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令青
摘要:我國湘湖文化由于很長時期遭受到各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侵蝕,破壞情況十分嚴重。由于文化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保護,對湖湘文化遺產的經濟開發利用和科學發展之間所存在的矛盾經常暴露出來。本文筆者通過分析湖湘文化的概念,湖湘文化的精髓以及湖湘文化的內客,闡述湖湘文化在現代所面臨的挑戰,試分析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全面實現對湖湘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措施。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湖湘文化;數字化應用;文化遺產
探討研究相應文化的學者能夠發現,湖湘文化以儒學為正統特色。而考察湘人者,則更會感覺到荊楚山民剛烈,倔強的個性。當然這兩種文化組合是相互滲透的人的性格特質,又受到了儒家道德精神的影響,因而能表現出一種人格的魅力和精神的升華。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華夏文明給子孫萬代留下了浩瀚如煙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這里暫且不談,而就人為破壞因素來說,無節制的過度旅游和無保護措施或者說保護措施不力,使得我國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已經越來越稀少了。而數字化技術為提供了新的保護措施和展示思路,通過人機交互,形成多種感官體驗的虛擬體驗環境,得到更多文化認同感,喚起觀眾的生態意識行為,本文探究了虛擬現實技術在湖湘文化遺產數字化保存中的作用。
一、湖湘文化的概述
(一)湖湘文化的概念
湖湘文化是指一種具有鮮明特征,相對穩定,并有傳承關系的歷史文化形態。湖湘文化是一種具有地域性的文化,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為以儒學文化為正統的省區,被學者稱為“瀟湘洙泗”、“荊蠻鄒魯”。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荊楚文化,這樣兩個淵源分別影響著湖湘文化的思想層面。
(二)湖湘文化的文化內容
湖湘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湖湘哲學思想、湖湘文學藝術、湖湘教育、湖湘宗教、湖湘民俗民風、湖湘科學技術等。其中,湖湘哲學思想是宋代胡安國為開創者,直至曾國藩、譚嗣同,以至毛澤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雖然它們的政治立場可能不相同,但其經世的學術文化風格卻是一致的。湖湘文學藝術是秉承著屈原憂國憂民的文學傳統和胡安國,經世致用的哲學傳統,具有文道合一的明顯特點。
二、湖湘文化所面臨的問題
(一)提高對湖湘文化的認識
湖湘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這關系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精神的傳承。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特別是那些在歷史上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的人,它們的歷史則是在創世神話中表述,在民間傳說中記載,在群眾口頭上流傳,民族傳統文化仍是民族依存的前提。湖湘文化的消失,便意味著一個民族的解體。
(二)重視對湖湘文化遺產的研究
歷史歷經數千年而形成,湖湘文化遺產,在它長期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在調節經濟形態、生態方式及群眾思想觀念方面存在局限,必然會有一個時代與階級的烙印。其中既有金碩玉石,又有殘渣敗楊柳。對湖湘文化遺產的研究,更加需要多采用科學交叉綜合性的研究方法,這證明了人類在童年時期,創造傳統文化藝術,歷經幾千年,至今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并給現代藝術以深遠的影響。
(三)創造保護與傳承的良好氣氛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構成了有別于其它城市的特色與風格。近年來,伴隨著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湖湘文化遺產受到了全國性的保護。然而,只有申遺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有效的保護。湖湘文化遺產不是死的,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湖湘文化遺產。如何使文化遺產在開發中得以保護并實現其持續性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高速發展給虛擬文化遺產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營造一個保護與傳承的良好氣氛是對湖湘文化遺產的致敬與尊重。
三、虛擬現實技術的概念以及在湖湘文化遺產數字化保存中的應用
(一)虛擬現實技術的概念
虛擬現實技術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它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學、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AI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并行處理技術和多傳感器技術,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功能。虛擬現實技術是仿真技術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交叉技術,前沿學科和研究領域。計算機還處理與參與者的動作相適應的數據并對用戶的輸入做出實時的響應,并分別反饋到用戶的五官。是一種多元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世紀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
虛擬現實技術在湖湘文化遺產數字化保存中的應用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要想提高對湖湘文化的認識,重視對湖湘文化遺產的研究,為湖湘文化創造一個保護與傳承的良好氣氛。這一切都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來實現,可以通過環境建模技術、立體聲合成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湖湘文化的保護。虛擬現實技術有效應用于湖湘文化遺產的數字保護,而虛擬現實技術的優越性主要取決于本身的許多特點,可以讓用戶在計算機虛擬的三維世界里,如同在現實生活中一樣,享受視覺、聽覺、觸覺、感覺和味覺,沉浸在虛擬環境中,體驗主角的真實程度。以數字化的方式處理將文化遺產存儲到計算機網絡,實現三維數字存檔,供其保護、修復和文化交流等,與湖湘文化相結合,可以包括以下幾種技術。
(二)環境建模技術
充滿真實感的三維虛擬環境是虛擬現實技術的核心。基于圖形的繪制技術,虛擬環境場景中的三維立體模型。可以利用三維模型軟件進行模型的建立,相關的3D模型數據庫和網站購買模型,依據三維虛擬環境時,其本身存在著許多缺點。三維軟件本身就存在著許多局限性,再將這一模型的細節按照以上的模式,有時不能與實際事物完全相符,這還需要技術上的改造。為了營造更好的效果,可以進行燈光和材質進行相關處理。湖湘文化中的相關圖像,可能很難找到特別適合的場景,這樣就需要在軟件里自己進行圖片的修改,渲染模型的空間位置。在虛擬的環境中,如果環境稍微復雜就會占用電腦大量的內存,影響電腦的運行速度,在用戶的體驗中就會產生現實與虛擬的數據傳輸之間的時間差,動作反應就會慢一些,這樣用戶就不能體驗真正的真實感。
(三)立體聲合成與顯示技術
在我們看到的現實世界中,大多的物體都是有空間感的,聽到的聲音亦是如此。我們可以根據不同聲源發出的響聲,根據聲源的空間位置不同,感受到不同的聲音強度,我們看到的物體都是三維立體的,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特點。因此,不僅是物體,聲音也是具有空間位置的。在我們看到,聽到的影像資料都是從同一個播放器中傳播出來的。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將聲音和圖像的顯示,借助空間位置感傳輸,這樣就打破了傳統的技術的缺陷,增強了虛擬環境的真實感。虛擬現實技術中的立體聲合成,根據特殊的立體顯示儀器實現的,利用許多電腦技術完成了我們對這些影像資料的需要,增強了畫面的現實感。
(四)人機交互技術
該技術是指用戶不受輸入設備的限制,可以通過自己的手勢、身體移動的情況、以及聲音發出的空間位置,在虛擬環境中對命令做出相應的回饋與反應。使用戶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該技術通過特制的數字手套動作和跟蹤器等裝置,可以對用戶的身體信息做出相應的反饋,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建立三維語言模型庫,虛擬環境中就會根據用戶的聲音做出相應的反饋,人機交互更便利。現有技術與實際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充分利用當代信息科學技術,大力開展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處理方式,深入研究虛擬現實技術,把文化遺產保護落實到實處。
四、結語
因為傳統文化消失后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在傳統文化重要傳承時期,許多屬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卻在別的國家的博物館中存在著。我國又有多少歷史檔案及國寶外流,歷史至今仍有不斷類似事件再發生,對此我們清醒地認識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湖湘文化進行有效保護與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個傳承與保護的過程中,借助于虛擬現實技術是明智之選,它有制作、傳播、保存等多方面的優勢,將湖湘傳統文化得到更直觀、更便利地保護,虛擬技術應用于湖湘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數字化技術的使用為湖湘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也為湖湘文化遺產的經濟開發利用和科學發展提供更有效的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