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榮+劉志剛
雞消化道疾病是由細菌、寄生蟲感染及各類應激反應等不良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雞消化功能紊亂的疾病,多發生于夏秋季節,危害極大。病癥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低下、腹瀉、拉稀等,主要是由于雞腸道感染導致的消化道和其他器官損傷。雞消化道疾病可引起雛雞及成雞部分死亡,蛋雞產蛋率下降、蛋殼品質降低,產蛋周期縮短,極大影響雞場經濟效益,現已成為僅次于雞呼吸道疾病的二號疾病。本文綜述了雞消化道疾病的常見疾病癥狀、病因及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降低該病發生率和死亡率提供參考。
1 常見的幾種雞消化道疾病
1.1 球蟲病
球蟲病是由雞艾美耳球蟲引起的一種嚴重的消化道寄生蟲病,球蟲能夠在腸道中快速增殖,導致組織損傷,降低飼料中養分的吸收率,引起脫水和血液損失。雞感染了球蟲病后,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廢絕,雞冠及可視粘膜蒼白,逐漸消瘦,部分病雞排鮮紅色血便,3~5 天死亡。
1.2 大腸桿菌病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主要有表現為,一是急性敗血癥型,病雞精神不振,排出黃白色稀便,可在短期內死亡。剖檢急性病例呈敗血癥經過,病程長的會出現漿液性心包炎、纖維性肝周炎及腹膜炎等病變。二是雛雞臍炎型和卵黃囊型,在孵化過程中發生的感染,孵化后雛雞腹部膨大,臍孔不閉合,病雛排灰白色水樣糞便,多在出殼后2-3日發生敗血癥死亡。另外還有氣囊炎、卵黃性腹膜炎型等。
1.3 壞死性腸炎
雞壞死性腸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雞主要表現為排黑色間或混有血液的糞便,常突然發生,病雞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就突然死亡。剖檢病變僅限于小腸,尤其是空腸和回腸,表現為腸擴張,其內充滿氣體,腸黏膜增厚,上面附著黃綠色偽膜,腸內容物混有血液,嚴重者可見整個空腸和回腸充滿血液。個別病例的氣管有粘液、喉頭出血。
1.4 盲腸肝炎
雞盲腸肝炎是由組織滴蟲侵害雞和火雞的腸黏膜細胞,并隨血液進入肝臟形成病灶的一種原蟲病,雛雞易感性最強,一旦發生,病情嚴重,死亡率也較高,成雞感染多為隱性過程。病雞表現為食欲減退,精神不振,排淡黃色或黃綠色粥樣糞便,嚴重的排血便。
1.5 雞白痢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菌引起雞的一種常見的細菌性傳染病,雛雞發病以精神萎靡、拉白色糊狀稀糞為特征;成雞則多為慢性感染或隱性感染,可有個別雞只食欲差和腹瀉,零星突然死亡。主要病變可見雛雞卵黃吸收不全,肝臟、脾臟腫大、脆弱,有壞死點,腎臟腫大、充血或蒼白貧血,常出現腹膜炎變化。產蛋雞可見卵巢萎縮,卵子變性,病雞產蛋停止。
1.6 住白細胞蟲病
雞住白細胞蟲病是由住白細胞蟲侵害雞血液和內臟器官的組織細胞而引起的一種原蟲病。病雞主要表現為貧血,雞冠和肉垂蒼白,拉黃綠色的糞便或血便。
2 發病病因
2.1 有害細菌
由于內外因素,引起腸道菌叢失調,致病菌大量繁殖,出現壞死性腸炎、細菌性腸炎等。
2.2 飼料中毒
飼料中嘔吐毒素等含量超標,引起消化道損傷。
2.3 雞小腸球蟲感染
球蟲大量繁殖,使腸壁變厚腸粘膜脫落或出血,造成腸道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功能喪失,飼料消化功能下降。
2.4 腸道內環境變化
球蟲繁殖導致腸道內PH值降低,腸道菌叢失調,有害菌大量繁殖,消化酶功能下降,消化時間變短。同時導致厭氧菌滋生,出現壞死性腸炎。
3.綜合防治措施
3.1 科學飼養
飼喂優質飼料,保持營養成分均衡。飼料保存時注意通風和干燥,防止霉變,禁止使用霉變飼料。保持水源清潔,飲水不能有污染,不能讓大腸桿菌超標。否則就會出現永遠都治不好的腸道病。
3.2 加強雞舍管理
保持舍內清潔衛生、適度干燥、良好通風,適宜的雞舍雛雞密度等。做好環境的消毒,力爭徹底,不留死角,對籠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對病死雞只做好無害化處理,避免交叉感染。
3.3 減少應激發生
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穩定腸道菌群,是降低本病發生的有效措施。在轉群、換料、天氣變化,免疫發生應激時,一是可在水中和飼料添加維生素制劑,防治應激發生;二是在飼料中添加延胡索酸,可降低機體緊張度,使神經系統的活動恢復正常。
3.3 免疫預防
根據不同的疾病,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免疫。
3.4藥物預防
合理運用藥物預防,給予適量的維生素、魚肝油等營養產品,有助于雞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力。治療消化道疾病進行時,要標本兼治。
(作者單位: 454003 河南省焦作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