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價值觀念發展有密切關系的一門科學學科,對于構建中學生的科學思維意識有重要意義。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課堂生活化教育,使思想品德課堂更加貼近和服務于現實。通過生活化課堂教學,能夠吸引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幫助初中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為個人成長成材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標;課堂教學;生活化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課堂生活化教育,使思想品德課堂更加貼近和服務于現實。通過生活化課堂教學,能夠吸引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幫助初中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為個人成長成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內涵
課堂教學生活化是現代教育對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新要求,它不僅僅要求教師在課堂內容講解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生活狀況,更側重于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讓學生走出課堂,發散思維,在實踐和生活中提升自身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運用,具體來說,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內涵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1、利用學生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發現能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大部分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用充分利用這方面的優勢,能夠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這方面知識。通過這些無形的生活經驗,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將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聯系起來,能夠吸引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對于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2、理論聯系實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初中思想品德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創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到這些情境當中,并通過同學間合作討論、探究學習的方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的實現課堂教學任務。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存在的誤區
1、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新課改之后,要求教師在教材內容講解時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部分教師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仍然沿用傳統的說教式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也就不能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計劃,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2、過分注重知識講解,生活化例子引用少。要想實現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首先要在課堂內容講解過程中融入一些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實例。但是在多數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上,教師“重知識、輕舉例”的教學方式普遍存在,由于思想品德這門課本身的原因,大量的知識點、概念需要學生熟悉記憶,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劃重點”的方式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而忽視了在教學中聯系生活實例。
三、解決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誤區的措施
1、樹立科學教學觀念,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教師要做好教學生活化工作,首先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思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杜絕“一言堂”式的教課方式,將學生的價值觀念培養和實際生活應用作為思想品德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并巧妙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經歷,采取平滑的過度和科學的引導,幫助學生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經歷相聯系。再次,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角色觀,改變傳統教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做好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
2、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開發和利用生活素材。相關的實驗研究表明,教學所挑選的生活素材越接近于課堂教學內容,學生的吸收和接納程度就越高。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教學知識,還有具備足夠的生活常識,以此針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生活經歷,科學合理的挖掘高相關程度的生活素材。初中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自制力差、叛逆心理強的特點,教師要注意不斷運用新的生活素材和實際案例,避免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3、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時事政治教育。學習思想品德的目的不僅僅是考試,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所以,衡量課堂效率的標準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也不是看學生學會了哪些題,而是看學生能否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社會生活中,做到學有所用。所以,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應該引入時事政治,讓學生在面對真實的社會事件時,先從內心深處激發起一種情感,然后運用相關的思想品德知識解讀社會問題,分析原理,點評時政。
4、從課堂走向社會,在實踐中體悟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目的絕不是僅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背誦概念意義,它歸根到底還是要服務于生活,應用于實踐。因此,教師要提供給學生一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舞臺,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思想品德實踐,例如在敬老院表演文藝節目、幫助社區開展愛心活動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