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
周 莊成了名揚海內外的古鎮后,吸引了世 界各地的游人前來游玩。搖一尾小小的烏篷船,在周莊的小河里緩緩搖曳,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吳嫂,就是眾多搖船的男女船夫中的普通一員。
說起吳嫂,還真不能不讓人長吁短嘆一番。吳嫂是周莊本地人。吳嫂的命委實不好,3歲死了爹,五歲死了娘。18歲那年,撫養她長大的爺爺奶奶雙雙過世。20歲,吳嫂嫁了同村的吳大有。22歲,吳嫂生下了智障兒吳小丁。25歲,吳大有在一場車禍中喪生。
都說,吳嫂的命硬,克人。
十幾年來,吳嫂一個人帶著兒子吳小丁過日子。由于要照顧吳小丁,吳嫂起先只能在鎮上廠里打些零工,收入微薄。后來,聽說做船夫能賺錢,有時游客高興了,還會給上一些小費,吳嫂就去做了船夫。
一開始,確實累。搖上一天的船,回到家里,吳嫂手上完全沒力氣了。長得像個小大人樣的吳小丁在家里看電視,看著看著,吳小丁說:“媽,我要喝水。”吳嫂舒展著手臂,說:“小丁,媽太累了,你自己去倒吧。”“媽,我要喝水。”
吳小丁重復道。不知怎么的,也許真的是太累了,吳嫂心頭猛地就有了氣,說:“吳小丁,你就不能和正常人一樣自己去倒水嗎?”話一出口,吳嫂想起了什么,轉過頭,就看到吳小丁眼中的淚。吳嫂趕緊跑過去,抱住吳小丁,說:“小丁,對不起,媽媽不該說那樣的話。”吳小丁也抱住吳嫂,一個勁地嗚嗚嗚直哭。
吳嫂做船夫,比其他人都要賣力,因為搖船是按搖多少趟算費用的。
一早9:00上班,吳嫂8:00就來了;下午5:00下班,吳嫂都到6:00才走。負責調度的老黃說:“吳嫂,你這樣我很難做啊。”吳嫂說:“黃哥,你就幫個忙吧,你也知道,我家里確實困難。”老黃是個心善的人,嘆一口氣,說:“好吧。”
一起搖船的人也知道吳嫂家的困難,有時游客少,生意清淡,大家都會說:“吳嫂,你先去搖吧,我們再休息會兒。”每次,吳嫂都會很感動地說:“謝謝,謝謝大家。”大家就笑,說:“謝啥啊,我們真的是太累了想休息。”
張媽和吳嫂聊得多。張媽說“吳嫂,你這么拼,會累壞的。”吳嫂說:“張媽,我是想多賺點錢,我有大用處。”張媽說:“你要派什么用處呢?”吳嫂說:“我問過一位上海的專家,說我兒子是智障,是可以治的,就是費用貴,要10萬塊。”“10萬塊?”張媽一驚,說:“要這么多?”吳嫂說:“對,我現在已經存了7萬塊,再有3萬塊,就夠了。”
說來也巧,幾天后,3萬塊錢就有了。
吳嫂從她搖的船上撿到了客人丟下的一個包,包里正好有3萬塊現金。吳嫂把錢交給了老黃,老黃把錢交給了旅游區管委會,管委會的大喇叭反復播著一段話:“游客們請注意,游客們請注意,請坐過竹筏船,遺失了包的游客,迅速來管委會領取。”
3萬塊錢,可不是筆小數目啊。遺失包的是一位外國游客。外國游客豎起大拇指,說:“中國人,好,好!”
這事因為涉及外賓,引起了極大的社會效應,在游客中間廣為傳誦,大家都說,周莊的風景美,人更美!下次,一定還要來周莊!
昆山電視臺特意派記者前來采訪吳嫂,還打算做一個專題片。
吳嫂坐在攝影機前,正襟危坐。
漂亮的女記者問:“吳嫂,聽說你是這里眾多船夫中的普通一員?”
吳嫂說:“是的。”
“能說說,你為什么要做船夫嗎?”
“我是想賺錢,賺了錢好為我兒子治病。”
“那在撿到錢后,你第一反應就是把錢交出去嗎?”
吳嫂說:“其實,我一開始并不想把錢交出去,你不知道,我兒子治病,一共需要10萬塊,我現在存了7萬,還差3萬塊。要是加上這撿到的3萬塊,就能湊夠10萬了。所以,一開始,我是想拿這錢的。后來,我又想,要是這錢別人也是用來治病的,或是派別的用處的呢,那我不是罪孽大了嗎?而且,即便是用這錢治好了兒子的病,我這一輩子都會良心不安的……”
不知何故,采訪吳嫂的這個專題片,始終都沒播出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