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素坤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主要科目之一,經過全國范圍內的教學改革,語文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教育改革還不夠成熟,所以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語文教學的形式雖然很豐富,但是教學效果還有待提高,為了讓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收益,剖析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課程改革
小學語文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學生在漫長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夯實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非常的重要。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一些關鍵問題,為了更好地貫徹素質教育的教學宗旨,學生在知識的學習方面得到了更多的自主性,但是由于小學生思考問題不夠全面,所以在選擇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除此之外,經過教學改革,小學語文的教學形式雖然更加多樣,但是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的理想,所以針對上述問題應該給予相應的對策。
一、拓寬語文教學范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興趣選擇
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學非常關鍵的一步,然而幫助學生尋找學習興趣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小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接觸的事物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學生對的語文知識進行選擇的時候難免會出現迷茫的狀態。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興趣的過程中,首先是要幫助學生認識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存在的形式。幫助學生搭建一個更加廣闊的語文平臺,有利于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進行有目的的選擇。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能夠尋找到語文知識的身影,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細節中體會語文,從生活中學習知識。語文教學的范圍不應該局限于教科書和課堂,應該培養學生見多識廣的能力。例如課外書籍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還有助于學生理解課堂學習的文章,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課外體驗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將語文知識的學習拓展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拓寬語文教學范圍有很多方式,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嘗試,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
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育改革讓學生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桎梏,學生的學習任務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課外學習時間也更加的充足。但是面對豐富多彩的互聯網世界,小學生的課后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無法自拔。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的不利,也不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就需要幫助他們找到更加健康的愛好。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充分的利用好課外時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應該從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其更好地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閱讀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會不斷地提高,其思想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然而,在閱讀習慣培養初期,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篩選合理的讀物,保證學生在閱讀中得到更多的收益,教會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和有益的書籍,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樣學生在之后的語文學習中能夠更加的輕松。
三、豐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經過教育教學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方式被極大程度地豐富,但是新教學方式還沒發展到成熟階段,所以取得的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為了將新穎的教學形式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教師在探索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探究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觀看影像資料的方式進行授課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更加認真,在觀看之前可以針對播放的內容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觀看過程中尋找答案,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或者在播放結束后讓學生寫出自己對視頻內容的觀后感,形式不必局限于一種,但是需要學生按照自己真實的想法抒發,這樣做的意義在于學生可以正視自己的內心,逐漸地探索自己的思想。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能力,為之后的語文學習或者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好基礎。除此之外,教師對每一種教學方式都要有科學的安排和實施方法,不能只表現在教學形式的豐富上,還要貫徹到內容的豐富上。
作為小學教師應該時刻了解學生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制訂教學計劃,將各種教學形式的作用發揮得更好,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興趣,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語文的道路上堅持下去,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既要將素質教育貫徹到根本,又不能只局限在形式中,還要從內容上發揮素質教育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李厚志.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25).
[2]尹秀蓮.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2).
[3]李竹梅.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課外閱讀,2016(6).
?誗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