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強
課件是美術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能有效的將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相互結合,直觀、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它能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充滿趣味性,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并能造就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所以,好的課件,會在師生的教學互動中發揮較大的作用。
美術課件的制作應美觀大方、適當裝飾,色彩搭配和諧,文字簡潔醒目,要用確切的關鍵詞來點明畫面的內容重點或者含義。操作方便簡單,特別是輔助教學環節。
一、題材選擇
題材選擇是美術課件應用首要的環節,是生成課件的重要環節。并不是美術課的每節課內容都適合使用課件,只有適合的題材才能發揮可見的作用。比如《奇妙的海石畫》一課,課件只是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關鍵還是教師運用實物演示比較直觀和真實。
二、背景的選擇
制作時盡量不要用到黑色或深色背景,這樣的背景只能選擇較淺顏色的文字,實踐經驗告訴我效果不佳,所以盡量選擇淺背景和深字體,對比強烈,看得才清晰。
三、圖片的選擇
盡量選擇分辨率高的,適當的尺寸和格式(常用Jpg、Png格式),這樣的圖片比較清晰,能用矢量圖的盡量不要使用位圖,因為矢量圖放大后清晰度不變,而位圖則不然。圖片放置占用面積要得當,不要太靠邊緣。使用圖片時一般要描邊,使圖片從底圖中分離出。文字說明盡量放在圖片下側或右側,這樣符合視覺習慣。選擇構圖合理完整的圖片,可以通過相關軟件對圖片進行加工處理,去掉多余部分,達到優化圖片美感的作用。
四、字體的選擇
字體應由內容層次和段落大小確定,通常是由粗到細、由重到輕排列。一般地,如果文字的字號小于三十八號,坐在稍遠的學生會看不清。在一個界面中,字體一般不超過兩種,常用的是黑體、宋體、楷體,多了就會引起視覺上的混亂。題目可以運用藝術字體,提高注意力,但正文用字要規范,否則會影響閱讀。文字排版不能太靠界面邊緣,四周留有一定距離。
五、視頻和動畫運用
視頻的運用要適度,一般用在必要的部位。在課件設計中除特殊情況外,不要過多運用視頻。如《走進民間藝術》一課,使用視頻可以更直觀的體會民俗民風,身臨其境。
使用視頻時,要在保證畫面質量的情況下,適當放大尺寸,視頻格式一般為avi、asf、asx、mlv、mpg、wmv常用的視頻格式,防止卡頓,影響教學流程。
六、課件風格
課件每一張幻燈片風格主要取決于教學內容。畫面風格是采用典雅的歷史感還是采用浪漫的現代感,要視教學內容而定,要與之相協調。如《中國山水畫》一課,國畫講究神韻意境,以簡潔飄逸的筆法給欣賞者帶去精神上的享受,所以突出中國風設計,總體采用中國國畫風格,中國氣息濃厚一些。如《我與大師同行》一課,可以根據油畫特點,選擇古典、印象、抽象等風格來裝飾幻燈片。
此外,應根據受眾的年齡而采用相應的畫面風格。受眾的年齡小,風格可以活潑,受眾的年齡略大。風格宜趨向穩重。
七、色彩運用
色彩能影響人們的心理和情感,亦有形成對比、產生層次的作用。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根據主題選用合理的色調,有助于表達情感。如《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這樣熱烈的、歌頌類的內容可用大紅大綠對比強烈的色調,而與色彩有關的內容,像《色彩靜物畫》這樣的課程,一般使用中性或單調、樸素的色調。
色彩搭配可以用一種色彩,這樣的幻燈片看起來色彩統一,有層次感;用兩種色彩,如藍底和黃字。整個色彩豐富但不花稍;用一個色系,例如淡藍,淡黃,淡綠;或者土黃,土灰,土藍。色彩搭配中忌諱將所有顏色都用到,盡量控制在三種色彩以內。背景和前文的對比盡量要大,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內容。
色彩運用要統一,背景決定整體色調,文字等選用的顏色要與底圖協調。如藍、綠底不要用紅字,紅、紫底不要用藍字。特殊情況確需使用,可采用描白邊的方式,將文字勾出,使色彩和諧。二是文字選用的顏色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三種,避免畫面過于花哨,破壞整體和諧。
八、幻燈片切換
幻燈片的切換可采用一些動畫特效和音效。動畫特效如飛入飛出、淡入淡出等,使用得好可增加課件的觀賞性,但不必過多地追求變化方式,以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音效可視情適當加入,但課堂講授用的課件一般不需要,否則會影響講授的節奏。
綜上所訴,一個好的美術課件,應在課堂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應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最佳配角;一個好的美術課件,應帶給學生美的感受,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課興趣,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要想制作出好的美術課件,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嘗試、完善、提高,使美術課件制作盡善盡美,這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藝術知識當中的平面和空間信息得以更好的傳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