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敏
摘 要:新課程改革關注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激發。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對于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主要結合教學經驗與實踐,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欲望;運用信息手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發揮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三個方面出發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語文課堂的教學也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保證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對于教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他們在學習時也很少積極主動地思考,這就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難以得到培養與提升。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手段設計語文教學,激發出學生內心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切實地保證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欲望
如果教師還是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或單一的教學方法,就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也無法集中精力投入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因此,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與形式,采用新的手段設計教學是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語文教師要在此基礎上設計課堂的教學。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使其在問題情境的啟發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促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驚弓之鳥》這則寓言時,教師就可以在學生學習課文內容之前先提出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箭可以把飛行中的鳥射下來,那么只拉弓不射箭能不能把鳥弄下來呢?”這個問題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他們也會積極地投入到思考與討論中,從而有助于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營造。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這則寓言,使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地學習課文的內容。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得到激發,他們也會積極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運用信息手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設備逐漸地走入了課堂。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設備可以起到營造氛圍、渲染氣氛的良好效果,對于小學生學習情緒的激發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十分豐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相應地選取教學方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激發出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從而真正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學《女媧補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這個動畫片,通過動態而直觀的視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視覺思維比較發達,豐富的畫面、震撼的場景都會讓他們對這個故事充滿興趣,從而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有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再如,在教學課文《荷花》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荷花的圖片,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曾經看過的荷花是什么樣的。在學生的討論與交流中,他們也會逐漸地感受到荷花之美,從而為學生積極地學習這篇課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調。在充分激發了學生對荷花的喜愛之情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中的荷花之美。
三、發揮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將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融合,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與指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那么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就要充分地信任學生,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使其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收獲知識,并能主動地提出問題,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潛意識中形成“學習主體”的意識,繼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時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去思考、討論;也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班級內學生的共同合作來解決問題。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的小學生都很少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認為在課堂上提問是無知的表現,這也就導致了課堂氛圍的沉悶乏味。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轉變錯誤的觀念,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自主思考與學習的良好習慣。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的思維與勇于質疑的精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基本要求之一。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實際,采用恰當的手段與方法來設計課堂教學的形式與方法,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世丹.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探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2]韋琦.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4.
編輯 李燁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