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 于丹
哈爾濱商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哈爾濱勞動技師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500
濃縮六味地黃丸工藝優化
楊曉玲 于丹
哈爾濱商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哈爾濱勞動技師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500
目的:優化濃縮六味地黃丸的生產工藝。方法:用正交試驗法對濃縮六味地黃丸成品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篩選,檢查檢驗性狀、水分、溶散時限及微生物限度等指標后,客觀綜合評價。結果:根據試驗數據選擇最佳工藝生產條件為Ⅰ-3Ⅱ-3Ⅲ-2Ⅳ-3。結論:工藝優化設計方案能夠改善產品質量,可以應用于車間生產。
濃縮六味地黃丸;工藝;優化
經典的六味地黃丸是中醫藥名方,主要成分有熟地黃、山茱萸、干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等6味中藥材,其中君藥是熟地黃。六味地黃丸作為滋陰補腎的千古名方,補瀉結合,開合相濟,以補為主,以泄為輔,共奏滋陰補腎之劑[1]。隨著對六味地黃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其各個劑型的生產工藝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對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保駕護航[2-3]。本研究旨在于優化濃縮六味地黃丸的生產工藝,且驗證其適用于車間大生產。現報道如下:
微波干燥機,WKT-A3型水分快速測定儀,BJ-1型崩解時限測定儀,超凈工作臺,HH-400恒溫培養箱,營養瓊脂培養基,虎紅瓊脂培養基。
2.1 試驗因素:判斷確定影響濃縮六味地黃丸生產的因素有:濕藥丸中的含水量百分比、微波干燥的控制溫度、干燥的時間、烘干厚度。
2.2 影響因素:對影響因素取四個水平進行試驗,因素控制表如下。

因素藥丸含水量(%)干燥溫度(℃)干燥時間(min)烘干厚度(mm)1 Ⅰ-1 Ⅱ-1 Ⅲ-1 Ⅳ-1 2 Ⅰ-2 Ⅱ-2 Ⅲ-2 Ⅳ-2 3 Ⅰ-3 Ⅱ-3 Ⅲ-3 Ⅳ-3
2.3 指標評價:
2.3.1 性狀:觀察干丸的圓整度和裂丸率,以此作為標準進行測評,總分10分。
2.3.1.1圓整度滿分5分

光滑圓整 比較光滑圓整 凹凸不平5分 3分 0分2.3.1.2裂丸率滿分5分(裂丸率以100丸中含有裂丸數量計算)裂丸率為0 裂丸率為0~20% 裂丸率為20% 5分 3分 0分
2.3.2 水分:用水分測定儀測量干丸水分含量,取干丸粉碎,精密稱量10g,參數控制:時間60分鐘,記錄含水量。
2.3.3 溶散時限:依據 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 0108丸劑項下溶散時限檢查法檢查。
2.3.4 微生物限度:依據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108丸劑項下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檢查。
3.1 試驗方案如下: 采用正交實驗法進行試驗數據分析。
3.2 試驗數據記錄如下:
第一個樣品,性狀得分 8.1,水分 3.5%,溶散時限 63.1±7.7t/min,需氧菌32/g,霉菌3/g;
第二個樣品,性狀得分 8.0,水分 4.6%,溶散時限 61.9±7.4t/min,需氧菌46/g,霉菌5/g;
第三個樣品,性狀得分 8.6,水分 5.1%,溶散時限 61.3±4.8t/min,需氧菌108/g,霉菌1/g;
第四個樣品,性狀得分 8.5,水分 3.7%,溶散時限 56.5±7.3t/min,需氧菌79/g,霉菌3/g;
第五個樣品,性狀得分 8.5,水分 4.7%,溶散時限 51.1±6.1t/min,需氧菌78/g,霉菌2/g;
第六個樣品,性狀得分 8.3,水分 5.2%,溶散時限 50.8±5.2t/min,需氧菌91/g,霉菌3/g;
第七個樣品,性狀得分 8.4,水分 4.5%,溶散時限 60.6±5.8t/min,需氧菌119/g,霉菌5/g;
第八個樣品,性狀得分 8.6,水分 3.7%,溶散時限 58.4±6.7t/min,需氧菌158/g,霉菌4/g。
3.3 性狀試驗數據統計學結果如下:
K1,第Ⅰ組8.23,第Ⅱ組8.33,第Ⅲ組8.33,第Ⅳ組8.47;
K2,第Ⅰ組8.43,第Ⅱ組8.37,第Ⅲ組8.43,第Ⅳ組8.23;
K3,第Ⅰ組8.60,第Ⅱ組8.57,第Ⅲ組8.50,第Ⅳ組8.63;
R,第Ⅰ組0.37,第Ⅱ組0.24,第Ⅲ組0.17,第Ⅳ組0.40。
3.4 水分試驗數據統計學結果如下:
K1,第Ⅰ組4.40%,第Ⅱ組3.90%,第Ⅲ組4.13%,第Ⅳ組4.07%;
K2,第Ⅰ組4.53%,第Ⅱ組4.33%,第Ⅲ組4.10%,第Ⅳ組4.77%;
K3,第Ⅰ組4.07%,第Ⅱ組4.77%,第Ⅲ組4.77%,第Ⅳ組4.17%;
R,第Ⅰ組0.46,第Ⅱ組0.87,第Ⅲ組0.67,第Ⅳ組0.70。
3.5 溶散時限數據統計學結果如下:
K1,第Ⅰ組62.10t/min,第Ⅱ組60.07t/min,第Ⅲ組57.43t/min,第Ⅳ組57.13t/min;
K2,第Ⅰ組52.80t/min,第Ⅱ組57.13t/min,第Ⅲ組58.53t/min,第Ⅳ組58.17t/min;
K3,第Ⅰ組58.73t/min,第Ⅱ組56.43t/min,第Ⅲ組57.67t/min,第Ⅳ組58.73t/min;
R,第Ⅰ組9.30,第Ⅱ組3.64,第Ⅲ組1.10,第Ⅳ組1.60。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性狀(圓整度和裂丸情況)以Ⅰ和Ⅳ兩因素最為重要,即藥丸含水量百分比和烘干厚度影響最大,其中優選Ⅰ-3Ⅳ-3。水分的影響因素受烘干厚度和干燥控制溫度最為重要,水分指標應該越低越好,所以優選Ⅰ-3Ⅲ-2。溶散時限的影響因素以藥丸含水百分比和干燥溫度最為重要,最優組合為Ⅰ-2Ⅱ-3。微生物限度指標細菌總數均符合規定(《中國藥典》2015版規定為103個/g ) ,霉菌數也符合規定 ( 2015版《中國藥典》規定為102個/g ) ,所以此項指標可以不做考慮因素。綜合以上各項指標的分析,在本次試驗中應該優選Ⅰ-3Ⅱ-3Ⅲ-2Ⅳ-3。
我們在本次試驗條件下在車間試生產 3批,數據結果依然優于原有工藝生產產品。
現在國內藥品生產廠家生產不同劑型的六味地黃丸,濃縮丸的生產制備過程中容易出現含水量超標和溶散時間超限等質量問題, 本研究采用正交試驗法優化工藝條件, 提高產品質量。
[1]劉亞,六味地黃丸治驗[J].臨床合理用藥,2010,3(2):94
[2]崔靜,王海霞,崔琪,六味地黃丸的臨床應用[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6,3(2):197-198
[3]曹小勇,江海,秦公偉,三個不同廠家濃縮六味地黃丸中丹皮酚含量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9):2189-2190
R473.5
A
1672-5018(2017)03-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