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李燕
摘 要:網絡信息的發展普及,電子商務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進步,農村電商不僅推動了農業的發展,而且是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對株洲市貧困地區現狀及電商扶貧基本情況,電商精準扶貧模式,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問題及對策內容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株洲市;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策略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對于農村來說,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是農民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為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創造了條件。所以,要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就需要全面掌握電子商務的市場發展優勢,將其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
二、株洲市貧困地區現狀及電商扶貧基本情況
到2014年底,株洲市的貧困人口為17.55萬,主要集中在分部在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醴陵市等5個縣(市),尤其是茶陵、炎陵縣羅霄山片區,兩縣的貧困人口居多,分布著146個貧困村,占到株洲是貧困人口總數的一半以上,在這片與江西交界處的山區,炎陵和茶陵就分布著146個貧困村。已在2011年,炎陵縣和茶陵縣兩縣就被批準為國家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重點縣。
為了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湖南省出臺了“湖南省電商扶貧意見”,株洲市政府依托電子商務開展各種方式的精準扶貧工作。在這些政策的扶植和指引下,株洲的農村電商扶貧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攸縣的農產品銷售,為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增強群眾創業帶富能力,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加快推進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由攸縣商務旅游和糧食局、縣電商協會、縣求實學校共同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班先后在石羊塘鎮賀家坪村、寧家坪鎮雙田村開課;炎陵黃桃正式開售,中國惠農網電商精準扶貧正在進行,在電商助銷精準扶貧方面,中國惠農網打造的“天上仙桃,炎陵黃桃”專題已有近50家炎陵縣的黃桃供應商開設店鋪,進行推廣運營,同時還可以在惠農手機APP進行信息交流及買賣,湖南農小丫鄉村旅游機構和長沙農夫市集公益促進會組織在微商銷售方面與農戶一對一對接,中國惠農網與之合作,進行渠道拓展,目前已與兩個黃桃產區合作;醴陵市電商產業園及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合作,實現醴陵市“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互利;茶陵的趕街樣板服務站發展迅速,茶陵還獲得“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
三、株洲市電商精準扶貧模式
1.信息互聯驅動思想扶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尤其是農村信息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較為貧困的地區經濟條件也得到了不斷改善。農村信息網絡的發展普及,貧困縣、鎮的農民能夠運用便利的信息設備和外界進行交流,接受新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信息互聯對農民的思想觀念有著很大影響,生活狀態也發生著很大的改變,改變了以往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向開放化的狀態轉變,傳統的知識灌輸向吸收外界知識轉變,傳統的生活方式以吸收外界先進的生產經驗為主。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信息的開放交流互聯,使貧困地區逐漸的融入到“開放世界”中。信息驅動能夠促進農村開放社會體制的建設,使貧困區人民從思想上擺脫貧困,為真正的脫貧致富創造條件。
2.產業互聯促進能力扶貧
通過產業互聯的方式促進能力扶貧,能夠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使貧困地區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從資源本身的角度來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要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經濟收入,就需要提高農民的生產能力和水平,形成持久的競爭優勢。要讓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在電子商務條件下,需要發展獨具優勢的核心產業,根據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將不同區域的產品優勢發揮出來,通過“一縣一品”“一鄉一品”等模式,逐步構建獨具特色的地域品牌,推動“淘寶集群”出現和發展,實現從經濟到能力扶貧的轉變。“淘寶集群”村的出現,使農民、電商服務、企業等緊密相連,使農村地區的資源優勢發生質的變化,提高農民的脫貧能力,推動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
3.市場互聯推動經濟扶貧
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貧困問題,就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運用先進的技術和市場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對于廣大的農村地區來說,不管是在自然、文化等資源上都有自身獨特的優勢,但是受到經濟條件、市場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優勢的作用都沒有發揮出來。利用互聯網構建開放社區的過程中,引入先進的技術思想,提高工業生產效率和水平。在開放的電商市場背景下,將農村的各類資源優勢變成特色產品,并在市場流通中占據重要位置,通過市場互聯的方式增加農民的收入,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不斷發展。株洲市的糧油、果蔬、畜禽、竹木、飼料等各種特色產業,在電子商務的發展條件下也取得了不斷地發展,各類農產品的附加值也逐漸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取得市場互聯效果,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
4.文化互聯促進全面扶貧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銷售服務模式,能夠提高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隨著全球我國的電子商務不斷發展,貧困地區的經濟收入不斷增長,貧困地區能夠和全球消費市場相聯系,各文化之間的相互碰撞,在點在商務的發展背景下,社會文化在發生很大的改變,逐漸演變成互聯網時代的新文化。文化互聯使經濟發展滯后和經濟發達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使貧窮地區的人民生活方式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脫貧,為構建和諧社會,共同致富提高了文化基礎。電子商務在中心城鎮發展效果不顯著,電子商務逐漸向農村地區發展,電商紛紛進入到農村,使農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顯著的改變,農村貧困地區實現了與外部之間的互聯,傳統的社會文化出現了變遷。農村電商的不斷發展,使貧困地區和外界發達地區的聯系更加緊密,給貧困地區全面脫貧創造了條件。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普及,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出現等各信息的帶動,各種形式的商業形態將會逐漸發展起來,電商也會朝著更具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四、株洲市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問題及對策endprint
1.株洲市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1)統籌協調不足
目前,雖然株洲市參與到農村扶貧工作中的組織機構有很多,但是,統籌協調不足,都是獨立開展工作,并未構成統一的整體,形成合力,缺乏長遠的規劃和目標,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認識不足。從該市的資源情況來看,有很多的高校,為農村電商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是,能夠自覺參與到農村電商工作中來的人數幾乎為零。
(2)農產品質量不高,沒有形成品牌效應
雖然,株洲市農產品的種類很多,但是農產品質量不高、產品生產、電商收購不標準等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因而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從網絡銷售的狀況來看,有很多同類型的產品,品牌優勢沒有體現出來,市場影響力度不大,同時,該市特色品牌的網上銷售量不高,銷售數量逐漸減少,銷售的隨之下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產品特色不突出,包裝測繪缺乏新意,銷售方式不科學等。
(3)專業人才缺乏,阻礙了扶貧工作的開展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運營工作,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只有在專業技術人員的規范操作下,才能將其重要作用發揮出來。目前,株洲市精準扶貧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和專業人才嚴重不足是分不開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傳統的電商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電商發展的需要,需要新技術的推動,而新技術的出現和專業技術人員是緊密相連的。雖然,一大部分的經營主體,也創建了各種網站,但是受到專業技術水平的限制,網絡銷售缺乏有效的途徑,銷售成果不明顯。除此之外,大多數農村青年安于現狀,缺乏創業意識,人力資源不能夠合理配置,限制了農村電商的發展,阻礙了電商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2.株洲市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對策
(1)構建統籌協調機制,創新精準扶貧方式
第一,市政府需要制定相應的協調機制或者是逐漸電商扶貧小組,使扶貧成為電商發展的首要目標,各個組織部門需要明確自身的職責,認真落實自身工作,同時還需要協調好和各部門組織的協調工作。第二,加大支撐體制的建設力度,對各種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同時需要加強和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盡量減少網絡安裝費用,和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另外,還可以利用供銷、郵政等各類企業的資源優勢,合理利用資源,可以運用該市各類閑置的廠房、樓層等建設存儲、運輸等各個功能為一體的物流配送體制,推動農村電商的不斷發展,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從而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該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第三,合理運用科教資源,定期安排科研機構和該市的貧困縣、鎮形成有好的幫扶對子,實施“一縣一策”,以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為切入點,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2)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體制,形成品牌效應
第一,市政府部門需要做好帶頭作用,和監管部門、質檢單位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對該市的農場品進行質量管控,使其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第二,大力支持相關的中介機構對該市的農產品進行檢驗,在農產品符合標準的前提下,積極實行電商品牌戰略。第三,對于經濟發展滯后的地區,經濟推行特色品牌化建設,使農產品的質量、價值以及知名度都得到不斷提高,積極引導貧困區域培育特色農產品,同時和產品加工、銷售等企業取得聯系,使用產業化經營的方式,使貧困人民都積極的投入到網貨加工的過程中來,并構建完整的供應系統,形成該市的農產品品牌效應,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農產品銷售數量,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3)重視人才培訓,建立精準扶貧隊伍
重視人才培訓,建立精準扶貧隊伍是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需要做到電商培訓和扶貧工作的完美統一,同時還需要結合青年創業就業,下崗人員再就業,并和“三支一扶”聯系起來,對已有的培訓基礎設施與師資力量進行有效整合,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部門支持”等形式開展培訓工作。另外,對于返鄉農民工,各類合作組織領導人進行“一對一”創業指導,提高人們的創業能力和水平,培養出一批具有電商致富的領導者,電商培訓不僅是在響應縣委、政府的精準扶貧號召,而是讓更多的貧困村村民學會從事電子商務業務,并利用電商渠道加大縣、鎮特色農產品銷售,有效地幫助農民拓寬產品銷售渠道,以此帶動一批貧困村人口增收致富。同時還可以聯合農業局,對合作機構、特色農業種植戶開展培訓工作,鼓勵、指導人們開展特色農產品出售網店,開辟網上銷售途徑,使電商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實現電商精準扶貧的目標。
五、結語
綜上所述,要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幫助農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將電商和精準扶貧結合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受到各個因素的影響,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就需要認真分析,積極采取有效的方法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推動農村經濟體制的建設,為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而不斷地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晶玲,張雙英,謝瑞芬.農村電商扶貧調查研究[J].中國金融,2015(22):88-89.
[2]吳元軾,尹傳高.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典型案例的報告[J].商業經濟研究,2016(15):21-25.
[3]陳陽山,劉貴軍.江西于都:“電商+扶貧”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財政,2016(12):154-157.
[4]王嘉偉,張明赫.“十三五”時期特困地區電商扶貧現狀與模式創新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6(4):67-70.
[5〕張巖,王小志.農村貧困地區實施電商扶貧的模式及對策研究和探討[J].農業經濟,2016(10):89-92.
[6]朱家瑞,起建凌.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模式構建的相關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5(15):90-112.
[7]李鵬,朱俊敏.昆明市構建“農村電商+扶貧”模式探索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8):223-226.
[8]張明偉,李浩.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動農村精準扶貧策略探討[J].中國財政2015(16):331-335.
[9]高陽,張天明.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22):115-118.
作者簡介:程鵬,男,碩士,湖北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區域經濟;李燕,女,碩士,河南省人,講師,研究方向:電氣工程endprint