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
摘要:本文通過史料搜集和實地考察,主要研究明中都城遺址的石雕藝術特點,同時結合元末明初的歷史背景、進行綜合闡述,研究分析其藝術價值。另一方面,本文把明中都的石雕藝術作為一個標志與歷朝同類石雕做比較,找出異同,并分析它的藝術符號對于今天研究中國古代石雕藝術有什么借鑒意義,都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明中都城;藝術風格;歷史價值
一、概述
明中都城遺址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其故鄉臨濠(今安徽省鳳陽縣)所建都城的遺址。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以臨濠為中都,洪武二年(1369年)開始興建,至洪武八年(1375年)停建。1982年,國務院公布明中都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于當時未完工,加之年代久遠,明中都城遺址在歷史上沒有得到系統的保護。目前只有皇城南墻和西墻保存較好,其內大片區域淹沒在農田和村落里。現在能明顯看到的有午門墩臺和奉天殿、文華殿、武英殿的基址。而中都城內散落有大量石雕,工藝精美,多為龍鳳、麒麟、祥云等吉祥圖案。這些石雕幾乎清一色是建筑構件,如臺基、踏道、鉤欄、柱頭、欄板等,有浮雕也有圓雕,用料上乘,以漢白玉材質為主。
二、石雕的藝術風格
明中都石雕作為皇家石雕的代表,堪稱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在中國漫漫文化歷史長河里,明中都石雕距今時間并不算長,似乎也不是很顯眼,但總體來看,它上溯南北朝,主要繼承了唐宋時期的藝術風格,對明清石雕藝術有深遠的影響,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作為皇家雕塑,明中都石雕的內容充滿封建禮制和等級觀念,運用了大量龍鳳、麒麟等瑞獸紋飾。龍鳳是帝后的象征,惟有皇家才能使用,在皇城三大宮殿和宗廟稷壇等處的石欄,柱頭,御道,丹墀等部分全是飾以龍鳳圖案。
因此可以說,明中都石雕最具特色,最為精湛和珍貴的就是當時的工匠們對龍鳳形象的創作。我們今天看到的每件作品,或樸實凝重;或窈窕靈動;或繁復華麗;或夸張豪邁。其上龍鳳圖案線條圓潤有力,刀法純熟,刻畫細致,形神俱佳,展示出明初的雕刻藝術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筆者曾在南京見到一對龍鳳漢白玉柱頭,直徑0.3米,高0.6米,每個重100多公斤。柱頭采用了高浮雕和圓雕的技法,古樸簡約和富麗堂皇并存。在柔和的光照下,石頭因年代久遠自身沁出的銹色白若古玉,色澤溫潤,肅穆渾厚。所雕之龍,雙目凜凜如電、頭角崢嶸、曲頸昂首、旋身探爪、威猛剛烈,觀之令人震撼不已。所雕之鳳,凌空展翅、祥云涌動,云的層次分明,鳳的刻畫疏密有致,觀之令人心曠神怡。雖經歷六百多年滄桑,然龍鱗一一可數,鳳羽縷縷能辨。
據相關專家介紹,元以前的龍基本是三爪的,明代流行四爪龍,清代則是五爪龍為多。民間“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即形成于清代。目前,明中都石雕上的龍三爪、四爪、五爪都有,它們雖為明朝作品,但作者多為元末的工匠,因此這些石雕作品既繼承了宋元的傳統,又開創了明清的新風格,成為了后來南京和北京故宮石雕藝術的范本。
相比較龍紋,中都石雕的鳳凰紋飾不多,存世量少。但造型不遜于龍,同樣形象精美,栩栩如生,特別是鳳身上的羽毛,層層疊疊,毫發畢現,顯示出工匠高超的技藝。
基于明中都石雕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這里列舉北宋永定陵石雕和北京故宮石雕與明中都石雕的對比如下:
(一)與北宋永定陵對比
北宋永定陵是宋真宗趙恒的陵墓,位于河南省鞏義市,是北宋“七帝八陵”之一。這一時期的陵墓建制已經接近明皇陵,無論在神道、角樓、神門、石雕種類等方面,均對明皇陵有深刻的影響,特別是石雕方面。有關資料顯示,明皇陵石雕繼承了北宋陵(主要是宋真宗永定陵)的規制,并結合中都城的特點,對神道兩旁石雕進行了重新布局。
(二)與北京故宮對比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集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大成,精美絕倫,奢華至極,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故宮石雕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螭首,從螭首的比較可以看出,二者完全是一脈相承的:造型幾乎完全一樣,用料都是漢白玉。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北京故宮螭首輪廓渾圓,線條柔美,透著秀麗之氣;而中都螭首輪廓粗獷,線條剛勁,昂首瞠目,氣勢不凡。
此外,在中都石雕中,最具震撼性的作品當屬現藏于鳳陽縣博物館的一個巨大石礎,它是臥在原奉天殿基址附近水塘中的七個巨大石礎之一。把它們和北京故宮太和殿上的石礎作比較可以看到:前者2.7米見方,后者1.6米見方,面積僅為前者的三分之一;前者礎面上的圓形高浮雕蟠龍直徑1.25米,凸出平面15厘米。蟠龍外側礎面直徑1.9米,上雕有五鳳圖案。后者雖也有直徑1.25米的凸出圓形礎面,但為素面,遠無前者的精工巨制。
三、結語
從藝術發展史的角度看,漢朝是石雕藝術的興起,以陵墓石雕著稱,風格簡練,古樸渾雄,以“漢八刀”的技法開拓了雕塑技藝的先河。魏晉南北朝石刻最具特色,特別是南朝陵墓石雕,規模恢宏,氣韻生動,由簡練樸素向繁富華麗過渡,雕琢技術也日趨完美,藝術價值堪稱上乘。唐朝由于是盛世,經濟發達,對外交流頻繁,因此石雕種類繁多,其中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域外文化,風格多元,總體質量普遍較高。宋元時代雖然繼承了前朝的風格,雕塑在樣式手法上亦有新的創造,但是由于朝代更迭,戰亂頻發,失去了前代同類作品的雄健偉岸,多直接反映社會現實。明清是中國封建社會由繁榮走向崩潰的最后一輪循環的周期,石雕藝術還是沿襲了古典的傳統,是雕塑史上的最后一座豐碑。
可以說,明中都石雕的總體風格是返璞歸真,線條圓潤,以寫實為主,風格簡樸。相比前朝,明中都石雕在局部刻畫上精雕細琢,工藝上乘,呈現出一種獨特風采。可以說,明中都石雕藝術集歷朝石雕風格之大成,在中國藝術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