”“互聯網+易通關”“智檢口岸”和“智慧海事”等多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有14項屬于全國首創。
兩周年成績單
貿易便利化——試驗區已經建立30個“無水港”業務點,開通213條國際班輪航線,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功能進一步凸顯。
營商環境蝶變——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13.02萬家,新設企業數量相當于上海、天津、福建3個自貿試驗區同期新設企業家數之和。
創新創業熱土——試驗區已吸引326個粵港澳青年創業團隊進駐,融資千萬以上的16家,其中最高融資額7億元。
世界500強加速布局——世界500強企業共在區內設立企業336家。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項目9016個,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以上項目754個,其中注冊資本1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大項目58個。
特別是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今年上半年新推出76項制度創新成果,使得片區累計推出的制度創新成果達到284項。其中,全國首創或領先達110項,全省復制推廣49項,全市復制推廣31項。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的19項復制推廣制度創新成果中,有6項為前海蛇口片區首創,占比31.5%。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片區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每平方公里擁有開業企業2103家,每平方公里注冊企業實現增加值達33.03億元,每平方公里稅收收入6.73億元,經濟密度居于全國自貿區榜首,“高產田”作用顯著。
天津:“金改30條”八成政策落地
截至目前,天津自貿區《總體方案》90項改革任務完成80項,占總量的89%;兩批175項自主制度創新舉措中有168項落地實施,占總量的96%。
2015年出臺的“金改30條”涉及的69項具體措施已推動近80%的政策落地,其中23項措施成效顯著。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區內主體累計新開立本外幣結算賬戶3.5萬個;辦理跨境收支達到894.8億美元,占全市跨境收支的24.3%;結售匯351.4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2049.5億元,占全市跨境收支的37.5%。
在傳統的租賃產業,天津自貿區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區內各類租賃公司達到2534家,其中融資租賃公司總部超過1000家,天津東疆港成為全國唯一獲批開展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幣租金試點的區域。此外,天津自貿區還創新發展商業保理,各類保理企業達到380家,業務規模300億元,占全國15%。

2016年天津自貿區“成績單”(單位:億元)
【將改革進行到底】從2016年至今,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文件超過29件;“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從2015年開始實施,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力度空前;全國有12個省份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約60萬平方公里;河長制在全國啟動實施,流域生態保護不再受限于行政規劃;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全面叫停,標志著100多年來向森林過度索取的歷史終結;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也邁出實質步伐,明確跨界流域補償基準、方式等內容。
截至今年5月,中央環保督察已經走過23個省區市,初步立案處罰15586家,立案偵查1154件,各地累計問責10426人。
青海:“零容忍”態度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省在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方面一直保持高壓態勢,對破壞環境行為“零容忍”,凸顯著“青海態度”。多年來,全省檢查各類企業及項目17771家,發現環境違法企業1187家,依法取締關閉“十五小”企業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76家,責令停產治理90家、限期治理112家、媒體曝光68家、約談42家、按日連續處罰13家、查封扣押7家、限產停產6家,移送司法機關17件,實施行政拘留13人、刑事拘留4人、行政處罰664家共計處罰金額3442.65萬元。
2014年6月,青海省委省政府于印發了《青海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方案》,成為全國第一個出臺“總設計圖”和“總施工圖”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投入17.4億元,實施了3015個村莊和游牧民定居點的環境整治,占全省總數的67%,27個縣實現全覆蓋。
河北:環境監察專員首次“亮劍”發現問題上千個
目前,河北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1+6”組合方案已全部出臺,其中多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其中,作為全國首批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的成果之一,河北省新成立的“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首次“亮劍”,對河北省各市開展為期20天、跨區域的環境監察,截至6月18日,6個專員辦公室共監察縣(市、區)99個、監察部門369個、監察鄉鎮217個、監察點位1070個、發現問題1041個。各專員辦公室共提出監察建議263件、移交案件線索61件,當地黨委、政府追究相關人員責任62人。
【將改革進行到底】截至目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確定的104項文化體制改革任務已完成97項,其余7項正在抓緊推進之中。
在媒體改革創新方面,主流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增強。截至2016年12月,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的客戶端下載量分別達到1.93億、1.8億、5.5億。
清理整頓中央新聞單位駐地方機構,撤并駐地方機構1181個,清退違規人員1435人。2016年以來,清理網上色情低俗庸俗信息1800余萬條、虛假和謠言信息900余萬條、涉侵權盜版有害信息370余萬條,網絡空間更清朗、底色更明亮。
湖南:文化領域重點改革完成率達100%
2014年到2016年,湖南省在文化領域完成階段性改革任務共67項,占總數的47.2%;正在推進的73項,占總數的51.4%。其中,文化領域重點改革完成率達100%,取得了以重點帶動全局的階段性成效。

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啟動“中央廚房”信息系統建設,旗下“新湖南”客戶端下載量突破1750萬;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旗下芒果TV全終端用戶規模日均超4700萬獨立用戶,日常視頻點擊量超2.2億次,手機APP下載安裝量達4.9億;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旗下紅網新媒體集團掛牌成立,其新媒體集群等總用戶數達3000萬,居中國新聞網2016年被轉載指數地方新聞網站第二。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建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679個。在文化“走出去”方面,“這里是湖南”Facebook(臉書)英法文賬號粉絲數量超過32萬,位居全國省級第四。2016年,全省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累計13.26億美元,同比增長82.9%,其中出口額10.53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