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
【摘要】從當前國內的IPO承銷市場來看,整個市場在逐漸從相對集中的模式逐漸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競爭模式的過渡。在這種大的背景和格局下,投行如何能夠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需要有正確的發展方向和戰略作為參考與指引。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IPO承銷市場 競爭度 投行 戰略 選擇
從當前國內的IPO承銷市場來看,整個市場在逐漸從相對集中的模式逐漸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競爭模式的過渡。雖說目前仍然有承銷市場獨大的一些企業,如中金公司、中信證券這些最有代表性的承銷商,但是,總體來看市場競爭在逐漸加劇。在這種大的背景和格局下,投行如何能夠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需要有正確的發展方向和戰略作為參考與指引。
一、國際IPO承銷市場競爭與費率定價
對美國市場IPO承銷費率研究表明,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市場中等規模首次公開發行(發行金額在2000萬美元~8000萬美元之間)呈現越來越明顯的承銷費率集聚現象,費率集中于7%。2008年底的數據統計表明,接近100%的中等規模發行承銷費率為7%。這是美國投資銀行為避免價格戰而采取戰略定價導致。
在調查了目前國際市場最具代表性的27個國家及地區的IPO承銷費率后發現,不同國家和區域間,IPO承銷費率的差別可以很大。以區域作為劃分,亞太區域(不包含中國內地)IPO的承銷費率平均值為2.5%,尤其是中國香港地區,接近95%的IPO的承銷費率為固定值2.5%;歐洲市場的承銷費率相對要高一些,平均值為3.8%;最高的則為北美地區,其平均值為7.5%。承銷費率的不同和每個區域的一些政策條件及其他情況有關,而這個費率也是直接決定投行競爭力的一個取決因素。
二、國內IPO承銷市場競爭度分析
從當前國內的IPO承銷市場來看,整個市場在逐漸從相對集中的模式逐漸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競爭模式的過渡。雖說目前仍然有承銷市場獨大的一些企業,如中金公司、中信證券這些最有代表性的承銷商,但是,總體來看市場競爭在逐漸加劇。
按照承銷業務量(證券公司承銷的IPO發行金額)計算,市場份額占比前五位的券商在承銷保薦業務的總市場份額在2009年之前保持在比較穩定的50%左右;而從2010年開始,前五名市場份額下降到40%。與此趨勢相類似,前十名市場份額在此期間也從70% 左右的水平下降到2011年底的61.5%。這種競爭態勢隨著2009年10月創業板市場的設立而加劇。這說明隨著企業IPO需求不斷增加,證券公司承銷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這一點也反映在衡量市場壟斷水平的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上。從最近5年該指數變化看,在市場集中度最高的2009年,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也僅僅為1038;2011年該指數更是達到了年來的新低,為508.35。這說明我國承銷市場競爭度正在不斷提高。
三、投行戰略選擇分析
(一)上市戰略
隨著國內投行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并且這個行業逐漸從相對集中的模式逐漸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競爭模式的過渡,這意味著投行必須找到一些好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向。不少政權公司最后會選擇上市來擴大自身的資金規模,這也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一個最直接的方法。上市后首先可以提升企業自身的風險抵御能力,并且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市場中的業務需要證券公司自身投入一定資金,這使得上市成為很多證券公司最終不得不做的選擇。當然,上市后對于證券公司自身也會帶來一些優勢,比如,可以完善健全內部管理體系,推進信息的透明度,能夠尋求到更為理想的發展模式,提升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等。這些都是某種程度上相對合理的發展戰略。
(二)規模戰略
企業的規模本身就是企業實力的一種彰顯,并且和企業的經驗能力有之間關聯。在我國的環境及背景下,證券公司具備相應的規模是其有資格承載IPO承銷保薦業務的前提。基于這樣的條件,很多證券公司都會想辦法拓寬自身規模,一般來說,有兩條路徑。一種是在單一業務上展開縱向的拓寬延伸,在軟件及硬件設施、人力資本上加大投入,以提升自身在某個特定領域及特定業務范疇內的綜合競爭力;另一個則是橫向的拓寬,讓企業自身盡可能涉足不同的業務,拓展自身的業務范疇,在保障內部控制機制良好運行的前提下加強部門間協作及資源信息共享,以降低整體運營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三)金融集團戰略
金融集團戰略慢慢出現在國內的證券公司當中,主要是指證券公司通過依附在國內大的金融控股公司,或者是證券公司內部的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為全球知名金融機構。這種做法可以讓證券公司獲取更多來在金融集團的幫助與扶持,能夠依靠母公司獲取強大的背景與資源,有了這一層關系后在后續爭取IPO承銷業務時也會相應具備優勢。此外,依附于母公司還可以給證券公司內部的管理和結構調整等帶來指導,尤其是如果當母公司是世界知名金融機構時,這可以給證券公司自身的發展帶來很多向導,能夠提供很多優良的戰略發展方向。
(四)風險控制戰略
風險控制戰略是讓證券公司具備更好的風險抵御能力,能夠更好的展開業務的基礎,在很多具體的IPO承銷中,承銷商自身的聲譽會成為很多客戶選取合作方的一個重要考慮。首先,證券公司作為重要的金融市場參與主體,本身就會面臨大量風險。其中有流動性風險,由于交易對象違約而產生的信用風險,還有由于新政或者法律法規出臺而產生的合規風險等等。這些都可能對于證券公司帶來極大影響,公司自身如果不具備一定的風險抵御能力,很可能會馬上在競爭中被淘汰。另外,中國證監會每年會對于證券公司進行分類評級,公司最后被評定的等級會直接成為合作方選取IPO承銷單位時的向導,而證監會在評級劃分時,一個重要參照就是證券公司的風險抵御能力。可見,提升自身的風控能力,這對于證券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應當被列入發展戰略的行列中。
參考文獻
[1]市場競爭程度、經營戰略與評價指標選擇[A].諸波,干勝道.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專業委員會2014年年會論文集[C].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