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無錫市錫山區人民醫院東亭分院急診 江蘇無錫 214101
優質護理在急性創傷性休克急診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朱娟
無錫市錫山區人民醫院東亭分院急診 江蘇無錫 214101
目的:觀察優質護理在急性創傷性休克急診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創傷性休克患者30例;將其按照隨機抽取的方式分為2組,觀察組---15例(健康教育),對照組---15例(常規護理);觀察2組急性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生存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93.33%、生存質量(生理機能82.33±4.21分、精神78.15±3.52分、情感86.32±4.32分、85.38±4.52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性創傷性休克患者在急診治療中應用優質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搶救成功率和生存質量,臨床上值得推廣及應用。
優質護理;急性創傷性;休克;急診
急性創傷性休克是急診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當患者出現休克現象時,則說明病情發展較為嚴重,會危機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對其立即進行搶救措施,并且常見的創傷性損傷在臨床上的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往往患者的預后結局較差【1、2】;為此我院在急性創傷性休克患者急診治療中采用優質護理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具體見文章描述:
本次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創傷性休克患者30例;將其按照隨機抽取的方式分為2組,觀察組---15例(健康教育),對照組---15例(常規護理)。
觀察組:男性急性創傷性休克患者:女性患者=7:8;年齡21~82歲,平均年齡(42.12±11.36)歲;損傷部位:顱腦損傷5例、腹部損傷5例、胸部損傷5例。
對照組:男性急性創傷性休克患者:女性患者=8:7;年齡20~81歲,平均年齡(42.11±11.35)歲;損傷部位:顱腦損傷3例、腹部損傷6例、胸部損傷6例。
30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創傷性休克的診斷標準,并同意參加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分別基本資料(性別、年齡、損傷部位)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病情監測、遵醫囑用藥)。
1.2.2 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①保持呼吸道通暢:接收患者之后,應立即對其進行呼吸道護理,查看是否出現嘔吐物、痰液堵塞呼吸道現象,若出現此現象應立即清除分泌物,并且對患者的呼吸指標進行監測,若指標出現異常,應立即進行處理,從而降低患者呼吸道阻滯的風險。②心理護理,由于疾病的因素會導致患者出現恐懼、緊張等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給予心理疏導,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并鼓勵和支持患者。③基礎護理: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給予低流量吸氧,進行擴容措施,開放靜脈通道,禁止在上肢大血管處建立;清理患者的傷口,若是開放性傷口,清理完畢后應用無菌敷料處理,操作過程中遵循無菌操作觀念。④術前準備:根據患者的情況,準備搶救用品,同時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如血常規、交叉配血試驗)、備皮以及導尿管、麻醉等處理;進行擴容時應遵守先晶體后膠體的原則,為患者補充血液時應選擇新鮮血。⑤病情觀察: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若患者處于休克早期,則會出現神志不清以及焦慮、緊張等現象;若休克加重,則會出現腦組織供血不足,意識障礙情況,因此對患者應每隔15分鐘測量一次脈搏、心率、血壓等,同時為患者進行保暖措施,提高室溫,以免出現著涼情況,詳細記錄患者的尿出入量,并根據尿量調整治療方案。
對 2組急性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生存質量進行觀察和評價。
生存質量評分:分數范圍是0至100分,在“生理機能、精神、情感、社會功能”中進行評分;分數高則說明患者的生存質量比較好,分數低則說明患者的生存質量比較差。
本文數據使用了 SPSS20.0系統進行處理,搶救成功率用(%)表示,卡方進行檢驗;生存質量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進行檢驗;當P<0.05時,代表兩組急性創傷性休克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有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在臨床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在臨床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
創傷性休克一般是由外力因素所造成的,如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硬物擊中等,一般屬于突發性事件,并且患者的創傷較為嚴重,如器官功能性障礙、器官衰竭等,病情嚴重者會出現多器官衰竭,進而引起大出血,最后出現死亡現象,僅發生在數十分鐘,甚至幾分鐘內【3、4】;因此在臨床上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搶救措施和針對性護理顯得十分重要,它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后結局;曾有學者研究: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搶救成功率,并且對于預后影響比較大;優質護理是一種具有計劃性、分工明確的護理服務模式,它能有效的提高搶救效率,使搶救措施在短時間內有序進行,既能保證護理水平的優質性,同時也能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能操作水平和專業素養【5、6】。
本研究中對 2組患者進行不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93.33%、生存質量(生理機能82.33±4.21分、精神78.15±3.52分、情感86.32±4.32分、85.38±4.52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優于常規護理的臨床效果。
總而言之,在急性創傷性休克急診治療中應用優質護理能有效的提高搶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上值得推廣及應用。
[1]王順利.王光燕.莫玲玲.優質護理在急性創傷性休克急診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8):138-139.
[2]楊敏.優質護理在創傷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2):35-37.
[3]賴梅月.分析優質護理在急性創傷性休克急診治療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5):2106-2108.
[4]周偉.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規和優質急診護理干預對照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5):1684-1685.
[5]李蓉.優質護理服務在創傷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當代醫學,2017,23(5):157-158.
[6]劉漢娥.急診創傷性休克護理體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5):1188-1189.
R264
A
1672-5018(2017)02-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