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20日文章,原題:解碼國民基因,中國力爭超美國在成都這個以熊貓保育而聞名的中國西部城市,科研人員正在推進另一項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事業,目的是挽救一種遠未達到瀕危的物種:人類。他們的目標是收集和分析中國國民的基因數據,以協助發現從癌癥到精神分裂癥各種疾病的病因,并為新型療法奠定基礎。
科研人員希望找到造成疾病的基因突變或故障,然后最終根據個人基因藍圖實施個性化醫療——這被稱為精準醫療,是個利潤很高的新興領域。中國領導人把此類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目標的主要內容。中國已制訂全國性計劃,打算解碼百萬國民的基因構成,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學科研人員就參與了該計劃。這項幾十億美元的計劃旨在讓中國躍升至這個目前由西方主導的醫學科技領域的前沿。
中國算定到2020年能達到基因數據收集的目標,比美國預計達到相同的目標要早兩年。中國于2016年3月提出本國的精準醫療計劃,而美國比北京早一年多就公布類似計劃。英法、卡塔爾等國也都在推動類似計劃。專家表示,它有可能使中國站到現代醫學的前沿。若取得成功,將對公共衛生產生巨大紅利。因為它能指引患者使用最適合其需要的藥物,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政府開支。
中國在收集人類基因樣本方面已遙遙領先,美國目前仍在準備正式啟動該進程所需的基礎條件。而中國動作太快了。中國與別國的巨大不同還在于,病人隱私、數據管控和雇用歧視這類在西方被普遍擔憂的問題,在中國通常不存在。中國14億人口也為科研提供了龐大資源。
據媒體報道,中國計劃到2030年對相關項目投入90多億美元。而在美國,國會迄今向管理該領域主要機構的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撥款5.27億美元。▲
(作者普利迪卡·拉納,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