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胡英
摘要:項目化教學改革是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一項新的教學方法,本文在對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將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改革;團隊建設;微課程;移動終端;應用
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核心要素為:職業能力需求分析,職業能力目標,職業能力訓練項目,職業活動素材,教學做一體化和形成性考核。汽車專業課程以項目工作時間為背景,課程從項目工作入手,學生邊做邊學,將訓練能力、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統一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已經按照項目化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取得成績的同時,也發現了諸如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師生比矛盾,學生實訓任務考核不到位等問題。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的教師共同探索,總結出團隊教學、微課程錄制及應用、移動終端應用等解決辦法,提高了項目化教學改革實施效果。
一、團隊教學
項目化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首遇難題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師生比矛盾。理想狀態是每名教師指導8-12名學生,能取得最佳效果。但現在的高職院校,一名指導教師往往要指導30名甚至更多的學生,很難取得預想的效果。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采用團隊教學來解決這個問題:將學生分成6-8組,每組5-6人,推選一名學生作為組長,任務實施前,教師對組長進行培訓,任務實施時,組長協助教師輔導組員,教師對重難點再做詳細指導,教師和組長考核組員。固定的組別、人員、設備,責任到人,有利于管理。
由于學生分組實施,學生參與度的增加,所以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幾率增加。教師需要增強教學能力,掌握好一線實踐技能,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幫助和管理。所以,團隊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同時也能增強教師的職業能力,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二、微課的錄制和應用
團隊教學大大提高了項目課程的實施效果,基本解決了師生比矛盾的問題。但在實施過程中,組長作為初學者也很難為學生講解徹底,細節處還需加強。理想狀態是讓全體同學能做到課前預習和課下復習等自學環節。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教師采取的解決辦法錄制和應用微課。
微課在錄制時,盡量以實用為主,知識點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以3-5分鐘為宜,將知識點按照邏輯分割成多個小知識點。汽車專業課程的微課錄制以操作、演示為主,將實際操作示范性地展示給學生看。例如,《汽車電控技術》課程,各種傳感器的檢測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提前把檢測過程近景錄制下來;《發動機構造與拆裝》的拆裝過程,教師邊操作邊講解,多角度錄制。后期編輯時,在課程的操作界面設置寓意明確的菜單、按鈕和圖標,方便操作。課程實施時,利用投影儀循環播放,使學習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微課觀看方便,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隨時隨地進行觀看,解決了多媒體與實踐操作統一的問題;展示方式為微視頻,有利于學生預習和復習,實現自主學習;視頻內容短小,能夠在學生精力集中的時間內學習內容,學習效率較高;重難點突出,信息化教學,形象直觀,易于接受。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證明,微課輔助教學,效果突出。
三、移動終端的應用
移動終端具有方便的上網功能、便攜性和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它包括手機、筆記本、投影儀等,學生應用較多的是手機,覆蓋率為100%。在教學過程中,移動終端得到了極大的應用,各種各樣的教學場合都已使用移動終端。這些教學設備的普及極大的豐富了教學手段,強化了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使學生成為“低頭族”的卻是手機——深深吸引學生的是五花八門的網絡游戲和各種網頁,使他們難以自拔。如何正確利用移動終端輔助教學也是函待解決的問題。
(一)充分利用移動終端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學生能夠借助移動終端技術,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知識學習。學生課前觀看錄制好的微課,了解將要進行的實訓任務;課后在完善實訓報告時,觀看教學視頻,回顧知識點,完成自主學習過程。
(二)充分利用移動終端進行課程實施過程的資料查詢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妨將講授內容設置成小問題,讓學生利用手機查找、總結和回答,同時,也可作為教學評價的一種手段。例如《活塞環拆裝與環口調整》任務中,第一、二道氣環的鑒別,教師不直接宣布答案,而是讓同學利用手機查找,然后教師再展示多種活塞環,學生做出正確判斷,既能集中精力學習,又增加了知識的覆蓋面。
(三)充分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生的學習評價
團隊實踐教學滿足了理論結合實踐與團隊協同工作的雙重需求,使項目化教學改革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但是,在團隊教學實施過程中,也表現出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學生個人評價很難做到準確、全面。
有了移動終端,學生可將任務實施的關鍵步驟和關鍵點拍成照片,例如活塞環安裝后,活塞環口的位置情況、活塞連桿組安裝時,活塞朝前標記等,然后將照片發給組長和指導教師,待課程實施后,細致考核,客觀、全面。
項目化教學改革過程中課程建設是一項繁瑣的任務,包括課程改革計劃編寫、課程調研的開展、實訓項目的確定、教學任務的轉化、課程實施方案設計、授課ppt制定、習題庫的編輯、授課過程錄制等工作。這些課程資料系統化,就形成了課程成果——資源庫,為學生學習和教師備課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在眾多課程團隊中,推薦《汽車發動機裝配與調整》和《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兩門課程,總結課程資源,形成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成功地通過了2017年山東省職業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評比,正式立項建設。這一成果,推進了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項目化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對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改革等方面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提升了教學整體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