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惠芳
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留給我們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它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形成有著毋庸置疑的作用。但是,由于文言文離我們年代久遠,語言思維習慣有了巨大改變,加上學生對文言文學習認識不足,學習就會失去興趣。為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學生;實效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領域。在教學中如能使用豐富生動的導入,循序漸進的學習程序,合理有效的練習,學生就會想學,才會學,最終才能真正學會,享受到登堂入室的快樂,從而進行文言文知識的積累,切實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一、注重興趣激發
1、重激勵。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用贊賞的話語評價學生的發言,這更能激活課堂氣氛。給予學生肯定性、鼓勵性評價,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語,對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教師應及時報以掌聲,或做出激勵性評價,或授予他創新能手的稱號等,都能促使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創新動機,從而將學生帶進學習的新天地。
2、注重“引”:把所學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引向更高的層次。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改后,新編中學語文教材中選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學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構思、優美的語言,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都值得我們去揣摩。因此,僅僅解決了語言文字關,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遠遠不夠的。在文言文教學中,應有一個“讀懂——提升——拓展”的過程。由粗知文章的內容,到了解文章的結構,到懂得語言運用的技巧,再到能復述文章的大意,最終能夠感悟到透過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隨后,說出自已的心得、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已獨到的評價,提高自已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并借鑒古人的精美語言和構思技巧,用以指導自已的寫作實踐。
二、授之以漁而不授之以魚
對于學生學習文言文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下功夫。
1、自主學習?!缎抡n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而把文言文“碎尸萬段”,逐字過關的教學方法明顯讓教師篡奪了學生課堂主人翁的地位,更別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了。這樣學生就只能課堂忙著記,課后拼命背。而文言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還學生課堂主人翁的地位,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自主學習。 /2、堅持積累。文言文記錄了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它和現代口語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在詞匯方面變化更大,因此閱讀起來便會遇到重重障礙。有的學生把文言文比作第二外語,這足以說明要讀懂文言文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扒Ю镏?,始于足下,九層之臺,始于壘土”。教師要反復提醒學生堅持不懈地做好積累工作,注意積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常用字及罕用字,積累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文學常識,積累文言文中的名言警句??如果能在閱讀每篇文言文時,都注意積累它的語言材料,久久而久之,必能融會貫通,卓有成效。
三、加強誦讀指導
現在的文言文教學,在內容和理法上講解過多,可是學生吟誦的工夫太少,多數只是看看而己。課本中所選的文言文大都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應該要求學生出聲朗讀,熟讀,以致背誦。因此教師更要重視對學生的誦讀指導。培養學生的語感至關重要。為此,可采用多種誦讀法。例如學生剛剛接觸古文,對文言文的語法特點很陌生,因此教師應多采用范讀作向導,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課文中。然后用領讀讓學生學步,用齊讀讓學生開口模仿,強化語感。最后點明難句的停頓、節奏。另外也可以用錄音的方式,比賽朗讀技巧,朗讀效果。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謂讀的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古人真是很聰明,他們懂得抓住了“讀”,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他們并不多理論,也不越出代所庖,其實也講了誦讀的重要性,青少年時期記憶力最佳,應多背誦古詩文名篇,經常誦讀,對提高學生文言文的理解感悟能力很有益處。久而久之,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學生領悟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了語言的美,自然會有興趣去學習。
四、掬起生活的浪花,體味文言的精彩
生活與語文就像珍珠項鏈上相鄰的珠子,緊緊地靠在一起,永不分開。雖然文言文有上千年歷史,然而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她依然在某個角落熠熠生輝。如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第一句話就引用了《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不僅表達了對各國運動員和來賓的歡迎,而且顯示了中國的淵源文化。又如在曾經熱播的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紫薇和爾康的愛情誓言是:“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這句話出自漢代的《樂府民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與君絕!”這首詩歌的意思是:“上天啊!我愿與你相愛,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等到大山變成為平地,江水枯竭,冬天想響起了雷聲,夏天下起了雪,天和地合在一起的時候,我才和你決裂!”詩歌用了五種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來表達對愛人的忠心和對愛情的堅貞,堪稱千古絕唱。當我們從身邊的人身上學到了知識,就會由衷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惡劣的環境中還能夠潔身自好,就不禁會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睂τ谡Z文的學習,有這么一個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狈泊朔N種,盡管初一的學生聽得有些懵懂,但已能明顯看到他們眼里對學習古文的欲望。
五、運用高科技手段,拉近古今的距離
多媒體走進課堂,早不是新鮮事。多媒體的運用,不僅讓語文課堂的容量變大,而且變得更多彩。例如,在教授《論語》時,首先要對中國人思想影響深遠的孔子作介紹。在介紹孔子時,我并不僅僅局限于為學生閱讀那些介紹孔子的枯燥文字,而是借助多媒體,有聲有色地介紹孔子:孔子像、孔子授課圖、山東曲阜孔廟、孔廟中孔子的塑像、孔廟中孔子講學的杏壇、孔廟中孔子的墳墓,然后是兩段簡介孔子的視頻。為了說明孔子在國外的影響,又提供了以下圖片:韓國的孔廟、日本的孔廟、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論語》的著作、法國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國著名哲學家孔子生平》等。到了這個時候,學生已被孔子的魅力深深吸引,由衷地對孔子升起一股敬仰之情。所有這一切,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孔子不再是一個枯燥無味的名詞,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就站在我們面前,正在對我們諄諄教導。再來學習關于他言行的文章,聆聽圣人的教導,學生當然非常樂意,甚至還有點迫不及待了。
總之,學習古詩文,應該是十分愉悅的學習過程,穿越時空與古代志士仁人、賢者、智者對話,從而了解我們的國家,了解我們的民族,了解我們的歷史,把歷史文化的積淀化為我們自身人文素養的一部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這應該是人人所渴求的,我們希望把這種渴求變為誦讀的實踐。行動起來吧,讓學生喜愛文言文,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 成武軍.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初探[J].教育革新,2010(6).
[2] 廖穎.文言文教學方法創新嘗試[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8).
[3] 陶曉躍,陸小紅.高中文言文詳解一本通[M].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6.
[4] 方智范.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J].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1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7] 李偉,蔣正宏,晏妮.“論文言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2.
[8] 莊豐石.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思考.華東師范大學,2009.
[9] 李迎春.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創新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10] 劉生智.論提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策略[J].家教世界,2013(6):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