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要:要下氣力培養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以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掘其潛在能力,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
關鍵詞:閱讀的方法;背誦習慣;自學能力
小學語文課一方面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應通過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語文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使其思想品德、心理素質、思維能力、情意態度、氣質性格等諸方面均能在學習和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中得到協調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實現教學最優化,探求一條費時少而效率高的語文教學的捷徑。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毋庸置疑,讓學生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很重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其逐漸擺脫對老師的依賴,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尤為重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丈高樓毀于蟻穴”。教育是國之基、人之本。一個人的行為習慣無不受初期教育之巨大影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認真學習理論教育的基礎上,我更專注于理論的轉化,使其在語文教學中有更深入具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書是人類的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為了作文,做文章又是語文教學的目的。給學生提供讀物:每教一個班級,我都會在教室后面放一個書柜,一邊是鼓勵學生自己從家里拿來的書,一邊是我從學校圖書館里借來的書。這樣學生既有書可讀,又省去了很多麻煩。給學生讀那些書,要根據學生年級的高低選擇適合他們讀的作文、童話、寓言、科幻等,以擴展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空間,決不讓那些有害的書籍接觸他們;給學生指導讀書方法:不認識的字要點,不認識的詞語要圈,優美的語句要劃,好的文章有感覺要記。要下氣力培養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以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有目的的讀,有重點地記,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有所收獲。
二、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背誦習慣
有一名學生名叫李義,他能在一早上 30分鐘時間內背誦三篇課文,達到10頁之多,這對常人來說只能匆匆讀幾遍,而他卻能做到只字不漏。像這樣的學生,在班中有很多。“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要有超強的記憶力也絕非一日之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嚴師出高徒”這些老祖宗的遺言,我深悟其理,并施之以行。要想使學生熟記于心,背誦的方法不勝枚舉:逐句法、分段法、綜合法、時空法、人物法、情境法、情節法、延伸法、對比法、問題法、提綱法、歌訣法、分合法、關系法、循環記憶法、睡前記憶法??各種方法我總給同學們分析講解,根據不同的課文舉例演示,使學生在遇到不同的課文時就會選擇合適的背誦方式,而絕不是千篇一律。只要給他們規定了背誦任務,他們總是能很快的完成。
背誦也許是提高記憶力的最笨辦法,但千百年來卻成就了無數的文人墨客、曠世奇才。我從輔導學生背誦,循序漸進,許多學生已有了超常的記憶力,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上常常做到事倍功半,從而節省了時間,去學習更多的內容。另外,背誦最大的好處是:學生在熟記的同時使文字形象化于腦中,促進了識字教學。
三、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人類進入網絡時代,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網上教學、網上答疑,沒有網上找不到的題型,沒有網絡處理不了的問題。網上學習已不是時尚,而是一種最方便,最快捷的學習工具。可以預見十年后:教師將成為主力軍,除了傳授基礎知識,則更偏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將會減少過半,有的只是輔導教師和生活教師及德育活動教師。那滔滔不絕的演講聲將輝煌不再;高中和大學又會是另一番景象,這里只是給學生提供學習的場所,將很少看到教師的身影。也許這是危言聳聽,但高速發展的時代將證明一切皆有可能。未來的教育將顯得異乎重要,教師將承擔起更多的任務。從開始起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語文課而言,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漸使他們明白:語文學什么?怎樣學?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理解解決字詞句,做到目的明確,任務具體。在實際教學中,把班級分成組,以組為單位,采用“勇當小教師”的方法組織學生學習。當他們熟練的時候,大多同學具備了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儼然成了一個個小教師。當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去教的時候,那么他們自然知道怎樣去學,同時學生也具備了獨立學習的能力。
四、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這顯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因為無論是預習、復習,還是施問、回答等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可貫穿這一原則。由于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掘其潛在能力,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我們在組織教學中要把分層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力求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實行因材施教,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實行班級授課和分組教學甚至個別教學相結合。在人數較多、兩極分化嚴重的班級,按成績編組,班級授課和分組復式教學有機結合頗為恰當。可分為上、中、下三個組或上中、下兩個組。分組復式教學,便于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安排不同的基本功訓練內容;分組復式教學,動靜搭配,有利于講練結合,精講多練,能更多地為學生提供閱讀實踐和動筆機會,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我大膽地進行了這一教學改革,但在困難、冷嘲熱諷以及各方面的摧殘之下夭折,但我始終認為這是未來教育的方向。我仍將努力進行課堂改革,使其課程規范化、具體化,以迎接未來創新教育之洪流。教無常態,教無定論,教師也不可能千人一面,萬人一腔。教育將撐起舉國振興之大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