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黃+徐+颯+朱紀紅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微課以其形式“微小”,內容“精煉”,時間“短”的特點日益成為教育界的熱點。本文將對微課在會計電算化實訓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期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新的思路,同時為大學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微課 會計電算化 實訓教學
一、引言
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在會計學專業中是一門立足于實踐、操作性強的軟件課程,通過組織學生在會計電算實訓實驗室進行財務軟件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幫助會計專業學生掌握將來工作中必需的職業技能。除基本的理論知識外,大部分知識技能是通過不斷的觀摩、演示、實際操作才能熟練掌握的。目前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邊講授邊操作,第二種是講授完再練習。但是,筆者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表明,這兩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帶來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亦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特對微課在會計電算化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期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新的思路,同時為大學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二、微課應用于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的意義
通訊工具、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教育信息化的大發展,教學模式因此而得以改變,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也不例外。當代的大學生熱衷于個性化、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傳統的會計電算化課堂教學和實訓已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微課基于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以短視頻為主要載體,以精選知識點為重要內容,開創了一種更具趣味性、靈活性和時代性的教學方法,它更受學生歡迎。
微課概念出現至今將近十年,其對現代教學的積極影響已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廣泛認同和推崇。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微課以目標明確、主題突出、短小精悼、且能夠依托網絡、使用方便等特點受到很多教育者的推崇。首先,微課的教學時間一般為5—10分鐘,教學內容可以是突出某個核心知識點,也可以是反映某個教學環節或教學主題。其次,微課制作方式沒有定式,可以利用手機或視頻錄制軟件等錄制實操過程,資源容量一般都在幾十兆左右,便于學生下載保存到諸如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上學習。再次,每個微課不是獨立的,其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情境真實、形式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組”,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在知識點講解與鞏固課后學習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資源不夠豐富的某些高校,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仍然采取傳統的大班教學的形式,老師先將操作演示一遍,然后學生或者依葫蘆畫瓢,或者自行摸索完成實驗案例。部分專業基礎差、上課不認真或者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很難跟得上老師的進程。同時,課后學生缺乏必需的實訓環境和老師指導,結果導致學生厭倦實訓課程,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微課的應用能營造出一種近似于一對一的實訓指導,使得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為便捷。老師可以在教學某個環節中使用微視頻,用更直觀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學生該教學環節應該掌握的信息。微課可以把實訓案例和操作過程按照知識重難點碎片化,方便學生按照自己進度和理解度自行選擇觀看,這樣能夠避免老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滿堂灌的現象,短小的視頻更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視頻中的問題也能使學生更具學習自覺性,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也可以優化教學效果。而學生可以把老師分享的微視頻下載到電腦、手機或ipad,用于課外拓展學習,查漏補缺,鞏固知識,對不懂的內容可以反復觀看,不會因課堂時間短促錯過部分應該掌握的內容。
三、微課在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一)微課視頻的制作和傳遞
要進行微課教學,課前的微課制作及傳遞,實現移動學習、在線學習、遠程學習是這一教學方式的重點。目前供大學師生交流的網絡平臺較多,教師可以將制作完成的微課及輔助性教學資源上傳至自己的空間,學生則可借助手機、筆記本電腦、ipad等移動設備,根據需要自行到老師空間下載學習。在教學視頻、課件的制作方面,可以由課程主講教師親自制作也可在財務軟件公司配套的教學視頻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進行節選和補充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這樣既能使學生零距離聆聽軟件公司專業的內容講解又能結合每次課的教學目的掌握知識。另外,在節選學習資源及錄制視頻課程時,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微課結構,應掌握學生的差異程度,盡可能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將知識點按操作難易程度分為易、中和難,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挑戰不同程度的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提升自信,有效進行分層教學。如,工資管理模塊,老師可以將其按工作過程分成若干個微課(如表1),這其中,“工資項目”、“工資數據輸入”難易程度可設置為“易”,“工資費用分配”可設置為“中”,“工資計算方法”則可根據學生層次制作A、B、C三個不同難易程度的微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靈活設計課堂活動
學生課前對微課自主學習的質量及問題反饋是這一教學方式成敗的關鍵,所以課堂環節仍需要教師重點關注。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為主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來解決課前微課中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善于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引導,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同時,要注意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并講評,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引導學生對知識及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學習活動。這一階段的重點任務是師生共同交流,通過學生自主合作的展示,檢驗課前學習的質量,并在師生多向互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深化和拓展學習內容。例如:在“固定資產初始余額錄入”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忽略“基本入賬信息”與“折舊與減值準備信息”中的“原值”的區別,以為是同一概念,在課中就應對這一問題設計相關例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并講評。endprint
(三)課后練習與評價
為鞏固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設計課后練習的數量和難易程度,讓學生完成從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這一過程亦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網絡交流支持,教師可通過微信、QQ聊天等工具,對學生進行答疑,學生之間也可以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溝通。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個人講述、學習匯報、自我評價等活動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交流和評價,最后教師通過反饋的信息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以指導下一次更好的教學。這樣,通過信息技術交流平臺,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就有效地銜接起來,最終促進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四、關于微課在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微課中最重要的是教學設計和微視頻制作。目前,借助PPT、屏幕錄像專家等“傻瓜”軟件的幫助,普通教師也能制作出不錯的微視頻,部分老師為了達到酷炫的視覺效果,會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美化視頻外在形式,而忽視了教學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本質。技術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因此,會計電算化實訓老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要以內容來引起學生興趣,要能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從而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有效性。
微課以“小、微、精”為主要特色,天生上就缺乏深度和廣度。會計專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微課來進行課前預習、課后鞏固,可以學習碎片化的重難點,但無法了解系統化的會計電算技能。教師在設計微課的時候不能按單元或章節劃分視頻,有些邏輯關聯性強、連續性的操作步驟重難點不突出,就要求教師以傳統的方式進行傳授。
值得一提的是,微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移動學習的需要,反映了信息時代對教育的影響,但是它不能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準確地說,微課更適合于課前預習、課后鞏固。拿會計電算化實訓而言,微課能突出地呈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諸如如何設置帳套,如何填制憑證等等。但是微課缺乏傳統課堂的真實教學情境。如果在電算化實訓教師上課過程中頻繁地、長時間的播放財務軟件操作過程,而忽視與學生的有效交流,教師和學生就會都成為視頻的被動觀眾,而不是課堂的積極參與者,微課也就失去了其存在意義。
五、結語
雖然微課相關研究與應用尚處于初步階段,但在高等院校教學改革過程中,其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相結合的先進性和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認同。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在教學實踐中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強對微課資源的重視程度,將微課利用到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中,整合并拓展課堂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微課資源在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中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02).
[2]陳子超,王玉龍.當前微課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教育技術.2016(25).
[3]馮軍.微課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科技資訊. 2014(35).
[4]車啟鳳,方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及案例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02).
[5]吳萍.“微時代”背景下我國微課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路徑[J].教育評論.2016(1).
基金項目:湖南工學院2014年校級教研教改項目(JY201432),湖南省教學研究改革項目《基于卓越計劃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以湖南工學院為例》(湘教通【2015】291號),湖南省教學研究改革項目《會計學專業“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湖南工學院為例》(湘教通[2014]247號)。
作者簡介:張黃(1981-),女,漢族,湖南岳陽人,講師,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