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集成電路的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芯片的研發與生產能力,是衡量一個地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
而這,恰恰就是北京亦莊的專長。
從五年前中芯北京二期項目啟動,到目前北京亦莊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北京的1/2、全國的1/10,北京亦莊儼然已成為國內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龍頭企業率先領跑
今年初,IC設計龍頭企業集創北方總部進駐開發區,六月初,位于路東區的華卓精科亦莊園區奠基,被譽為精密制造業皇冠明珠的光刻機工件臺在開發區產業化,這也意味著開發區以系統應用為拉動、設計為龍頭、制造為重點、設備為突破的集成電路產業戰略正穩步實施。
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化時代的心臟和命脈,對國家安全和產業安全至關重要。隨著新能源、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產業的發展,以及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它的重要性和需求的增長更加凸顯。正是出于芯片的重要性,我國也已將芯片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確立為國家戰略型新興產業,并出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成立總額1300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尋找產業突破點至關重要。12英寸集成電路國產設備是實現我國集成電路芯片自主制造的基礎,設備要求高,系統復雜,相當長時間內,主要由美日德等設備供應商供應。2008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專項組織“產學研”聯合開發,把目標直接定在世界上最先進的40納米和28納米技術節點,并由行業的龍頭企業牽頭。
2012年,北京亦莊開發區龍頭企業中芯國際與北京市共同出資建設了中芯國際北京二期項目,也就是中芯北方項目。2014年,中芯國際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28納米工藝上生產“高性能、低功耗”手機處理器的晶圓代工企業,并為28納米的量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中芯國際已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制造平臺,包括28納米、40納米、55納米、65納米等產品線。其中,中芯北方28納米技術產品于2015年開始量產,并成為中國北方首家實現這一技術結點量產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40納米及28納米的量產也使得中芯國際北京公司成為中國北方技術能力最全,規模最大的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
不僅如此,目前該生產線還是國內唯一一條實現持續盈利的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據介紹,2012至2017年的五年間,中芯國際北京公司自單季度營業收入不足7億元增長至超過35億元,增長了5倍之多;并且自2012年第二季度實現盈利以來,已實現連續20個季度盈利;12英寸晶圓月產能達至7萬片,增長了2倍多。
中芯北方從無到有、中芯北京從實現盈利到持續盈利、制造技術從65納米到28納米、國產設備從初次驗證到加工晶圓產品突破一千萬片次……2012年到2017年的中芯國際北京廠,無數驚喜在發展中一一實現。
在北京亦莊,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及研究機構,在關鍵裝備及材料、先進工藝的開發及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成果。
中芯國際承接美國高通公司28納米工藝4G基帶芯片生產代工,使我國集成電路制造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縮短至1.5年;北方微電子公司成功開發了以刻蝕設備(ETCH)、化學氣相沉積設備(CVD)、物理氣相沉積設備(PVD)三大類半導體裝備產品為基礎的20余類產品,成功替代國外廠商同類產品,部分產品正式進入海外主流芯片企業生產線;威訊半導體占據了全球移動通信射頻和基帶芯片產品封裝近50%份額……這些成果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自主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確立了北京在全國集成電路產業布局中的領先地位。
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北京亦莊已形成集制造、封測、裝備、零部件及材料、設計企業在內的完備產業鏈,目前北京亦莊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已經占到北京全市的二分之一。
海外并購實現技術引進
在勇攀技術高峰的同時,北京亦莊也正在積極創建全球化布局,組織資金開展海外項目并購,實現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產業先進項目和技術引進。
來自北京亦莊的數據顯示,2015年并購投入24億元,涉及并購資產價值達540億元,已成功并購芯成半導體、豪威科技、Mattson設備公司和瑞典Silex等海外集成電路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海外并購有助于我國在存儲器、圖像傳感器芯片、半導體裝備、微機電系統等關鍵領域實現產業鏈部署的破局,填補國內相關產業空白。
以美國本土公司芯成半導體為例,其主要業務是DRAM/SRAM芯片,應用于汽車、工業、安防、消費類等領域,是一家總部在美國的半導體設計領域的上市公司。去年12月芯成半導體在美國納斯達克退市,被由武岳峰資本、亦莊國投、華創投資、華清基業專門在北京亦莊設立的實體公司北京閃勝一舉收購,成為一個中國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這次收購對于中國彌補空白的存儲芯片、維護智能卡國有化安全,都有很深遠的意義。
而前不久,耐威科技世界級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以及屹唐集創成功收購美國IC設計公司無疑為開發區的微電子產業帶來“芯”的升級。
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納微矽磊已經與開發區正式簽訂入區協議,即將投資建設國內最先進的MEMS體硅加工工藝生產線——“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提升國內MEMS產業代工技術水平。
納微矽磊通過對瑞通芯源100%股權的收購并間接控股了全球領先的MEMS芯片制造商瑞典Silex,將MEMS工藝開發及芯片制造業務正式納入公司業務版圖。
據悉,項目為建設月產能3萬片的國內首條采用MEMS體硅加工工藝的8英寸代工生產線。以此項目為基礎,將建設國際先進的MEMS技術產品孵化中心和產業聚集區,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京津冀地區布局。納微矽磊承諾,項目總投資在2023年末將達到20億元。endprint
去年底,由亦莊國投與集創北方等共同出資設立的北京屹唐集創科技有限公司,以約1.5億美元并購美國IC設計廠商Exar旗下電源管理IC設計公司iML,并正式完成交割。iML是全球領先的電源管理、色彩校準的平板顯示及LED照明市場的解決方案供應商,臺灣F股上市公司。
高度的協同性、互補性,使得此次收購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產品技術方面,集創北方與iML專注領域類似,但產品的互補性強;供應鏈方面,兩家企業的制造供應商重合度高,可形成規模效應;市場方面,集創北方與iML進行整合,將有助于其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步邁向國際化,成為世界一流的IC廠商。
全產業鏈投資注入“強芯劑”
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國家安全、提升綜合國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然而,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起步較晚,在產業鏈重要環節中的知識產權已有國外企業布局。
從現狀看,中國的集成電路市場約占全球2/3的份額,是最大的芯片消費國,同時也是最大的芯片進口國,芯片進口額每年高達2300億到2600億美元。我國在芯片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方面正努力攀升,但差距也仍然明顯,“少芯”“缺芯”和芯片受制于人的情況依然存在。中國芯片企業整體實力也還不強,而全球集成電路巨頭們除擁有眾多高端技術人才外,其規模和研發投入也遠超中國本土公司。
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并支持設立地方性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推動企業提升產能水平和實行兼并重組,提速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條的布局。
目前,北京正立足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圍繞“北京制造”向“北京智造”轉型,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在《〈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中明確提出,北京將實施“三轉調整”、“四維創新”、“五類產品”、“八個專項”,集成電路成為了“八個專項”之一。
北京亦莊通過與社會資本聯合,形成了北京集成電路全產業鏈投資,希望通過并購全球集成電路巨頭,在關鍵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填補國內相關產業空白。
目前,北京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運作正在提速,規模60億元的制造和裝備子基金與規模20億元的設計和封測子基金均已完成注冊并正式運營。制造和裝備子基金將主要投資集成電路大生產線和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并參與本市集成電路專業園區建設。設計和封測子基金主要投資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及相關上下游產業。
作為占有北京集成電路產業半壁江山的北京亦莊,目前已累計成立集成電路相關基金超15只,基金總規模超2000億元,自有投融資平臺——亦莊國投認繳投資額超250億元。同時,北京亦莊與武岳峰、深創投、京東方等知名機構合作推進亦合資本半導體與互聯網基金、中科中軍信息技術基金、亦莊集成電路及信息科技投資基金、北京芯動能基金等產業基金設立,布局集成電路全產業鏈投資。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北京亦莊將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為依托,集中優勢資源,對移動通信芯片、存儲器芯片、IGBT/電力電子工控/驅動芯片、MEMS傳感器芯片四大類主要產品進行重點突破,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營造產業良性生態環境。
預計到2020年,開發區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到2025年,開發區將成為全球領先的,先進新型存儲器、基帶芯片和射頻電路、電力電子及功率器件、集成電路代工及裝備四大高精尖領域的研發制造中心,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區與承載地,為建設“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注入“芯”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