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霞
一、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大部分農民工收入低,生活水平相對較差
農民工相對與城市居民的收入較低,盡管在城市務工比在農村務農的收入高,但是橫向比較城市居民的收入,農民工的收入較低。收入水平決定生活水平,由于收入較低,他們的日常生活非常節儉,除了生活的必需品消費外,用于其他消費的費用非常少;住宿條件也較差,多在工棚或多人合租;另外,農民工的閑暇生活單調,他們的生活并沒有因為身在大城市而變得豐富多彩。
2.勞動者素質低下
從受教育水平程度來看,河南省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大部分人是小學和中學文化水平。農村教育的落后使得農村人口的素質普遍偏低,這不僅僅影響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還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先進技術在農村中的推廣。一方面,農村勞動力素質的高低影響其轉移的意愿和動機。他們轉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對成本和收益的比較。文化素質較低的農村勞動力在城市要找到合適的崗位很難,并且往往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收入。另一方面,勞動力素質的高低影響其轉移的穩定性,素質低下沒有技能的的勞動者很容易被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者所取代。因此,農民較低的勞動素質成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又一瓶頸。
3.農民工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合法權益難以保障。
由于農民工外出比較分散,缺乏組織,在供過于求的勞動力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他們的合法權益時常受到侵害。
3.1用工單位拖欠工資的現象非常嚴重,特別是一些建筑企業,每到年關包工頭就不見蹤影,農民工一年的辛苦往往付之東流。
3.2工作和生活環境惡劣,身心受到摧殘。不少企業只顧賺錢,對外來民工缺乏起碼的勞動保護,有的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條件下進行高危,劇毒性作業,有的對身體危害嚴重的崗位采取不斷辭退舊工人,招收新工人的辦法,把隱患轉嫁給社會和農民工家庭。
3.3農民工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加班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四是農民工的人格尊嚴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個別不法企業對其打罵、罰跪、搜身、限制人身自由等現象屢見不鮮。
二、對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現狀的解決對策
1.調整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通過剩余勞動力流動轉移和土地流轉等多種形式實現土地的相對集中,實現適度的規模經濟,增強土地的經濟功能,并實現由土地保障向社會保障的轉變與跨越。政府要積極地、漸進式地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讓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合法地、自由地遷入到城市中,這對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的改造,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加快城鎮化進程來說,具有戰略作用。在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方面,需要逐漸將進城的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險的范圍,從根本上改變城市下崗職工與農民工就業競爭的劣勢地位。另外,在子女入學、稅收、購買住房方面給予其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規范政府行為,禁止和取消政府機關對外地勞工的一切收費。
2.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強其勞動競爭力
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是制約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因素。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和轉移層次以及速度是成正比關系的,一般文化素質高的鄉鎮轉移效果比較良好,轉移層次也較高。伴隨城市化發展和科技不斷進步,社會各個行業對勞動力的素質在要求上都在提高,面對目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市場就業的新局勢,我們需要采取相關措施來提生勞動力文化水平,加強就業競爭力。將市場需要作為導向,構建農民自主選擇、與企業合作、產學結合、政府購買的教育制度,提高農民本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分析社會的發展形式以及各個企業單位對于人才方面的需要,組織開展各種技能培訓,提高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創業能力,打開眼界,打破傳統守舊的思想。國家需要建立農民工培訓教育的制度,重點是省級統籌,再以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企業和農民工培訓機構為主,整個各個方面的教育資源,構成多元化的培訓基地,打造覆蓋城鄉的培訓網絡體系,盡量保證每年轉移的農村勞動力都具備至少一次的技能教育,掌握一項專業技能。
3.加強勞動輸出工程建設,實現轉移新突破
近年來,隨著黑龍江省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業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就業渠道的明顯萎縮,結構性失業問題比較突出。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特別是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的現實狀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省內外勞動力市場,努力拓寬就業空間,大力開展勞務輸出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在今后開展勞務輸出工作的進程,黑龍江省應進一步健全勞務輸出工作的領導體系,放寬并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力度,積極營造寬松的勞務輸出環境,切實加強勞務輸出基地的建設,做好輸前、輸中和輸后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保證勞務輸出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
(作者單位:157600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奎山鄉政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