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王天瑋
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發展背景下,近年來北京市圍繞首都功能,承接和集聚國際交往、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等高端資源,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根據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各領域投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累計完成投資金額比上年同期增長6.2%,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其中高端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在調整首都經濟結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城市發展帶動投資穩步增長
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副中心、新機場、疏解整治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已成為凸顯北京快速發展的熱詞,所涌現出的城市新需求為各領域投資提供了巨大動力。
根據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上半年北京市投資運行情況分析,通過數據呈現出平穩增長、亮點突出兩大特點。上半年,全市累計完成投資356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0.3個百分點,在補短板、調結構、增活力、惠民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今年以來,北京市的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兩位數增長,成為投資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上半年完成1113.9億元,增長21.8%,快于全市投資增速15.6個百分點,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超過9成,拉動全市投資增長5.9個百分點。在城市副中心、新機場等大型建設項目的帶動下,交通領域、能源領域、水務領域和園林綠化領域均保持增長,其中能源領域完成投資128.4億元,增長92.5%,園林綠化領域完成投資93.9億元,增長1.6倍。 隨著基礎設施投資穩步推進,全市路網、軌道交通和市政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與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社會效益增加。
作為調結構的主力產業,高端產業上半年的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完成投資89億元,增長9.2%,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為主要帶動力量。文化創意產業在電子產業園、環球影城等項目帶動下,完成投資141.6億元,增長36.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在車輛購置等項目帶動下完成投資107.8億元,增長1.7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無線網建設等項目帶動下完成投資98.3億元,增長28.8%。科技服務業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項目帶動下完成投資34.7億元,增長12.9%。
首都經濟一直保持著平穩向好的發展態勢,也為民間投資增長提供了較好的外部支撐,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上半年,全市民間投資增速提高,完成民間投資1071.9億元,同比增長4.1%,比1-5月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投向衛生和社會工作、科技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領域的民間投資分別增長3.4倍、1.6倍和65.8%,為首都經濟增添了活力。
在市委市政府對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等民生工程建設推進的高度重視下,北京市著力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棚改和保障房投資順利推進。上半年,全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完成投資358.9億元,增長58.5%。全市完成保障房投資360.7億元,增長0.7%,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達到23.1%,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
生產性服務業凸顯經濟支撐作用
2016年發布的《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為首都經濟發展定下目標,提到“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三次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高于80%,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6%左右,形成‘高精尖經濟結構,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大力發展高端產業成為實現首都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透過上半年高端產業投資數據,可以看出除高技術制造業、文創產業外,以金融服務、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及物流服務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投資也快速增長。
生產性服務業是伴隨著產業分工不斷深化細化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提供的是作為其他產品或服務生產的中間投入的服務,具有專業化程度高、知識密集、服務地域廣、比較效益高等特點。這一行業主要是面向工農業生產、城市運營服務,屬于高精尖產業,同時也為高端制造業、現代農業等高精尖產業提供科技、信息、金融、商務、流通等系統支撐,已成為當代世界城市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相對于其他行業,生產性服務業能耗低、聚人少,高端化、高效化發展特征顯著,以不到全市30%的能耗總量、40%多的從業人員,創造了50%以上的增加值,是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
2013年,北京市成為全國首個生產性服務業規模破萬億元的城市,2015年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占首都經濟總規模的一半以上,實現增加值12160.3億元,比2005年翻了兩番多,占全市GDP比重達到52.9%,并創造了70%左右的國地稅收入,呈現出規模大、占比高的特點,成為了占據首都經濟半壁江山的主導性產業。為促進這一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加快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12月,北京市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意見》。
北京的生產性服務業具有顯著的集聚性特點,集約集聚發展態勢已經形成。例如,金融業企業主要在金融街和商務中心區集聚,信息、科技服務業成為中關村的主導行業,商務服務業單位主要在商務中心區,流通服務業中的航空服務主要在臨空經濟區布局。此外,由于生產性服務業可以像商品一樣服務全國,是服務出口貿易的主要行業。借助于首都科技、信息、金融等優勢資源以及具有強大國內外資源配置和控制能力的大型央企和各類總部,首都生產性服務業具備較強的服務全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能力。目前,全市的技術交易六成左右服務京外,超過20%出口國外,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因此,今后北京在吸引投資,近一步優化經濟結構的過程中,應鞏固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的優勢,在“高精尖”產業的重要集聚區和新增首都功能的主要承載區,繼續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加快形成創新引領、技術密集、價值高端的經濟結構,促進首都經濟在更高水平上平穩健康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