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庭
摘 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新課改和素質教育成為基礎教育的主流,家長、學生和教師對教育行業的要求都在逐漸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積極革新傳統語文教學方式,是緊隨教育改革步伐、改善教學效果的必由之路。從若干方面分析了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高效地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很多教師都采用了更加高效的創新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生搬硬套教學內容的方式,有效調動了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的興趣。但是一些教師表面上采用了新的教學方式,但是教學本質仍然是機械地傳授知識和技能,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這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
一、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內涵
第一,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對教育改革的要求,現階段小學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的人格等非智力因素。而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則在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感悟,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要想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提高是較為困難的,因此構建高效課堂,在固定的教學時間內實現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提升,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良性發展。第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改善了傳統語文教學,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的綜合性學科,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單方向地傳授理論知識和技能,固化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學生的思維難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視野始終局限在課堂上,因此,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不佳,很多學生對語文教學失去興趣和主動性。
二、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第一,教師應該讓學生親身體驗教學內容。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課文分解開,并將文章思想、內涵總結出來直接教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作者情感和多種多樣的寫作手法,誠然,這種方式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能夠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但是這些知識都是教師咀嚼剩下的,學生未必能夠理解,實際上學生并未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并規定思考和回答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和發散思維,這樣學生才能取得進步。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舉出了冰心《小桔燈》中的片段,讓學生對片段進行分析,然后讓他們口頭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發現,學生回答的速度很快并且都較為準確,顯現出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教學中的提問不僅要緊扣教學內容,同時問題的設置還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環環相扣,讓學生在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語文知識。
第二,教師要通過提升學生思維空間來構建高效課堂。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切實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等,教師應該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以保證教學難度、教學方式能夠滿足學生需求。教師可以設置教學情境,在情境中進行重難點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學生回答教師問題時,回答錯誤教師不能一味批評,而是要鼓勵學生勇于發表意見。例如在《烏鴉喝水》的教學中,教師提問:“同學們先不要看課文,假設你是一只烏鴉,你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喝到瓶中的水呢?”學生思維活躍,積極發言,有的說:“我可以將石頭扔進去,就能喝到水了。”有的說:“我可以找一根麥秸稈當吸管,也能夠喝到水。”有的說:“我可以找一片樹葉然后蘸水喝。”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教師的提問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敢于思考和發表意見,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2.提高課堂訓練效率的策略
第一,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時機,發揮課堂訓練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螞蟻的救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找出幾處螞蟻救助同伴的句子,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向學生提問:“黃螞蟻,為什么你還不離開呢?這樣一直銜泥會不會很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紛紛表示:“它是我的同伴,所以我必須要救助它。”教師的提問讓學生感受到課文所蘊含的人文關懷,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第二,要創新課堂訓練的方式,例如在《曹沖稱象》《烏鴉喝水》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感受課文中蘊含的物理現象和知識;在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將詩詞描述的景色、人物或者場景畫出來。創新的訓練模式往往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革新教學方式、創新課堂訓練方式,能夠切實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為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郭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5(9):32.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