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程度的逐漸加深,我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取得了明顯的成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開展對于小學生的成長以及日后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眾所周知,提高課堂效率是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每個從事教育領域的工作人員關心的問題,主要探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意義以及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策略方法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學的基礎課程,其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能夠積極地促進小學生的多元化成長,同時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素質,讓他們在陶冶下逐漸成長。
一、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意義
小學語文課堂是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不僅有利于孩子提升語文素養,提高其語言理解能力、思維邏輯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性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程度的逐漸加深,從事于小學教育事業的工作人員越來越重視課堂效率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本人提出以下幾點策略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1.課前準備階段
在課前準備階段,作為任課教師要做到兩點:備課要充分,教材要吃透。
開展一堂高效率有意義的小學語文課,進行充分的備課是基礎。備課充分需要滿足兩個要求,第一是“備教師”,教師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后進行有效的備課,例如某教師擅長操作計算機,擅長利用電腦制作PPT等課件。在講《美麗的呼倫湖》時,該教師就制作了有關呼倫湖不同季節、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風景集,讓學生在課堂上看到了呼倫湖的魅力。利用自身優勢進行備課,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愛上學習。第二是“備學生”,老師在備課時要盡力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及其生活環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有利于依據學生不同水平調整教學進程、教學速度,這樣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將教材吃透、了解透徹,不僅要將課文內的知識點與課外的拓展點相聯系,還要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從而做到綜合備課。
2.教學實施階段
在教學實施階段作為任課教師要做到三點:教學氛圍要和諧,學生情緒要注意,教學設計要新奇。
課堂是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平臺,進而在此平臺上要營造和諧、平等、輕松的教學氛圍,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因此教師的教學要以其為中心,滿足并且尊重他們的需求,讓他們都能找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被尊重以及存在的感覺;與此同時,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同學,例如在朗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應該給予每位同學朗讀的機會,哪怕是口齒不清晰的、口吃的同學。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的上課情緒也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某位教師在講授《游子吟》的時候,看到某同學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投入,便要求該同學談一談自己母親對自己的愛,結果該同學情緒爆發,當場大哭,致使課程無法繼續,因此在課堂教學實施階段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特別是在上課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新奇而有意思的教學設計能夠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包括課堂安排和導學案的設計,這兩者相互協調,能夠在整體上樹立學生的學習觀念,同時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真實、有效、有激情。
3.課后反饋階段
在課后反饋階段,作為任課教師要做到兩點:教學反思要全面,同事之間要交流。
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需要做到及時的課后反饋。在進行教學反思時,要做到全面、細致,既要反思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知識的運用,又要反思語文教學方法、教學理念、課前的準備、教學的實施等,因此教師建立主動的反思能力,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審視,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從而做到自我審查、反省。同時也要注重同事之間的溝通。任課教師在自己反思的基礎上,也注重與同事的溝通與交流,讓其他教師幫助自己發現教學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也可以與教育領域的專業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從而積極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但筆者始終堅信,經過廣大教育人員的不懈努力,終將會解決存在的問題,構建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石勝麗.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5(10):56-57.
[2]葛文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 (小學),2015(3):68-69.
[3]陳利利.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6(3):157-158.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