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沈詩林
摘 要:依據大數據背景下深化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方向,本文分析了高校“雙創型”藝術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以及培養“雙創型”藝術人才教育培養的現狀與所面臨問題,希望能給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供相關依據。
關鍵詞:創新;創業;藝術人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219-01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給經濟發展、公共管理與社會服務等各領域帶來了深刻變革。在我國大數據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中,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對于大數據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日趨成熟。互聯網+為藝術教育改革提出重要的發展方向和新動能。目前我國共有31所獨立建制的藝術院校。2014年教育部公布開設藝術專業學校,全國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共計25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包括民辦普通高校444所);成人高等學校296所(包括民辦成人高校1所)。大數據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與藝術專業教育高度融合,涵蓋藝術類專業培養全過程,為藝術院校助力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大數據背景下“雙創型”藝術人才培養的意義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全面深化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高層次創新創業教育。《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中指出,我國在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擁有市場優勢和潛力,政府鼓勵深化大數據應用創新創業的發展。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為我國高校藝術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指明了重要發展方向,大數據背景下“雙創型”藝術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1)有助于提升藝術院校的辦學特色,打造特色藝術高校和特色學科建設。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趨同化問題。利用互聯網資源,將“雙創”貫穿于高校藝術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有助于增強地方高等藝術院校的辦學特色;(2)有助于驅動雙創藝術教育改革發展。通過創新創業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提供科學規范的實施方案,為創新創業趨勢預測提供大數據支撐;(3)有助于提升藝術人才的質量水平和創新創業綜合能力。大數據時代給大學生創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提升效率,進行多元化、多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激發活力,提高藝術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4)有助于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大數據背景下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藝術類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推動高等藝術教育改革發展進程。創新融合專業、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引擎,實現藝術院校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二、大數據背景下“雙創型”藝術人才培養的現狀
目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迅速,藝術類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仍有待加強,有待于學校和社會積極引導和扶持。現階段面臨主要問題有以下四點:(1)目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有限,導致創新創業藝術教育薄弱,創新創業教育仍囿于應試教育的窠臼,形式簡單、內容單薄,限制了高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水平發展;(2)“雙創型”藝術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有待完善,實施政策和制度彼此孤立存在,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3)創新創業教育專職師資隊伍水平良莠不齊。中國的高校教師往往具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們卻缺乏創業與公司經營管理的實際經驗;(4)創新創業教育載體較為薄弱,創新創業實踐基地資源較為缺乏,創新創業項目數量大于質量。另外,市場上也缺少科學權威的操作性強的創新創業藝術教育系列教材等。
三、結語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對創新創業藝術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但是我國創新創業教育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與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相比仍然存在著很大差距, 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要達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層次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正處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期,隨著高等教育進程的加速,鼓勵藝術類大學生結合藝術專業特點,轉變高校教育觀念,打破創新創業機制體制上的束縛,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將大數據思維與技術運用到創新創業教育變革中來,滿足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使大數據真正成為驅動創新創業教育變革的力量。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7年度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項目:大數據背景下遼寧藝術類院校“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JG17DB05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N].中國教育報,2015.
[2]曹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