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4年12月上證50ETF的推出起,ETF在我國已發展了十二個年頭,其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種類也多樣化。本文將從ETF的優勢分析出發,通過介紹我國ETF市場發展現狀,淺析ETF未來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ETF 創新 發展趨勢
一、ETF的基本情況
ETF(Exchange-Traded Fund)即“交易所交易基金”,上海證券交易所又稱其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追蹤某一種指數的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它不是直接投資于一籃子股票,而是依據各股票在指數構成中所占的比重來確定基金的一種股票投資組合。
與其他基金類型相比,ETF有著明顯的優勢,具體表現在:
(一)透明度高,操作簡單
ETF主要采用被動式管理,完全復制指數的股票種類和數量比例作為基金投資組合及投資報酬率,基金持股情況相當透明,使投資人能明了投資組合特性并完全掌握投資組合狀況,做出適當的預期。又不同于傳統基金,ETF對信息的披露要求更為嚴格,要求每15秒更新指數值及估計基金凈值,讓投資人能隨時掌握其價格變動,從而以貼近基金凈值的價格買賣。
另一方面,ETF跟蹤的是一籃子股票指數,投資人不需要自己選擇股票組合,更容易接受上手。
(二)交易機制便利靈活
ETF采用雙重交易機制,既可以像股票買賣和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交易所的二級市場上使用現金進行交易,也可以在一級市場上使用標的資產或現金對基金進行申購和贖回。又與開放式基金相比,投資者可以在交易所開市的任何時間內進行基金交易。
(三)交易成本低廉
ETF基金多采用完全被動式管理,通常具有較低的成本。ETF年費率低,且不需要支付相應的申購和贖回的費用。同時,其管理費用相對于傳統的共同基金要低很多,大多數ETF基金一年的托管費加管理費僅在0.6%左右,而其他指數型基金一年的托管費加管理費大多在0.7%~1.2%之間,主動型基金一年的托管費加管理費更是高達1.45%~1.75%,還有申購費用和贖回費用。
另外,相對于開放式基金,ETF還具有一定的稅收優勢。
(四)風險較低
ETF一般是投資于整個大盤或產業,且不直接投資于股票,而是由一籃子的證券組成,是高度分散的投資工具,降低投資風險。同時,ETF不像主動式基金,基金經理不必自己選股來建立投資組合,從而很大程度上規避了基金經理的投資失誤帶來的風險和道德風險。
二、ETF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2004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只上證50ETF,標志著ETF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緊接著,2006年我國又推出了上證180ETF,深證100ETF,深證中小板ETF,上證紅利ETF。2010年后我國基金業加快創新步伐,ETF基金飛速發展,光2013年就有31只ETF基金上市。截至2017年5月,滬深兩市交易所共有129只 ETF,其中包括2016年8月上市的軍工ETF和證券ETF。
從產品類型來看,ETF基金按所跟蹤的指數類型分類,可分為股票型、債券型、商品型和貨幣型四大類。而我國的ETF基金大多為股票型基金,按Wind分類方法又可細分為規模類、行業類、主題類、風格類、策略類和海外類。其中,又以跟蹤中證500、滬深300等寬基的ETF數量最多,其次為行業類ETF。
從發行方式來看,我國目前所有的ETF均采用的是種子基金形式,即在ETF設立初期,基金發起人同部分券商或投資者,購買相應的成分股,并在上市日之前轉換成相應的ETF份額,作為初始份額。之后便可成立并迅速掛牌上市交易。
三、ETF發展環境分析
(一)全球ETF發展現狀
1993年1月,美國證券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只以標普500指數作為追蹤標的的ETF—SPDR。之后ETF便迅速發展,規模也日益擴大。ETF的出現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產品選擇,又因為其交易便利靈活,交易成本較低,分散投資風險等特點深受投資者喜愛。
目前全球ETF數量超過300種,投資范圍非常廣泛,不僅有產業型、區域型、國家型、特殊型ETF,還包括金融、科技、工業、醫療、地產、媒體及公共事業等產業ETF可供選擇,投資標的多樣化。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市場仍然是美國。截至2016年底,全球ETF總規模約為3.5萬億美元,而美國共有1716只ETF,總資產規模約為2.5萬億美元,占比高達73%。
第二大市場為歐洲,再就是亞洲市場,其中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區ETF發展靠前。但亞洲區因為起步較晚,發展水平還不高,所占全球的份額較小,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對于我國ETF發展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可以借鑒他國成功發展的經驗,開發出更多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需求的產品。
(二)國內環境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從個人投資者到中小企業,都在不斷尋求更多的投資方式。不得不說,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房產價格的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便是大量的資金流入房地產。而這背后更是反映出了我國投資渠道相對較少,國內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淺薄的情況。在這種背景下,我國ETF的發展仍具有較大潛力。同時,應加強對ETF基金產品的優勢宣傳及專業教育。
另一方面,我國的相關政治政策對于行業ETF的發展也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比如,隨著我國國防、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相關軍工政策的推出,2016年8月新推出的軍工ETF自上市以來,一直處于利好地位。
(三)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使得海外投資更加自由方便,也給予人們更多的投資選擇。目前,國內的投資者不能直接投資國外的金融產品,就算以后放開資本管制,挑選國外股票的困難也要比國內的股票投資大得多。因此,跟蹤境外市場指數的跨境ETF很有可能成為境外投資受歡迎的方式,而我國目前跨境ETF數量較小,還具有較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endprint
四、ETF的發展趨勢分析
目前,在全球許多國家、地區,ETF是很受投資者喜愛的創新型金融產品。在我國,經過十多年來的發展,ETF市場也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其數量、品種和資產凈值都在快速增加,交易活躍程度不斷提升,但與美國、歐洲市場相比,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我國ETF市場將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一)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縱觀美國、歐洲等地區ETF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在ETF發展階段,少不了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制定和完善。雖然2012年上交所已經發布并修改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業務實施細則》及其他相關ETF交易規則,2016年深交所也修訂了《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交易和申購贖回實施細則》但還是缺少針對不同ETF產品的專門的交易細則。
為了促進我國ETF市場的發展,還必須頒布并進一步完善相應的配套法律制度,如賣空機制等。在法律法規相對完善的前提下,我國ETF市場才能加快發展,并充分發揮其價值和功能。
(二)ETF產品的進一步細分
目前,國內的ETF產品還比較單一,主要是規模ETF,另外主題ETF和行業ETF發展也較快,但行業分布仍不全面,且跨境ETF、債券和黃金ETF還處于起步階段,數量規模上都比較小。
未來,我國行業ETF有望進一步發展壯大,拓展到不同的行業領域如互聯網、傳媒業、電競業等新興行業。順應國家相關政策方針與產業發展政策,特定的一些行業如環保、軍工將會有較多的投資機會,又因為ETF的種種優勢,行業ETF將成為受廣大機構與個人投資者青睞的投資方式。
此外,商品ETF、黃金ETF前景廣闊。近年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存在著滯脹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商品、黃金將成為投資配置的優選。同時,受限于專門知識的局限以及潛在的風險,投資者將會選擇跟蹤標的為黃金現貨、大宗商品期貨等商品類標的指數的ETF產品,具有一定的市場基礎。
(三)跨區域合作交流
目前,我國跨境ETF共有9只,其中上交所7只,深交所2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內跨境ETF開發管理逐漸成熟,又因為香港是除日本外亞洲第二大ETF交易市場,未來可不斷加強兩岸三地之間ETF市場的交流,適時地推出更多跨境ETF產品,得以開辟了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高效渠道,進一步豐富市場投資品種,不斷滿足內地、臺灣和香港投資者的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的進一步融合。
參考文獻
[1]修巍.我國ETF基金發展現狀及相關問題分析[J].北京:消費導刊.2008(6).
[2]鄧興成.李嫣.葛慧.全球ETF發展趨勢和未來方向[J].深圳:證券市場導報.2009(1).
[3]王俊波.黃金ETF發展現狀及在我國發展的必要性[J].經濟視角.2013(2).
[4]陳志英.我國ETF市場發展現狀及展望[J].河北金融.2017(2).
作者簡介:高遠婷(1996-),女,漢族,湖南長沙人,就讀于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