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平 王朗 鄒明遠
摘要:基層干部作為依法治國全面推行的實踐者與組織者,增強基層干部法治思維是推動發展、深化改革、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矛盾的必然要求。而科學社會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能夠幫助基層領導干部確立法治思維。鑒于此,本文首先對科學社會主義以及法治思維進行了概述,其后分析了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現狀,最后提出了基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層領導干部確立法治思維的路徑。
關鍵詞:基層干部;科學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現狀;路徑
在我國現階段且長期堅持的一個建設主題就是社會主義法治,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普通人民群眾、法治型領導干部、法治政府等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領導干部作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領導者,權利的擁有者,是構建我國社會主義特色法治社會的中堅力量,是依法治國、確立法治精神的需要。鑒于此,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領導干部應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提高其法治思維。
一、科學社會主義的概述
科學社會主義指的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剩余價值為科學依據,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對社會主義產生以及發展規律進行闡述的學科。科學社會主義的性質、特征、本質以及發展規律是由社會管理學、哲學、經濟學、行為科學等理論學科組成的完整嚴謹的科學體系,是人類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與其他社會科學相比,科學社會主義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其與號稱社會科學之王的經濟學在制度方面以及操作性方面有著區別,與經濟學中的制度經濟學在政府行為的制度設計中有著一定的區別。
二、法治思維的概述
(一)法律思維與法治思維
一般而言,法律思維指的是通過運用法律理論知識以及法律方法,對存在的社會問題進行理性的符合邏輯分析的一種思維方式;而法治思維的出發點則是對權利行為進行限制,維護權利與權力之間的平和,從而保證權力的合法行使以及權利的實現。法律思維與法治思維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又存在著區別性,法律思維更加注重具體法律方法的應用,而法治思維則側重保障權利與限制權力,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法治思維高于法律思維。
(二)法治思維的概念
有的專家認為,法治思維指的是各級領導干部在想盡辦法解決困難問題,做出決策過程中,運用法律邏輯、法律程序、法律規則等一系列理性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以及綜合,從而形成決策或結論的過程。但是,有些專家認為,法治思維是程序性、規范性運行法律知識基礎上的思維,是以公平正義為基礎,保證自由權利不受侵犯的理性思維。而筆者認為,法治思維指的是領導干部通過保障權利、限制權力,遵循法律至上的原則,實現公平正義,并合理的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其是高于法律知識至上的一種法治邏輯思維。
三、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現狀
(一)基層領導干部法律知識水平較低
部分基層領導干部都只對自己職位對應的權力有所了解,但是卻不清楚公民應當享有的合法權利,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基層領導干部只是對國家體制、法律責任等系統法律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對于一些具體的法律知識了解的卻很少。作為領導干部,若是對自己職責范圍內涉及到的公民權利不了解,那么其法治思維的確立也就無從談起,更不用說對自身權力的依法行使。
(二)基層領導干部法治理念不足
法治理念指的是人們對法律的作用、本質以及內心信仰的一種特殊社會信念。領導干部的法治理念是在一定的政治建設、社會經濟基礎、文化理念等諸多方面形成的法治關鍵核心。雖然當前領導干部都認同依法治國的理念,但是由于其在開展法治工作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問題,極大的影響了法治理念的形成,以至于領導干部對我國的法治建設缺乏一定的信心。目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實行還處于摸索階段,法治理念的踐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就導致我國在一些法治問題上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形成缺乏明確的指導。
(三)人民群眾對基層領導干部法治信心不足
大多數人民群眾認為基層領導干部不具備法治思維,在解決以及處理問題過程中不能運用法治思維,認為他們對矛盾糾紛的解決大多都依據過去的經驗以及公權力的威懾力。作為公權力面前的弱勢群體,普通人民群眾很難有機會與擁有公權力的機關干部進行平等對話,運用法律武器對自身權利進行維護并不容易實現,人民群眾在運用法律進行維權的過程中一旦遇到阻礙,就極易走向“人治”舊思維,更有甚者為了獲得更多的私利,假借維權之名,在電視媒體、網絡等媒介中過分夸大基層領導干部不依法行事的行為,以至于人民群眾對基層領導干部之間有誤解,加深了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
四、基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層領導干部確立法治思維的路徑
(一)幫助基層領導干部樹立法治思維
眾所周知,思維決定行為,所以,基層領導干部養成法治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加強培養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應定期對其開展法治理念教育活動,同時,各級黨校也應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基層領導干部進入黨校學習法律知識、法治理念,通過運用社會科學主義理念,對基層領導干部進行重點普法教育,確保基層領導干部可以通過法治思維,運用法律武器解決問題。基層領導干部只有具備法治思維,才會對自己將要做出的決策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進行思考,才能實現行事作風的法律化。
(二)加強對領導干部法治理念教育與普法教育管理
首先,法治理念對法律思維方式、法律治理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們應保證基層領導干部具有正確的法治理念,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法治教育。只有基層領導干部將法治視為常識,民眾的普法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加強對領導干部法治理念的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其目的是為了讓基層領導干部將法治理念內化于心,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分析考慮問題;外化于行,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其次,長久以來,領導干部的普法教育都是以自學或講座的形式開展的,缺乏配套的考核機制,很多情況下都流于形式。因此,應對教育載體進行創新,對普法教育的考核方式以及考核結果進行強化,并讓其成為領導干部形成法治思維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應使法律知識以及制度的學習日常化,促使領導干部法律學習的常態化;另一方面,對于基層領導干部的普法內容教育應以憲法、市場經濟法以及行政法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因需施教、因材施教。
(三)營造基層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上,應對法治文化精神進行大力弘揚,讓各個階層的人員認識到法治的重要性,基層領導干部應具有依法行政的意識,能夠運用法律武器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在處理問題過程中,保證公開化、透明化,讓權力行使在陽光之下,提高人民群眾對政府機關干部的信任度。只有如此,才能讓基層領導干部法治踐行的示范作用得到有效體現,提高全民守法的意識。此外,還應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普法教育力度,采取各種形式加強對法治文化的宣傳,并結合當地的特色,運用小品、快板、民謠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宣傳法治理念,使法治具有足夠的群眾基礎,營造全民學法、守法、尊法的良好氛圍,進而對基層領導干部行使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避免基層領導干部權力濫用情況的發生,從而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奠定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基層領導干部應清醒的認識到自身的權力是由人民群眾賦予的,如今層出不窮的問題以及矛盾正是對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考驗。因此,應以科學社會主義為基礎,培養基層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加強對領導干部法治理念教育與普法教育管理、營造基層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的良好社會氛圍,幫助基層領導干部確立法治思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