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生態旅游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基礎上滿足旅游者的旅游消費需求,為城市旅游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具有較強的生態價值意義。文章從經濟學角度出發來分析城市生態旅游的成本效益,同時結合市場的需求來分析城市生態旅游的供給,探究生態旅游在旅游消費市場中的發展空間,在梳理城市生態旅游發展的邏輯基礎上來提出適應桂林市生態旅游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城市生態旅游 桂林市 成本 供給
粗放式的旅游經濟開發與利用最終給環境帶來潛在的破壞,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遠遠超出其經濟效益。生態旅游是針對粗放旅游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旅游發展理念與模式。城市生態旅游其內在的邏輯解決了經濟發展、旅游以及生態環境保護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在地方的旅游業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城市生態旅游的內涵及經濟學審視
城市旅游是消費者以現代城市文明為基礎的,通過城市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人文景觀以及其周邊的自然風光的觀賞來滿足自身觀賞需求的一種消費性活動。城市旅游立足于城市發展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圍繞城市可開發性的資源展開。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成為城市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城市旅游的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以及旅游形式與理念的更替,城市旅游逐漸融入了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維度,將城市經濟發展與生態旅游相結合,重新形成城市生態旅游概念。城市生態旅游起源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產生初期,其主要的側重點是城市的綠色旅游。城市生態旅游利用城市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在城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情況下,所展開的一種能夠滿足廣大旅游觀賞者旅游需要的一種消費性活動。
城市生態旅游最主要的特征是將城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在兩者相互協調的基礎上展開。城市生態旅游是建立在傳統旅游的基礎之上,以桂林市為例,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市的旅游資源本身就很豐富,桂林市在氣候類型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市內以中低山地形為主,存在著大量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省內外游客慕名而來。桂林市生態旅游在旅游市場中因其獨特的資源優勢而形成品牌,從而形成而來一定的市場空間。從經濟學角度看,桂林市生態旅游在資源的供給端,因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旅游市場優勢,在其他地區并不能夠提供這種類型以及這種規模的自然景觀,其供給的自然景觀自然恰恰滿足了旅游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市場需求將推動桂林市的旅游業發展。而從消費端來看,旅游消費者對桂林市的旅游主要是對桂林市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桂林市的自然景觀,如果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對這種自然景觀形成一定的破壞力,給自然景觀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則會間接性導致旅游資源的貶值,也會間接性影響旅游消費者對桂林市旅游消費的欲望。
從品牌效應來看,在經濟學中品牌是一個市場主體最重要的無形資源,它不僅開發吸引更多的消費客戶,同時其品牌的粘性無形中也維護了老客戶,實現了客戶關系管理。桂林市在生態旅游中憑借其“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譽而實現對旅游消費者的管理,而能夠通過市場開發源源不斷的消費者。城市生態旅游中需要做好成本收益管理,在桂林市生態旅游中,城市生態旅游始終以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融合并進為主,城市生態旅游所獲得的收益用于對生態的保護,保持自然環境不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而遭到破壞,如桂林市城市綠化覆蓋率已經達到41.68%,桂林市森林覆蓋率69.05%,將城市與景相交融。城市生態旅游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獲得的整體收益將遠遠大于其投入的成本,投入所產生的環境效益將提升桂林市的城市品牌價值。
二、經濟學角度下城市生態旅游發展的路徑
(一)統籌布局,科學合理開發
桂林市在展開生態旅游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對市內的資源進行詳細的勘探,全面地詳細地了解桂林市可以進行開發的旅游資源,同時在開發前要進行詳細的規劃,減少資源開發所帶來的各種環境污染。對桂林市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中要進行成本收益預算,如果開發所投入的成本高于收益,就需要重新考慮開發方案,如果在對開發方案進行評估中,可以因地制宜更好地利用資源,與此同時還能夠減少投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則需要對這類別的項目進行重點投入。在城市生態旅游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市內的環境容量進行監測,合理規劃景區的游客流量,引導游客有序參觀景點。
(二)完善控制機制,有效發揮激勵作用
桂林市生態旅游的發展關乎社會整體的利益,關系到桂林市居民的共同利益,對桂林市長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在生態旅游建設過程中部分旅游開發商以市場經濟利益為本位,尋求私利最大化,形成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沖突。在對生態旅游環境這類公共物品前,部分群體趁機搭便車,造成了城市生態旅游開發以及運行中存在著各種生態環境的破壞現象。為此在桂林市生態旅游的發展中需要能夠建立一種激勵機制,能夠將個體的利益融入到生態旅游的發展中,通過軟性的激勵與硬性的法律束縛兩種手段實現對城市生態旅游的發展。
(三)合理調控利益相關者利益,共同推進生態旅游發展
城市生態旅游的發展涉及到各個部分各個主體之間的共同協商合作。生態旅游存在著全局的共同利益,同時在每一個部分中又出現特殊利益。在不同的利益主體間成本與責任之間是一個不平衡的狀態。從經濟學的理性主義視角上看,為了利益,經濟人會趨向選擇有利于自身的行為。出于這種關系,在桂林市生態旅游的發展中需要從微觀入手協調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發揮各個利益相關者的作用,實現城市生態旅游的可持續化發展。
三、結語
城市生態旅游是在城市生態環境可承載力的程度范圍內所進行的一種旅游開發,是將城市旅游與生態旅游相互融合所產生的一種新的旅游方式。整體來看,桂林市城市生態旅游的發展蘊含著較為豐富的經濟學邏輯,要推動城市生態旅游的發展需要能夠從桂林市的生態旅游規劃以及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展開,以最小的成本來獲得最大的城市生態旅游效益。
參考文獻
[1]陳飛.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生態旅游城市建設探究[J].經貿實踐.2016(16).
[2]李娟,王劍波.唐山市建設生態旅游城市的途徑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07).
作者簡介:易勤芳(1978-),女,漢族,湖南湘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生態旅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